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秋万余新莞人子女可入读公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7:57  南方日报

  ■背景

  出台新莞人子女

  接受义务教育办法

  众所周知,作为举世闻名的制造业名城,东莞是一个巨大的人口输入地。目前,新莞人在东莞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据了解,从2001年开始,在莞就读的新莞人子女数量一直呈爆炸式增长,截至2009年春季学期已达43.65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新莞人子女人数为12.49万。

  如何让更多对东莞有发展贡献的新莞人的子女享受免费优质的公办教育资源,一直以来是东莞市政府认真考量、多方权衡的问题。而以前新莞人子女入读公校没有统一标准,各镇街、各学校在接受新莞人子女入读政策上有较大差异,标准不一、随意性大。

  为了使今后新莞人子女入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经3次大改,3次联席会议讨论,《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及《东莞市新莞人子女申请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起始年级积分方案(试行)》(下简称《方案》)在千呼万唤下于5月22日“新鲜出炉”。这也是广东省第一个地级市针对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入读公校出台的规范性文件。

  ■案例

  入读公校的

  “一波三折”

  这个夏天,因为儿子入读公校的事情,李润峰(化名)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李润峰是江西人,来莞十余年,在虎门开了一家服装店。今年秋季,7岁的儿子即将入读小学一年级,送儿子去哪里上学颇让李润峰夫妇费心。

  “三年社保”卡壳

  对于多数新莞人子女而言,好点的民办学校收费普遍较高,而公办学校不但教育质量可靠且不要交学费,所以李润峰从今年年初就在盘算如何把儿子送入公校。

  不过,在跑过几次临近学校和虎门宣教办,得到“学位已满”或“条件不符”等回复后,李润峰渐渐归于失望。直到5月23日,李润峰又重燃希望之火。这一天,当李在报纸上看到“新莞人子女入读公校可靠父母积分”这则新闻后,他马上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暂回老家的妻子。

  6月1日,即申请首日,李润峰早早赶到虎门宣教办拿申报材料。当工作人员告诉他须“连续买足三年社保”才有资格申报时,李才发现自己来莞多年根本没有买过社保。可是,“三年社保”又是新莞人子女能否入读公校的先决条件,李润峰只好感叹自己“倒霉”。

  “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实,“倒霉”的不仅是李润峰,在第一批申请中,有近八成的家长被“三年社保”这个规定拒之门外。因此,从6月1日至30日,绝大多数镇街收到的申请表远远达不到公示的学位数,原以为“供不应求”的公办学位,如今却变得“相对剩余”。另外,不少家长对办证流程繁琐颇有微词,认为有“四多”,即填的表多、盖的章多、跑的部门多、准备的材料多。

  或许是注意到社会各界的呼声,6月25日,东莞市教育局对实施刚满一个月的《办法》和《方案》作出调整,并进行了补充说明。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三年社保”不再是基本条件,可改按“连续居住或服务满三年”来操作。同时,今年还暂将第二批申请时间延长至7月15日。

  没了“三年社保”这条红线,李润峰感觉机会又来了。接下来的日子,李润峰忙着准备各种申报材料。7月29日,李在虎门教育网上发现自己的儿子在公示名单中,这让他既高兴,又意外。他说:“原以为这事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最后没想到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据了解,目前虎门、大朗、莞城等多数镇街均已公示了名单,今年秋季开学时,李润峰的儿子将和其他12618个新莞人子女走进公办学校,获得与本地户籍子弟一样享受免费读书的待遇。

  本报记者王雄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