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莞仅两成医院使用电子病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7:57  南方日报

  市卫生局:使用率偏低原因是其法律效力未获认可

  本报讯(记者/朱晋)新医改之后,国家明确提出打造卫生信息系统的愿景,并于日前发布文件推动电子病历标准化。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全市仅有两成医院采用电子病历,而其使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未获认可;一旦遇上医疗纠纷,其内容的真实性容易受到质疑。

  电子病历携带便利易管理

  记者近日走访各大医院时发现,很多患者对纸质病历叫苦不迭。有患者反映,每次看病都要翻箱倒柜搜出一大箩筐病历,生怕医院判断病情不够全面。尤其不方便的是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日积月累的病历本特别厚,生怕丢掉里面的任何一张纸。而目前医院的规定是,若先前病历丢失,会要求重新缴费做检查。

  记者了解到,电子病历就是用一张磁卡代替从前的病历本,而卡内存储了患者的病历概要、门(急)诊病历记录、住院病历记录、健康体检记录、转诊记录、法定医学证明及报告、医疗机构信息等内容,即使卡弄丢了,医院的电脑都会有存档,只要输入个人信息便可查询其中的内容。

  不仅如此,电子病历的优点在于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看病费用。现在病人看病,除了药费贵,就是重复检查的费用高,而电子病历可避免重复检查。

  东莞市卫生信息统计中心主任李健雄说:“电子病历发展到高级阶段,则可以实现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就是说,病人在这家医院做了检查,其结果是其他医院可以查询到并认可的,那么他再去另一家医院看病时,便不用再做一次检查了。”

  按照卫生部门的设想,如果所有医院都实现电子病历,而且相互之间联网的话,卫生主管部门以及疾控部门都可以很快捷地对所有市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汇总统计,从而为卫生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集多处优点于一身的电子病历代表着国内乃至国际医疗界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对此也是动作频频。在今年初的新医改措施中,就明确提出要投入170亿元打造卫生信息系统。而在8月4日,卫生部发布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推动电子病历的标准化方面,国家已有实质性的突破。

  使用纸质病历现状短期内难改变

  记者昨日从市卫生局获悉,目前全市60多家医院里仅有10%—20%的医院使用了电子病历系统,而且都还是维持在初级阶段。即只能实现‘病历电子化’,也就是仅仅用磁卡代替了病历本,不具备医院之间信息共享功能,而该功能恰恰是最关键的。

  李健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使用率偏低的现状,主要是因为根据目前的法规,电子病历的法律效力尚未得到确认,而且电子病历的监管系统也没有完善。一旦遇上医疗纠纷,患者会认为电子病历容易被院方篡改,从而质疑它的真实性,而且法官也未必对其认可。”

  不仅如此,市人民医院的负责人则坦言,由于该院住院部历史较悠久,很多建筑比较旧,如果要重新布网建立信息系统的话,是比较庞大的工程。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很快就要搬迁到新院,届时我们将会建立相关的支持系统,逐步实现电子病历。”

  记者了解到,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方面除了考虑到电子病历法律效力问题外,其建筑陈旧、信息系统落后也是它们依然采用传统纸质病历的原因。

  目前的现实是,由于电子病历在法律上未获真正认可,所以即使使用了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也是两手准备:一边使用病历卡,一边也把病历打印出来,然后让医生签名,以证明病历的真实性。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直言,这样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