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地作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8:33  东方网-文汇报

  一群皮肤糙黑、满面灰尘的男人,饱经风吹日晒,粗犷一如高原戈壁。这些很少引人注目的人,创造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英雄业绩:徒步行程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为共和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支有着大地般品格的队伍,当然以大地为名——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经天纬地,他们建立了光耀大地的功勋,却像大地一般沉默无言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国防和经济建设急需测绘依据。而旧中国留下的测绘基础非常薄弱,全国仅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进行过低精度测绘,测量基准和坐标系统十分混乱。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1954年,国测一大队在西安成立。

  55年来,他们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大地测量控制成果占中国版图的近一半。中国大地原点,国家天文大地网,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GPS网,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中蒙、中巴、中尼边界勘测……一项项重大测绘工程,都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血汗。

  他们六测珠穆朗玛峰,1975年测出的8848.13米和2005年测出的8844.43米,先后作为珠峰的最新海拔高程写入全球教科书。走赤道、下南极,他们填补了中国极地测绘的空白。

  由于从事着最基础的行业,测绘工作一直鲜为人知,队员们的艰辛是外人难以想像的。

  在西藏那曲,记者遇到国测一大队一个水准测量组。根据技术要求,他们必须扶着标尺和仪器徒步前进,以30米为一段,每公里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每天最多行进10公里,至今世界上没有更省力的办法。为了测量珠峰,甚至要把高程从黄海之滨引到珠峰脚下。于是,队员们用双脚迂回曲折地走了12万公里,花了整整十年。

  他们不得不长年面对极端自然环境。高寒缺氧、山高路险、洪水猛兽、雪崩雷击、地温70摄氏度的沙漠、零下40摄氏度的冰川,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甚至,死亡也并不遥远,还有比死亡更难忍受的无边的孤独寂寞。

  46人牺牲,他们视死亡如回归大地怀抱,却在生命极限的挑战中熔铸着忠诚

  国测一大队队史,就是一部挑战生命极限的英雄史。

  建队以来,有46名职工牺牲,有的病死、渴死、冻死,有的遭遇车祸,有的坠下悬崖,有的受到雷击,有的跌下深谷,有的落入江中,有的掉进雪窟,还有的被劫匪残杀……大多数人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有的甚至连生平材料都没留下,他们的生命传奇唯有大地作证。

  每个队员都知道吴昭璞。他死时年仅31岁,是个开朗活泼的技术员,刚刚大学毕业一年多。1960年4月底,吴昭璞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来到新疆南湖戈壁。一天早晨,大家发现桶里的水漏光了,而最近的水源地在200公里之外。断水就意味着死亡,吴昭璞命令队伍马上撤离,自己留下看守仪器资料。

  三天后,焦急的人们带着水匆忙返回,找到吴昭璞时,只见他口含黄沙,十指深深插在沙土里,已停止了呼吸,原本一米七的身高,干缩到不足四尺。清理遗物时,人们发现,吴昭璞吃光了牙膏,喝干了墨水,却把沾满汗渍的外衣脱了下来,严严实实盖在测绘仪器和资料上。

  也曾彷徨,他们在磨难中开拓进取,也在磨难中锻造金子般的团队之魂

  近些年,国测一大队实现了从传统测绘体系向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转变,技术装备、业务范围、作业水平、社会应用都得到显著提高。而在队员们心中,分量更重的却是扎根在这支队伍灵魂深处的东西。

  1959年7月的一天黄昏,新疆山区的悬崖边,一个队员不小心蹭到峭壁,连人带仪器向下滑去。组长宋泽盛一个箭步冲上去,使出全身力气用双手托住队友。队友安全了,大家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宋泽盛摔下几十米深的山崖。现在,一大队依然珍藏着这台“宋泽盛仪器”。

  这是磨难中千锤百炼的生死之交,它把国测一大队凝结成一个家,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充满默契的家,一个谁都离不开的家。在这个家里,不兴推诿,不兴放弃,不兴虚伪,崇尚的是责任,是担当,是忠诚。这是金子般的团队之魂。

  1991年4月17日,国务院通令嘉奖国测一大队,授予“功绩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据新华社西安8月5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