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加大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力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09:00  北京日报

  新华社记者 杜宇 王敏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是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主要渠道。

  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淅珉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已下达补助资金548亿元,地方已到位资金415亿元。

  其中,2008年四季度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包括城市廉租住房建设和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以及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游牧民定居工程)投资补助资金100亿元,2009年安排315亿元。2009年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55亿元。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地区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程进度。

  来自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投资补助项目已经开工5434个、占计划的80%,开工面积6360万平方米、占计划的60%,完成投资388亿元、占计划的30%。

  据侯淅珉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各类项目进展顺利。廉租住房已开工项目5331个、475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10亿元。全国新增租赁住房补贴150万户。各地区还收购和改造了一批廉租住房。

  另外,今年上半年,各地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3388万平方米、48万套,完成投资468亿元。

  侯淅珉表示,完成目前已经初步确定的廉租住房保障和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以及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任务,可以解决约100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300万户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他说:“这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很好结合点。”

  针对近期一些地方暴露出的经济适用住房违规操作等问题,侯淅珉表示,经济适用住房是现阶段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效方式。各地特别是一些住房价格较高的大中城市,适度发展经济适用住房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关键是加强准入和监督管理。健全供应对象的准入审核工作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审核程序,严格建设标准和上市交易管理规定,强化违规处罚力度。严厉查处骗购经济适用住房,以及管理人员内外勾结、牟取私利行为。

  (据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