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空装广告牌,只挣到500多学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10:41  现代快报

  贫困学生:京京(化名)

  高考成绩:360分

  录取院校:南京林业大学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多年来母子俩相依为命,而如今可怜的母亲渐渐失聪,无力撑起这个脆弱的小家。儿子京京高考结束就赴上海打工,他天真地认为凭着自己的力量,可以赚够学费。去京京家采访时,正赶上京京从上海打工回来,浑身上下晒得黝黑,胳膊上脱了皮。如果说去打工前,他是满怀希望,那么回来后他失望了,因为这一个月里他只赚到了500元钱,离他7000元的学费还差很多……

  初中时,父亲离开了家

  京京的家在徐州新沂市唐店镇徐李村,这是一间平房,屋内空荡荡的,除了一张大床和两件父母结婚时置办的柜子,其他几乎什么也没有。

  就在这间简陋的平房里,京京母子俩相依为命。京京上小学时,母亲张自玲为了攒钱给儿子读书,只身一人去了上海,在一家工厂里做包装工,每月赚的钱寄回老家。可谁想到,就在她出门打工时,丈夫有了外遇。回家后的张自玲盼着丈夫能浪子回头,却事与愿违。那半年,京京记得家里每天充满了争吵,父亲吵完后甩手走了,母亲则坐在床边痛哭流涕。到他上初一时,父亲和母亲离了婚。那天京京趴在门边,望着父亲远去的身影,看到母亲瘫倒在地上哭成了泪人,他小小的心也在流泪。

  离婚后,张自玲除了痛苦,还觉得丢人,她感到别人总是对她指指点点。她把自己锁在房里,不愿出门,长此以往,精神也变得恍惚起来。到最后,她几乎哭不出泪来,时常呆呆地望着一处,自言自语。京京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扑倒在妈妈身边,不停得摇着她的胳膊,“妈妈,爸爸走了,他不要我们了,你醒醒啊!”张自玲这才猛然想起儿子,大哭起来,“我们娘俩以后怎么办啊?”“妈妈,没有爸爸,还有我呢!”那晚京京发誓要考上大学,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母亲渐渐失聪 打工屡屡碰壁

  也许是伤心过度,又或者是压力太大,总之这些年,张自玲的耳朵越来越听不清了,满耳里都是嗡嗡的响声。如今对方只有靠在她的耳边大声说话,她才能听清一些。“不是没有去看过。”京京说,这些年他带着母亲跑了镇上、市里不少家医院,可是医生都说这是神经性的耳聋,只能逐步调理。这些年张自玲也吃了不少的中药,可听力就是不见好转。

  即便这样,张自玲还是坚持去打工,她知道如果不打工,儿子的学费就没有着落。但因为耳疾,找工作她总是碰壁。她曾经去帮别人做小工,可是老板把嗓子都喊破了,她却还是木木地站在原地,没有丝毫反应。老板气急败坏地跑过来,拍了她的肩,她才反应过来,大声问:“你找我什么事?”几次下来,老板没了耐心。“你听不见,还是回去好好休息吧。”一句话把张自玲打入了谷底,“怎么办,我耳朵不好,谁家还要我打工?”可越是着急,压力就越大,听力下降也越快。

  没有工作,张自玲只得守着家里的2亩田,生活多数靠亲友接济。

  5毛钱菜,他分成两顿吃

  尽管家里遭遇了很多变故,京京的成绩却一直很好,因为他记得对母亲的誓言“要考上大学。”中考时,京京考了718分,这个成绩足够上新沂最好的中学新沂一中,可是一听说去市里上学学费高,生活费也多,京京放弃了,他知道家里不要说学费,连他的生活费都掏不出。他毅然选择了镇上的王庄中学,因为学校可以减免他所有的学费,这么一来他就可以顺利读完高中。

  高中期间,为了省钱,京京从不去食堂吃饭,哪怕食堂每顿只要两三元钱,他也舍不得。他一人躲在宿舍里,掏出从家里带来的煎饼,就着表嫂做的咸菜,边看书边吃,顿顿如此。

  儿子住校,张自玲就更凑合着过了,她索性不做菜吃,不是吃煎饼就是喝稀饭。除非周末京京从学校回来,为了省钱,京京也只买5毛的菜,分两顿吃,每顿炒好后只有那么一小撮。

  这个家一年只吃60元的油,这个数字让人难以置信。

  赴上海打工,只挣了500多

  高考成绩下来后,京京以360分的成绩成了班上当之无愧的“状元”,得知自己被南京林业大学录取后,他开始为自己的学费着急了。听说一个远房表叔在上海打工,京京决定去投奔他。张自玲卖了家里的小麦,才筹齐了车费。7月初京京一人奔赴上海。

  表叔干的是装广告牌的活,京京不会,他就跟在表叔后面做学徒。7月的上海,骄阳似火,每天他顶着烈日,爬到两三层楼的高度去安装广告牌,身上没有任何保险带,望着脚下,他心里不由害怕,可是一想到能赚钱,他就什么也不在乎了。一天下来,胳膊被晒得脱了皮,嗓子里像冒了烟。

  晚上京京在表叔临时帮他找的杂货屋里搭张铺,和一堆散发着腐败味道的杂物为伴,他倒下便能睡着,因为白天太累了。

  就这样,一月打工下来,京京赚到了600元钱,买了回老家的车票,还剩下五百多元,他觉得好多。要不是因为回家等录取通知书,他打算在上海再干上一月。

  可如今通知书到了,新学期的学费加七七八八的其他费用是七千元,他彻底傻了眼,“那么多钱,要是装广告牌,得干上10来个月,可是现在时间根本不允许啊!”京京说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你有没有想过不上学呢?”记者问,京京斩钉截铁地回答:“从来没有。”他说因为他知道如果不上大学,他和妈妈的这个家就更没有出路了。“那要是直到开学,学费也没凑齐怎么办?”京京不假思索地说,这个结果在他脑袋里过了好多遍,如果真到那个地步,他打算跑到南京,冲到校长办公室,哀求校领导让他读书,至于学费,他会打下欠条,一点点来还。为了上大学,他说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机会他也要试试。快报记者 钟晓敏

  沈晓伟 王凡 赵丹丹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