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社区“互通有无”产生6对恋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10:42  现代快报

  

两社区“互通有无”产生6对恋人
白下区银龙花园社区主任戴刚与石门坎社区副主任张水花,是白下区唯一一对“社工夫妻”。他们一起考取了本科,双双通过了全国第一届社工资格考试。夫妻俩除了互相帮助干好本职工作,还“互通有无”,为自己社区6对未婚男女青年牵线搭桥,寻找到了另一半。

  未婚男女就一对

  不挑不选就是他

  “我们是孤岛上的一对男女,只能凑合在一起过了。”谈起自己的婚姻,张水花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张水花介绍说,2000年她应聘做了光华路街道石门坎社区一名普通社工。当时,社工年龄普遍较大,整个街道就她一个未婚女社工。而年轻男社工也奇缺,整个街道只有戎苑社区有一个未婚男社工,他就是戴刚。

  戴刚大专毕业,27岁那年从一家国企“跳槽”,当了戎苑社区一名普通社工。但是,很多人不理解:“社区主任不是大爷就是大妈,一个大小伙去干啥?”戴刚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随着社会发展,社区工作专业化和知识化要求越来越高,当一名社区工作者也会有一番作为。

  这一想法与张水花不谋而合,她认为:“社区工作虽然琐碎,但是能锻炼一个人的协调和随机应变能力,能胜任这份工作将来一定有前途!”

  尽管他们信心满满,不过真正坚持干下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社工待遇很低。在社区工作第一年,他们月工资只有550元。此外,很多人对年轻人干社工不理解。他们找对象也成了“老大难”。

  逆境之下,两位年轻人惺惺相惜。相同的工作性质,也让他们多了一份共同语言。戴刚处事老到,张水花遇到棘手问题喜欢向他请教。张水花办事认真,白天去居民家做入户调查遭遇闭门羹,她就晚上再上门。戴刚担心一个女孩子这样不安全,每每此时会主动请缨陪她加班。天长日久,这对年轻人情愫暗生。

  2003年10月份,两人踏上了红地毯。由于他们是白下区第一对“社工夫妻”。光华路街道民政主任亲自为两人证婚,石门坎和戎苑两个社区社工全体参加了他们的婚礼,酒席上两个社区主任还争论了一番,石门坎社区主任说他讨女婿了,戎苑社区主任称她是娶媳妇。整个婚礼,简单却不失热闹。

  社工职称考试

  街道只有这对夫妻通过

  拥有大专文凭的戴刚、张水花夫妇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后,干起这份工作来得心应手。不过,他俩却一直在学习,相互鞭策。

  “我大专学的是畜牧兽药专业,是给动物看病的,而社区工作是为人服务的。”2001年,张水花报了本科,修了法律专业。她认为,掌握更多法律知识,才能便于工作更好展开。不仅如此,她还动员戴刚,你也一起上吧。最终,两人都获取了本科文凭。有了这门知识,他们调解社区矛盾更加得心应手。前不久,社区有一对母子闹纠纷,儿子借了母亲的钱并打了欠条,却白纸黑字不想还钱。学了法律后,张水花运用掌握的知识,让儿子心服口服还了母亲的钱。

  去年,全国第一届社区工作者职称考试,南京市通过率只有4.7%,光华路街道有好几十名社工参加考试,而拿到中级资格证书的,只有这对夫妇。

  很多人羡慕他们,却不知他们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为了能安静地读书,每天晚饭后,他俩都要到附近的理工大学去看书。

  3岁的儿子,只能交给婆婆带。小家伙特招人喜欢,夫妻俩一拿书出门,稚气的儿子总要祝福爸爸妈妈都考第一。一起看书,互相提问、互相研究,夫妻俩最终双双拿到了社区工作者的中级职称。

  发怒一分钟

  便失去60秒的幸福

  社区工作“婆婆妈妈”,十分琐碎。戴刚的工作,比一般人还要难开展。2004年,他被街道派到银龙花园小区筹建居委会,一年后他被选为社区主任。这个经济适用房小区的居民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忙生产惯了,住进城市住宅后依旧在门前屋后养鸡养鸭、种蔬菜,散发出恶臭的垃圾袋像“炮弹”一样,时不时从窗口飞出。

  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如何能心平气和干下去?为此,妻子张水花在他桌上放了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剂秘方:“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秒的幸福。”

  妻子远在别的社区,温馨的提醒却时刻伴着丈夫的工作。戴刚工作更带劲了。他冷静考虑,一时的教育批评,很难改变整个群体。为此,他从文化入手,通过构建各种宣传阵地、特色载体,提高居民们的文化水平、文明习惯,潜移默化地改造了居民的生活陋习。几年的努力,现在该社区已经成为光华路街道的一道特殊风景,这里有了鸟语花香的人口文化园、有了全区闻名遐迩的外来人口公寓“八方客亲情园”、还有了来自市、区、街道的各种嘉奖和荣誉……实现了当初戴刚来社区之前,他为自己、为社区设计远景——“穷社区富文化”。

  “发怒一分钟,便失去60秒的幸福,也是我的座右铭。”张水花说,琐碎是社区工作的共性,她也经常像丈夫一样遇到棘手难题,气愤不已。比如,有一次有个居民不仅乱扔垃圾,还很嚣张地说:“老子就扔,你就是捡垃圾的命。”

  “当时我被气哭了,但现在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不会再生气。”张水花说,丈夫回家也经常开导她,还买了一张相同的卡片送给她,互相勉励。

  如今,双方工作干得都很出色。戴刚所在社区被评为江苏省科普文明社区、南京市文明社区,张水花则被评为白下区爱国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团支部书记。

  两个社区“联姻”

  6对青年找到另一半

  拆迁农民,是银龙花园社区“主力军”。为了帮这部分人再就业,戴刚想尽办法,张水花不会袖手旁观。石门坎一带几家楼盘有物业,她隔三岔五会上门拜访,一旦对方有岗位,她就第一时间将信息告诉戴刚。今年,她已成功为银龙花园社区8位下岗工人介绍了工作。

  每次欠下妻子“人情”,戴刚定会找机会偿还。石门坎社区居民对钟点工需求量较大,他就经常在银龙花园“物色”合适人选,推荐给妻子。由于知根知底,雇主相当满意。家住石门坎城开家园的王奶奶与戴刚介绍来的保姆相处融洽,老太太常对外人夸赞保姆:“她就像我女儿一样。”

  最有趣的是,这对社工夫妻肥水不流外人田,一旦社区有未婚优秀男女青年,他们就互相推荐给对方社区。

  短短一年半内,他们就为6对新人牵线搭桥过。不久前,银龙花园社区居民祁先生与石门坎社区居民孟小姐刚喜结连理,步入婚姻殿堂。知道这个信息的居民,尤其是家有婚龄儿女的父母们,经常莫名找上门来,拜托他们:“主任,有好的人选,帮我们留心哪。”

  通讯员 张燕 快报记者 钟晓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