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点执业 昆明39名医师“吃螃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11:41  生活新报

  本报记者 全省推广医师多点执业的消息,令很多有此打算的医师心潮澎湃。今年4月,昆明市就已经试水医师多点执业,如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仍在“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截至昨日,共有39人通过审批,将在近期领到多点执业资格证。

  “咨询的多,他们最关心的是主治医师能否跨区执业,虽然他们对政策已经了解,但仍然希望通过反映,能将政策放宽。”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卫生分中心主任吴青透露,申请多点执业的人员以平均每月10余人的速度增长,增长幅度并不算高。目前,除上述39人外,前来咨询多点执业的医师还有100多人。昨日记者在市人才服务中心卫生分中心看到,服务窗口陆续在接受医师多点执业的申报资料。

  据了解,已通过审批的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为30岁,申请人从事的专业几乎涵盖各个专科。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在申请人员中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大部分在公立医院行医,专业以外科、妇产科、内科居多。从流向上看,以公立医院到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执业者居多,但也不乏从社区医院到民营医院、从公立医院到行业医院的执业者。

  省卫生厅厅长陈觉民说,医师多点执业在全省推广是政府为民营医院送的一份大礼,而部分民营医院却并不乐观。一些民营医院院长这样形容:如果不解决体制方面的制约,这份大礼将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现状扫描

  昆明医疗资源分布失衡

  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杨云鸿介绍,目前昆明地区医疗资源分布和配置失衡,优秀医师、专家都集中在城市大型公立医院,这是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一大症结。

  一方面,很多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既增加就医困难也增加就医成本;另一方面,三级大医院人满为患,县区、基层医院效益不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出台后,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有效分流患者,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专家太忙 可能是假象

  挂过专家号的人都有经验。早上5点多就得摸黑到医院,有时这样也未必能挂上号。照这样看,专家太忙了,还能顾及到其他医疗机构执业?没有名专家流向基层医疗机构,多点执业还有意义吗?

  这样的疑问,立马被杨云鸿否定。“你说的只是普通人看到的假象。专家不是因为坐诊看病太多而忙碌,更多的时候,专家是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学术研究、讲学等维护自身在专业领域的地位上。”

  试行医师多点执业,其目的就在于充分运用经济杠杆,调动优质医疗人才的积极性。通过多点执业,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专家本人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同时也会激励更多的医务人员钻研业务、努力工作,成为新的专家。

  多点执业是患者、医院、专家三方受益的事,最大的受益者是老百姓。各级各类医院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其他医院的人才到本院工作,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交流与推广,填补本院业务工作的空白和不足。

  问题凸显

  医院不放人是一大障碍

  根据目前的医师多点执业方案,允许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并取得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离退休医师等多点执业。但拟多点执业的医师,已经离退休的应当向本人人事工资关系所在单位报告备案,在职人员必须取得人事工资关系所在单位同意。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成为多点执业推行的最大障碍之一。杨云鸿介绍,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看,不放人也是有理由的。培养一个主任医师最少需要20年时间,其间医院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打开这个口子之后,作为院长当然担忧医院的医疗秩序是否会就此变得混乱。

  事业编制“动”不起来

  杨云鸿说,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落实,是对医疗机构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劳动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极大挑战。尤其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医师的人事管理也属于事业编制管理,在职人员从一定程度上相对固定,一旦医师多点执业将给人员的人事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

  多点执业后,医师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该由原单位买还是由另聘的医疗机构买?由于事业单位人事管制不具流动性,要多点执业的话,医师将不得不考虑人事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才能让事业编制流动起来,让人才能进能出,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着力破解的问题。”

  怕丢铁饭碗 医师在观望

  杨云鸿介绍,在多点执业试点方案公布后,目前医师多点执业的主动性不强,一是文件大多发在医疗机构,一些医师并不清楚;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他们害怕多点执业后会丢掉所谓的“铁饭碗”。

  很多医师在观望:多点执业后,编制怎么办、各项保险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明确解决,很多医师就对多点执业望而止步,所以变相导致了医师多点执业的主动性难以调动。

  昆明将放宽“走穴”政策

  《云南省医师多点执业试点方案》出台后,市卫生局将其与昆明早先出台的文件作了对比。“有些小出入,我们也正在研究。”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天,市卫生局将召开基层医疗工作会,在会上专门研究试点中暴露的问题。“其实,我们已经找到了突破口。”杨云鸿说,就是最大限度地取消对多点执业的限制。

  目前,昆明市已经确定:离退休医师,可视为社会人,无需向原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报告备案。下一步,相关负责人正在筹划,如何针对在职医师的多点执业,取消对自身条件的限制,如降低职称门槛,扩大多点执业的范围。在人事制度上,最大程度消除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对其的限制。

  ■对话李易

  个人多点执业

  难行通

  李易作为云南医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昨天手术不断,但他还是抽出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这个政策非常好,能推动云南医改更好地发展。”采访一开始,李易显得非常激动。虽然他离开省二院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是个不解之谜,但是云南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还是让他非常迫切地想对这个话题发表看法。

  “多点执业如果是只是看门诊,可以行得通,但如果有住院病人,那医师很可能不能完全兼顾。”李易认为,住院病人需24小时监护,假设同时有两个病人出问题,那么很可能就不能兼顾。“我对个人多点执业不看好,团队多点执业值得探索,团队的力量可以保障住院病人的安全。”在李易眼中,一个团队可以共同执业一家民营医院和一家公立医院。“在公立医院可以发挥教学研的优势,而在民营医院可以让更多患者享受服务。”

  在李易看来,多点执业必将受到体制的挑战。“第一执业单位——公立医院会不会同意自己的专家到民营医院执业?这需要讨论;医生能否有勇气在被拒绝后和医院对簿公堂?两个挑战要在多点执业推开之前得到解决。”李易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如果医生是自由职业者,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李易还透露,他的团队不排除再找一家公立医院执业的可能,虽然这件事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但他将其视为一个目标。“将来会实现的。”

  业内观点

  还需打破体制的限制

  “人才是制约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设备易进,专家难寻,这制约着民营甚至一些社区医院的发展。”云南圣约翰医院张院长说,政府和主管部门给医院铺了路,我们也应积极跟进,更好地落实政策,将服务做好。

  然而,多点执业是否就能给民营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人才引进打开了一道门呢?在张院长眼里,多点执业只是让这道门开了条缝,完全打开还需要打破体制的围墙,让阳光照得进来。

  “在国外,医生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可以在几个医院看病,甚至还可以照顾自己的诊所。这样,不同地方的患者都可以接受同一个专家的医疗服务。”张院长说。而在中国的现实是,医务人员的编制和体制问题都决定着这道门打开的速度。张院长坦言,公立医院培养出的专家,如果多点执业势必会影响公立医院的利益,形成竞争,这样的担心制约着医疗人才的流动。

  在多点执业的政策还没有执行前,作为云南医疗改革先锋的云南圣约翰医院已开始了类似尝试。“我们骨科的一个主任,之前就提出来要去别的地方执业,我告诉他没问题,你可以去。”张院长说,医院已经做好了欢迎多点执业医师的准备。“我们希望能给这些专家一个很好的学术平台,而不仅仅是报酬。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