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网络结缘 香港同胞镇雄助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14:48  生活新报

  

网络结缘香港同胞镇雄助学

  镇雄县当地小学师生迎接香港同胞等一行爱心人士。右一为何咏秋先生。“镇雄网”供图

  一名镇雄博士生与一名香港退休教师在网上因为共同关注乡村教育而结缘,在二人推动下,一个叫“乌蒙山区农村教育关注小组”的爱心团体成立了,成员壮大到数十人,包括香港和大陆的警察、教师等。7月23日,这个爱心团体自驾车辆从香港出发,一行人长途跋涉7日(来回行程超过1.2万公里)来到镇雄县林口乡娃飞村摆支娃小学捐资助学。

  镇雄博士生与香港退休教师结缘

  去年12月,在江苏无锡江南大学就读博士学位的昭通市镇雄县青年吴祥在新浪网开辟了一个博客,刊发以镇雄山区教育现状和普九工作的系列文章,引起了香港退休教师何咏秋等人的共鸣。今年3月,何咏秋和吴祥共同成立了“乌蒙山区农村教育关注小组”(以下简称“关注小组”),两人分别担任名誉组长和组长。

  “关注小组”成立后,何咏秋与吴祥注意到“镇雄网”(www.ynztzx.com),与负责人徐弘毅取得联系后,由“镇雄网”提供了以镇雄县林口乡娃飞村摆支娃小学为主的诸多山区学校的图文材料,在网上发布,在此推动下,“关注小组”扩大为数十人,成员有香港和大陆的医生、警察、教师、职员、公务员等。

  “关注小组”以香港为中心迅速组织捐赠了价值达15000余元的物品,今年5月分三批邮寄到摆支娃小学。此后,“关注小组”决定由何咏秋、吴祥等人为代表实地到摆支娃小学考察、捐赠。

  何咏秋一行人经过几天的考察和购置,共为摆支娃小学捐赠70套桌凳、体育器材、学生衣物、图书、药品等近3万元的物资。

  “香港同胞没有忘记你们”

  8月1日,摆支娃小学的师生和家长见证了何咏秋一行的助学活动。

  “孩子们,我叫何咏秋,祖籍广东恩平,是香港一名退休教师,四十多年前我和你们一样,没有完整的校舍,家境贫寒就学非常困难。因此,我深知求学的艰辛。香港和大陆血肉相连,香港同胞条件好一些,但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山区孩子。退休后,我一直想为山区孩子们做点什么。感谢吴祥和徐弘毅先生,才促成此次活动,满足了我为山区教育做点事的心愿。”何咏秋对摆支娃小学师生和家长说:“我临行前,香港的朋友告诉我,要对山区农村教育现状多考察,他们表示要一如继往地支持和关心镇雄教育,请相信我们,相信香港的同胞。”

  摆支娃小学六年级学生申娇代表师生和家长答谢何咏秋一行,“什么都可以选择,唯有出生不能选择。什么都可以改变,唯有我们少年儿童的命运不能自己改变。”申娇说。

  不愿主动留下真实姓名

  何咏秋一行到村里的几天里,除了何咏秋外,没人知道他们姓甚名谁。只要一问到他们的名字,他们就一笑了之。活动组织者之一的吴祥表示:“他们只想做一点事情,不愿意留名。”吴祥还说:“一个浙江的‘生意人’损赠了156双鞋子,不要说名字,连个地址都不留。一个山东网友捐赠了500本书,同样,不知道他是男是女,姓甚名谁。还有其他爱心人士也如此。”就连真名真姓的何咏秋,也没人知道他是香港哪所小学退休的老师,也不知道联系方式,询问也会被岔开话题。

  离开镇雄前,何咏秋“看上了”镇雄县大湾镇一所小校,他希望“镇雄网”能以最快的时间把资料寄给他,他会继续关注。另外,何咏秋在摆支娃小学设立了奖学金,摆支娃小学没有硬化的球场也被他看在眼里,他已经与镇雄脱不了“干系”,他表示将动员身边的几百个朋友关注山区教育,但是,不愿主动留下他们的真实姓名。

  善事做实 不接受任何吃请

  徐弘毅接受采访时说,何咏秋先生一行从香港出发后,每天都通过短信和他联系,他们只想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不需要张扬,也不便打扰政府。于是,他们住在最简陋的宾馆,用最简单的餐,不接受任何人吃请,即使是朋友也不行。

  到了镇雄,通过对摆支娃小学的考察后,何咏秋一行决定捐赠的70套桌凳,也是他们亲自找木工制作,宁愿多花几天功夫,也要亲眼目睹把桌凳送到学校。他们硬是在镇雄的几天里把这70套桌凳定购好送到学校。

  两次从林口乡到摆支娃小学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何咏秋的妻子又患风湿,徐弘毅说帮他们找车,遭到他们的拒绝,何咏秋亲自扶着妻子上山。

  何咏秋曾提起,实际上他们还有别的山区要去,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正如徐志摩的诗句一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