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影票房发布自说自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6日16:01  新民晚报

  解放日报暑期电影市场捷报频传——这边厢,哈利·波特的魔法棒刚刚狂扫全球,那一头,小猪麦兜已力克魔法师和机器人刷新票房纪录;前一刻,港式喜剧还在票房顶端笑傲江湖,后一秒,从便利店里蹦出的黑马已吸金千万。

  一件件“票房奇迹”的背后,是无数观众的“雾里看花”。票房到底谁说了算?越涨越高的票房数据是否是经不起吹的“气球”?

  新片上映首周末票房飘红的新闻,隔周周一就能见诸各家报端,已成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常态”。如此统计速度,甚至赶超了欧美成熟电影市场。

  一部电影上档首周,是其新鲜度和关注度最高的时期。如果首周票房数据走高,其后续市场的吸引力也就大大增强。而为了博得版面,发行方要赶在当周周日各家媒体截稿之前就“透”出票房数据,往往只能采取凭经验“预估”票房的做法,即根据上映以来的票房走势,评估出一个首周末票房的大概数据。这样一来,周日还未过,首周末票房就已经“出炉”。与实际票房结果相比,估高者自然有,也有片方声称“少算了”。报出3300万元首周末票房的《麦兜响当当》,发行人员就表示这一数字实际上还被“低估了”。

  “拍电影的人宣传自己的片子总有些‘王婆卖瓜’,而票房就是硬道理,看的人多的片子,总有它的独到之处。”观众王先生的看法代表了大部分观众的意见。票房对于观众来说,显示了某种口碑保证,成为人们选择影片时的重要参考。

  业内人士分析,票房数字高,对于发行商来说,能造出更强声势,吸引更多观众前来看电影;对于制片方来说,不少电影奖项也与电影票房挂钩;恰恰是处于票房产出最终端位置的电影院线,由于利益相关较小,往往并不热衷主动发布单部影片的票房数据。

  业内人士指出,眼下国内电影市场正热,正是前景一片大好之时,票房数据作为电影市场产出的直观反映,意义重大。假若让变相的宣传扭曲了票房的真实价值,流失的恐怕不仅是票房的公信力,更是观众对于电影市场的信心。(陈籽亦施晨露)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