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绍兴8月10日电(记者 袁爽)杭州胡斌开车撞人案发生后,“富二代”俨然成了 “寄生虫”、“败家子”的代名词,而“富二代”犯罪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关注‘富二代’犯罪并不意味着仇视,”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莫洪宪表示,对于这个群体还是应当以教育、感化、保护为主。
“‘富二代’目前学术界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常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占有社会财富20%的那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子女的称呼。”在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上, 中国犯罪学学会会长王牧告诉记者,“富二代”犯罪并不是青少年犯罪中最主要的部分,但的确是最容易受人瞩目的一部分。”
“富二代”犯罪 多数只为好玩、刺激
“传统的街头暴力犯罪,离不开财、色、仇等诱因。而在‘富二代’犯罪中,行为人的这些诱因都不存在。”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姚建龙说,“游戏、戏谑、恶搞往往成为了他们犯罪的主要动机。”在生存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人们都在为梦想打拼。当穷人家的孩子还在为买一台电脑而发愁时,“富二代”们刷刷卡就可以买辆跑车了。
“别人在追求梦想,他们的梦想却早已实现,青春期的冲动得不到有效地发泄,违法犯罪便成为了一个途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皮艺军告诉记者,当前,“富二代”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交通肇事、吸毒、走私等罪名上,很多行为人犯罪的本身,就是为了追求一种紧张刺激感。例如“5.7”案中,胡斌撞人前,跑的是“S”型路线,“其实,他的心中并没有要撞人的故意,违章驾车对他来说,也许本身就是一种游戏。”
关注“富二代”犯罪并不意味着仇视
“‘富二代’犯罪并不是当前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突出问题,”莫洪宪说,“它之所以会被广泛关注,更重要的还是与人们传统的‘仇富’心理有关。这个问题还是更应该平淡的看待。关注“富二代”犯罪并不意味着仇视”。莫洪宪说,“对于他们还是应当以教育、感化、保护为主。要通过教育使他们明白,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但要尊重别人的自由。”
中国犯罪学学会副秘书长傅跃建也认为,仇富不好,富了炫耀也不好。对“富二代”的关注要客观公正。
“富二代”应多参加社会活动 树立正确价值观
“富二代”在享受着父辈打下的江山时一向信奉:这个世界上没有难事,一切都可以用钱摆平。傅跃建分析说,“这与他们父母一般只考虑物质条件的满足,却疏于精神上的引导沟通和道德上的教育有关。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意识,缺少公德底线,对生命没有起码的敬仰、畏惧之心。”
“坐公交车太舒服了!”最近,来自浙江几所大学的生存体验队伍中出现一位“富二代”,这名来自浙江义乌的潘东(化名)同学,在经历了找工作、卖报纸、当家教的艰辛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莫洪宪对记者说,平时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野外拓展等多动,更有助于“富二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光、价值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