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病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9日02:46  长江日报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病逝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病逝
18日,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去世,夫人李姬镐在灵堂悲泣。 CFP供图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病逝
18日,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病逝,民众哀痛。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病逝

  ●逝世

  塞弗伦斯医院当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院长朴昌一说,金大中病情17日晚突然恶化,心脏几度停搏,最终因肺炎引发的多发性脏器受损逝世。

  “8月18日下午1时43分(北京时间12时43分),他的心脏停止跳动,”朴昌一说,“考虑到他的高龄,医护人员放弃采用心肺复苏术抢救。”

  金大中上月13日因肺炎入院,后转入重症监护室,一度使用了人工呼吸机,同月22日病情好转,转入普通病房,但次日出现肺栓塞症状,后接受气管切开手术。8月9日,金大中血压下降,病情再度恶化,最终不治。

  金大中在任时的总统府秘书室长朴智元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金大中弥留之际,他的妻子李姬镐、儿孙等家人以及密友同他作最后告别。

  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金大中从政前期遭到迫害,多次被严刑拷问,甚至在生死线上徘徊,因而留下后遗症。他担任总统期间,于2002年4月因疲劳过度和肠胃障碍住院,震惊全国。

  金大中2003年卸任后接受冠状动脉扩张手术,直至逝世前,仍须每周三次接受肾透析治疗。他2005年8月和9月两次因肺水肿入院,去年至今,又多次入院。尽管如此,金大中仍坚持参加政治活动。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6·15南北共同宣言”发表9周年纪念活动上。

  韩国前总统金大中患肺炎入院一个多月后,终因病情加重、医治无效,于18日下午在首尔塞弗伦斯医院去世,享年85岁。韩国各界对金大中病逝感到巨大悲痛。韩国媒体评论说,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执政时主张宽容、反对政治报复,他的去世或许能为韩国因前任总统卢武铉自杀引发的朝野分裂带来和解良机。

  ●葬礼

  可能采取国民葬

  主管葬礼的韩国行政安全部表示,前任总统的葬礼可根据《国葬和国民葬相关法律》,举行国葬或国民葬。为了在葬礼形式和程序中反映遗属的意愿,行政安全部正在听取金大中遗属方面的相关意见。

  国葬或国民葬的对象是前、现任总统或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受到国民尊敬的人。国葬的葬礼时间为9天,葬礼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而国民葬的葬礼时间为7天,国家承担部分葬礼费用。国葬期间将一直降半旗,且葬礼当天政府部门休息一天,但国民葬仅在葬礼当天降半旗,且不放假。

  从韩国历任总统的葬礼情况来看,只有在任期内逝世的前总统朴正熙一人举行了国葬。而卸任后去世的前总统崔圭夏、卢武铉都以国民葬举行了葬礼。前总统李承晩和尹潽善举行的是家族葬。因此韩国媒体推测,卸任后去世的金大中的葬礼很有可能采用国民葬。

  但也有人主张称,鉴于金大中为民主化及南北和解所作的贡献和取得的功绩,应该为其举行国葬,而不是国民葬。

  (据中国日报)

  ●期盼

  媒体呼吁朝野消除分裂

  不到三个月前,金大中称为“一生的战友”的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令他伤心不已,深受打击。“我感到我的身体垮掉了一半,”他得知卢武铉死讯后说。

  卢武铉死后,民主党等在野党把矛头指向现任总统李明博,朝野出现严重对立,国会甚至上演“全武行”,令韩国民众倍感忧虑。如今,领导韩国10年的两位前总统先后逝世,更令民众感到悲伤。

  金大中病重期间,他曾经的对手金泳三、政敌全斗焕先后前往探视,双方冰释前嫌,化解几十年的恩怨,引起韩国媒体诸多感叹。

  全斗焕执政时,韩国政府指控金大中“策划叛乱”,于1980年以叛国和谋反等罪名把他逮捕入狱,同年判处他死刑,后减为无期徒刑。金大中遭囚禁949天后获许流亡美国就医。

  朝鲜《中央日报》称金泳三为金大中“永远的对手”。金大中1987年第二次竞选总统时因金泳三不愿与他共同出战而屈居第三。他1992年第三次竞选时以较大差距不敌金泳三,自尊心大受伤害,甚至一度退出政坛。

  因此,当金大中1997年第四次竞选总统时,反对者预言,一旦他掌权,必将展开无情的政治报复。然而,金大中当选后即宣布,绝不会进行政治报复,因为“要憎恨的不是人,而是罪恶本身”。

  1997年底,金大中特赦金泳三执政时被判终身监禁的全斗焕。他还邀请在卢泰愚和金泳三时期尝尽流放、牢狱之苦的全斗焕到青瓦台做客。

  “我努力在死之前依照我的信仰原谅让我尝尽苦头的全斗焕前总统,”即将发表的金大中自传中这样写道。

  “金大中在任时,卸任总统们最幸福,”全斗焕探望金大中时感慨地说。金泳三则告诉媒体记者:“我们既是同志关系,又是对手关系,我对他可谓爱恨交加。”

  韩国媒体纷纷呼吁,韩国朝野政党应以金大中的逝世为契机,以成熟的政治实现飞跃,消除分裂,实现国民团结。

  (据新华社国际专稿)

  胡锦涛致唁电

  据新华社电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8日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对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先生不幸病逝表示深切哀悼,向其遗属表示诚挚慰问。

  金大中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生前为推动中韩关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不会忘记。

  胡锦涛主席已就金大中先生逝世向李明博总统致唁电。

  金大中简历

  1924年生于全罗南道荷衣面;

  1943年毕业于木浦商业高中;

  1946年与车容爱女士结婚,生下金弘一、金弘业两子;

  1948年任木浦日报社长;

  1952年任兴国海运社长;

  1951年任韩国海运组合联合会理事;

  1954年参加第三届民议员选举,落选;

  1957年任民主党中央常任委员;

  1960年任民主党企划委员兼发言人,车容爱女士去世;

  1961年任第五届民议员;

  1962年与李姬镐女士结婚;

  1963年任第六届国会议员;

  1965年任民众党发言人;

  1967年任第七届国会议员;

  1970年当选新民党总统候选人,完成庆熙大学硕士课程;

  1971年参加第七届总统选举,落选。当选第八届国会议员;

  1972年在日本东京发表反对维新的第一次声明(第一次流亡);

  1976-1978年因3·1民主救国宣言被捕;

  1978年获假释后被软禁家中;

  1979年组织志向民主主义和民族统一的国民联合;

  1981年以内乱阴谋罪被判死刑;

  1982年流亡美国(第二次流亡);

  1983年成立旅美韩国人权问题研究所;

  1985年任民主化促进协议会共同主席;

  1987年4月担任统一民主党常任顾问;

  1987年10月任和平民主党总裁兼总统候选人;

  1988年任第13届国会议员;

  1991年任新民党总裁;

  1992年任第14届国会议员,总统选举落选,宣布退出政坛;

  1993年任英国剑桥大学客座教授;

  1994年任亚太和平财团理事长;

  1995年创建新政治国民会议;

  1997年当选第15届总统

  1998年就任第15届总统;

  2000年任新千年民主党总裁,南北峰会;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2002年从新千年民主党退党;

  2003年总统任期期满,金大中图书馆开馆;

  2004年内乱阴谋罪获平反;

  2006年任金大中和平中心理事长;

  2009年逝世。(据中新社)

  朝鲜可能

  派代表团吊唁

  据韩联社18日报道,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有可能派遣吊唁团前往韩国,也有可能通过媒体报道金大中的逝世消息,并以金正日的名义致唁电。

  今年5月23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逝世时,朝鲜第二天报道该消息,并在两天后通过朝中社以金正日的名义发表唁电。

  韩国专家认为,朝鲜派遣高层吊唁团,转达金正日的哀悼,慰问家属的可能性很高。(据中新社)

  ●吊唁·声音

  国家的一棵

  大树倒下了

  “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国民将永远记住他为民主化与民族和解付出的心血和功绩。”

  ——韩国总统李明博说,希望金大中生前付诸努力的南北和解与民族团结事业得以继续发展。

  “我感到非常遗憾。国家的一棵大树倒下了。”

  “我们既是同志关系,又是对手关系,我对他可谓爱恨交加。”

  ——韩国前总统金泳三说。

  “14日去探望他,没想到会这么快离开人世。过去的数十年故人走过了坎坷的政治历程,希望他在天主的怀抱中安息。”

  “金大中在任时,卸任总统们最幸福。”

  ——前总统全斗焕在接到消息后无比沉痛地说。

  前总统卢泰愚因刚做过支气管手术而无法说话,但据悉,他在通过电视报道闻讯后,神情显得非常震惊和哀痛。

  正在韩国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8日傍晚在结束访问离境前来到塞弗伦斯医院临时设立的灵堂,吊唁金大中并慰问李姬镐等遗属。

  “要憎恨的不是人,而是罪恶本身”。

  ——金大中1998年当选总统后即宣布,绝不会进行政治报复

  “我努力在死之前依照我的信仰原谅让我尝尽苦头的全斗焕前总统。”

  ——即将发表的金大中自传中这样写道。

  朝韩双边失去了一位“谈话者”

  “阳光政策”的奠基人、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因病去世,无疑让近来忽冷忽热、微妙异常的朝韩关系面临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一些分析家和国际舆论认为,谙熟和北方打交道的“关系学”、在北方领导层中积累较多人脉的金大中去世,将使南北双方失去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对朝韩关系的前景构成阴影;也有些分析家则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在双方关系紧张微妙,进退两难,既不愿轻易退让又不想轻易闹翻的关键时刻,金大中的去世,也许反倒会给双方创造一个“坐下来谈”的契机,对朝韩关系的前景有利。

  尽管其继任人卢武铉在“阳光政策”上走得更远、收获更多(当然争议也更多),但无可置疑的是,金大中不仅是朝韩恢复沟通的奠基人,也是韩国战后与北方高层对话最成功、最少猜忌与隔阂的政治家和领导人。

  与近几年南北双方锱铢必较、近乎市井屠沽交易的合作与对话相比,金大中-金正日时代的“阿里郎合作”虽然原始得多,却也纯粹真实、“阳光”得多,给韩国人(也许还包括朝鲜人)带来的安全感、信任感也更多。对北方领导人金正日的国际评价不一,但他的难妥协、难捉摸是举世公认的,就是这样一位神秘领导人,对卢武铉保持“礼貌距离”,对李明博更是冷眼相对,却毫无顾忌地在公开场合直呼金大中为“前辈”。很显然,当金大中逝去后,朝韩双方很难在短期内寻到这样一位合适的、能为双方高层和民间普遍认同的沟通者、对话者、公关者,在六方会谈陷入停顿、朝韩直接对话时断时续,双方民众和社会互不信任、互相对立甚至敌视情绪日炽之际,金大中的去世,无疑是一个坏消息。

  自朝鲜第二次核试及随后一系列导弹试射,以及退出六方会谈以来,国际社会对其实施了更严厉的制裁,使之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境地,迫使其想方设法恢复和建立与美国、也包括与韩国的直接接触。克林顿的“空降”和现代集团员工的戏剧性获释已经证明,朝方会抓住一切可能的契机,为这种直接接触搭桥。趁与北方渊源深厚的金大中去世之机,利用韩国的传统风俗,来一次既得体、又不失礼的“吊孝外交”,这对朝鲜来说绝非不可能的事。而刚刚在8月15日喊出“促进南北共荣”、“推动恢复对朝援助”的李明博,也未始不会顺水推舟,从而在不作实质性让步的前提下,和北方实现实质性直接接触。

  然而对“吊孝外交”的作用绝不能高估。对于朝鲜而言,即使用出这张牌,最终底线仍是“有核”加经援;而对于韩国而言,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条件,高喊“推动恢复对朝援助”的李明博,随后便加上了“必须去核”的先决条件。

  不仅如此,近年来的摩擦令双方自上而下,滋生了愈益浓厚的不信任情绪,这种互不信任促使北方寻求“有核有弹”,也促使南方死死抱住美国保护伞,而这又分别构成对方的最大忌讳。日前朝鲜“全军、全民和全国”进入“特别警戒状态”,而韩美“乙支自由卫士”演习则已箭在弦上,显然,这种一触即发的敌对情绪,绝非“吊孝外交”所能消弭。

  很显然,金大中的去世一方面使双方失去了一个彼此都可接受的“谈话者”,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使彼此争吵“降温”的平台,但由于双方基本利益和立场判若云泥,金大中的死讯也好,可能的“吊孝外交”也罢,都不会给双边关系带来实质性的重大变化。

  (据中国日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