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本账 东郊惠民工程的盈亏辩证法

  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涉及近1.8万户、近8万人,改造面积达86万平方米。如此浩大的一个工程,面临的一个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成都,亏了吗?

  按最简单的经济测算和人们的惯常思维,“亏本”的事没人愿做。但是成都做了,而且,是主动地把一本账面上持平的账做“亏”了。

  但这本看似“亏”了的账,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一致认同,项目业主的“心甘情愿”,老百姓的交口称赞,人大代表的致信感谢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原因何在?

  连续担任了五届市人大代表、履职生涯长达21年的李之权一语中的:“在我看来,市委、市政府为东郊企业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算了三本账。看得见的账面上的经济账是暂时亏了,但关乎民生的惠民账和城市未来的发展账却是赚了。而且亏是暂时的小亏,赚是长远的大赚。”

  人大代表的“收藏”

  李之权,成都市第十一至十五届市人大代表,仅“人大代表笔记”就记了30多本。至今仍以75岁的高龄,奔波于坊间巷里,关注民生民情,积极建言献策。

  身为成都理工大学退休教授的老人,也是一位在东郊生活了53年的“老东郊”,为了东郊老工业基地,李之权曾三次致信省市领导。

  李之权的第三封信,写于2008年2月3日。与前两封以提建议为主的信不同,这是一封写给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的感谢信。

  信中写道:过去的一年,是我们60多万成华人难以忘怀的一年,春城书记、红林市长情牵长期居住在干打垒、筒子楼里的老东郊人,为此9次来到成华,并亲自走进他们家中了解情况。由此在城东老工业区内画了一个美丽的圆圈,从而拉开了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的帷幕。五冶攀成钢生活区18栋73岁的邓增秀老人眼里闪着泪光,充满希望地说:“老邻居大部分都是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东郊,今后终于可以住上宽敞的大房子,好好享受晚年了。”类似这样的情景还有很多很多……

  真正打动像邓增秀老人这样的住户、促使李之权提笔的,是市委、市政府的为民情怀。

  2007年底,在东郊惠民工程的推进遭遇困境的时候,李春城和葛红林带领市委常委、副市长们深入东郊企业生活区调研。随后,搬迁安置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一组简单的数字说明了老百姓对新政策的欢迎:在政策调整前,从工程启动到年底市领导调研4个月里只有约500多户签了搬迁协议。政策调整后,从2008年初到今年7月21日,1.8万户居民中,93%的家庭都签订了搬迁协议。

  “进展之快,规模之大,而且无一例群体性事件,在全国都是少见的。真正是把好事办好了。”7月22日,李之权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他收藏的《四川日报》。在一篇题为《情系民生筑和谐 惠民工程暖民心》的稿件上方,记者看到了他用红笔写下的四个大字:好事办好!旁边是小一号绿色字批注:理念、能力。

  “我们承担压力总比老百姓承担好”

  政策调整后,老百姓得到了巨大实惠,但工程业主、市政府的全资国有公司市城投集团的账面上却出现了负数。

  压力直接压在了市城投集团身上。但董事长杨祖华说,“我们愿意承担这个压力,我们承担总比老百姓承担好。”

  “最初我们是按照旧城改造的优惠政策来测算的,账面上能够基本持平。但老百姓补差较多,推进阻力很大。”对惠民工程实施之初遭遇的尴尬,杨祖华坦言,“4个月只签了575户,这1万多户要什么时候才能搬完?要耗时多少年?中间要付出多少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所以,虽然账面上持平,但是老百姓不买账,很难实现。”

  “政策调整后,账面上是亏了,但我们有信心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通过市场化运作,以时间换空间,力争项目盈亏实现基本持平。”

  当然,如果要算“惠民账”,杨祖华无疑是充满了成就感的。与全国其他城市的老工业基地改造相比,“成都新居的标准更高、环境更美、各种配套设施更齐全。学校、幼儿园、商场、农贸市场、地面地下停车场等一应俱全。住户享受的优惠更多、更直接,所以工程才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支持。”

  新城东补齐城市的“短板”

  作为成华区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成华区委书记何立斌,对“发展账”的体会尤为深刻。

  2008年的全市目标考核中,成华区建区以来首次位居中心城区第一。“这主要考核的是经济指标。”何立斌说。

  近年来,“东调”、沙河整治、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使成华这个老工业基地脱胎换骨,经济迅猛发展。“东穷”的印象正在逐渐淡去,一个新的概念正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中产城东”。

  “这当中,城市功能的修复和提升功不可没。”何立斌说,2001年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以前,东郊不到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160多户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 东郊污染严重,城市建设也严重滞后,市容市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都与其他城区形成强烈反差。随着“东调”的进行,企业涅槃重生,被“捆绑”的东郊也被放开了手脚,这片负载过度的土地得到新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环境日渐改良,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如今,沿二环路、沙河现代大都市形象初现。而这一带,正是城东曾被割断的肌理。”

  “市委、市政府强调,东郊工业区调整就必然要在企业搬迁后,把以成华为主的这个东郊规划好、建设好,这个问题如果没解决好,东调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何立斌看来,企业搬迁和“腾笼”后大手笔的城市建设无疑是“东调”的重头戏,但这部好戏并没有完成,而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将为这部时代巨作画上完美句号,“多年来城市向东发展被东郊阻断的难题被彻底解开了。”

  一个全新的“城东”正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以大型商贸零售业发展等为带动的二环路新兴服务业发展轴;猛追湾休闲商务城、龙潭总部经济城、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地铁城北商贸城等四大新兴特色功能片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沙河景观绿带、东风渠生态绿带和三环路森林绿带交织成绿色生态走廊……

  “新城东必将发挥出其应有的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发展。城市的‘短板’补齐了,整个城市也将得到更均衡的发展,成都的城市竞争力将会更强。”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谢志强表达了对成都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的赞赏,“东郊惠民工程的实施,体现了成都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思路,不仅统筹考虑到了城市与乡村的联动与互补,同时强化了城市自身的功能布局;不仅考虑到了发展起来的地区,还统筹考虑困难的群众;不仅对城市的今天和未来负责,也对历史责任敢于担当。这充分体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执政为民的情怀。”

  “危旧房改造惠民工程,最终惠及的不仅仅是城东这一万多户搬迁的居民,而是整个城市。”长期关注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谢志强教授如是说。成都晚报记者 钟蓓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