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人才市场“春暖花未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9日06:05  深圳商报

  

深圳人才市场“春暖花未开”
随着经济复苏,不少企业用人需求开始增加。图为熙熙攘攘的招聘市场。本报记者 徐 恬 摄

  编者按

  随着经济复苏,许多行业纷纷“回暖”,不少企业用人需求开始增加,求职者反映“找工作的机会多了一些”。但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人才市场上企业需求虽然增加了,但大量求职者还是感慨合适的工作不好找;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也感到合适的人才不好招,企业仍旧“吃不饱”。

  总之,“有人找不到工作,有活找不到人才”的现象依然存在。

  1

  企业

  开始有点

  “吃不饱”

  现在不少企业都开始出现“招工难”,招熟练工更难,招熟练女工难上加难的现象。记者近日到深圳人力资源市场、市人才大市场采访,发现不少企业用人需求开始增加,有一些企业在人才市场上开始“吃不饱”。

  服务行业人才需求量开始增加。中油阳光大酒店有限公司的黄经理告诉记者,公司缺服务员。“很多应聘者宁愿到工厂应聘,也不愿做服务员这个‘伺候人’的工作,因此前来的应聘者非常少。”“一个上午我们才招到了3人,来应聘的人不多。”鹏劳人力资源公司招聘负责人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替一家酒店招人,主要招保安员和服务员,但十多天了一直没招满。”

  深圳知己集团招聘人员表示,该公司因经济逐渐复苏,近期接到了许多订单,急需招聘大量工人,但一直没有招够合适的工人。“现在不少企业都开始出现‘招工难’,招熟练工更难,招熟练女工难上加难的现象。”坂田街道的新利工厂招聘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厂去年金融危机时曾经减员,如今随着经济复苏,订单开始回升。从7月底开始,工厂就已着手增加人手,此次企业要招聘120人,都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关外加工制造业对普工需求量增加。富士康也在网上发出招聘大量男女普工的信息,并开出优越条件吸引求职者:5天8小时制,底薪每月910元至960元,加上加班费,月收入至少1700元至2200元。

  一些高科技企业、文化产业企业依旧“喊渴”。在本月举办的一场中高级人才招聘会上,深圳市红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00多人,涉及研发、市场等多个部门。该公司的强先生说:“随着经济复苏,今年5月以后,公司的海外订单同比增长了约20%,订单生产已经排到10月份,目前公司各个部门都有新增人才的需求。”康佳通信公司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公司对产品研发人员的需求量大,公司将聘用数百名研发人员分别进行1至3年和3至5年的产品研发。”

  2

  求职者

  找个合适的活儿有点难

  虽然企业开始释放工作岗位,但不少求职者反映“找工作的机会的确多了一些,但要找个合适的工作还是有点难”。

  大学毕业生是目前人才市场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大学毕业生因专业不对口或对岗位不满意而迟迟找不到工作。来自湖北鄂州职业大学的李兰说,她的专业是电子类的,想在电信公司应聘CDMA客户代表,预期月薪1500元以上。她说:“找工作很难,这是我第二次来深圳应聘。因为是应届毕业生,经验不足,所以很难应聘成功。”很多公司招聘一般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刚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

  刘小姐从一家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拿的是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大专文凭。她告诉记者:“我想找个办公室的文职类工作,包吃包住月薪有1000元我就可以接受,毕竟我年轻还没有经验不能要求太高,可看起来文职类的工作并不太好找。”记者问:“现在倒是很多工厂急需普工,有些月薪比文职类的工作还高,你愿不愿意做?”刘小姐表示:“我毕竟是大专毕业,不至于要去流水线上做工人吧?”

  一些曾经在深圳打工、具有一定经验的劳务工不愿意停留在原来的普工岗位,也不愿意从事服务行业,他们希望能走上技术含量高、能学知识长见识的岗位,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还不小。湖南小伙小李在深圳工作了三年,一直从事保安员工作,他希望找一份业务员的工作,但是应聘了多次,他也没有找到理想中“更有前途的工作”。

  3

  政府部门

  “回暖”不等于都好找工作

  “人力资源市场在逐步回暖,但‘结构性失业’、‘结构性缺工’的矛盾仍然存在。”市劳动保障局就业管理处处长宋献华说,这是造成“有人找不到工作,有活找不到人才”的重要原因,“回暖”并不等于人人都好找工作。

  从今年上半年深圳人才大市场现场招聘“才市”供需指数看,招聘单位数、就业岗位数呈现止跌回升趋势,特别是进入6月以来,部分行业招聘单位数和提供岗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出现正增长,初步出现“回暖”迹象。6月现场招聘单位数排名前10大行业是:电子、制造、计算机、金融、化工、机电、通讯、汽车、建筑、服装,只有机电、建筑为负增长,其余8大行业均呈现正增长,增长最明显是汽车、金融、化工行业,分别增长169%、142%、139%。

  最新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统计也显示,我市今年7月就业岗位为55.8万,求职人数为46.9万,求人倍率为1.19,即1名求职者平均可对应1.19个岗位。

  但“回暖”不等于人人都好找工作。曾小姐想在工厂找个能“学点技术”的工作。可是应聘了几家单位之后,曾小姐才感觉到“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回事”,有的企业的“技术活”职位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的要求“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能证书”,仅有初中学历、没有技能证书、相关工作经验很少的曾小姐显然没有什么优势。

  市场上也有不少类似于曾小姐这样的求职者,“结构性失业”、“结构性缺工”的矛盾仍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业内人士分析,“回暖”不等于人人都好找工作,而是要跟得上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4

  业内人士

  “供求两旺”才是真“回暖”

  “人才市场‘供求两旺’局面的形成才是经济回暖的真实场景。”市人力资源部门有关专家表示,“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呈现逐渐‘回暖’趋势,但人力资源市场完全恢复还有待时日。”

  “我市去年金融危机发生前,求人倍率最低在1.28以上,即1名求职者至少可以对应1.28个岗位。但今年求人倍率最高的7月为1.19,还低于去年的最低水平。”市劳动保障局就业管理处的赖粤文说,“与去年金融危机发生前相比,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完全恢复还有待时日。”

  深圳人才大市场有关人士分析说,年初的时候,由于持续受去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涌入市场寻求就业岗位的人数相对较多,而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竞争激烈,求职成功率下降,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求职者找工作的热情,抑制了求职行为。随着2月、3月、4月就业岗位同比往年持续相对减少,求职者信心持续下降,从而影响了进场应聘的人气。虽然5月、6月招聘单位数、就业岗位数已经在逐步回升,但是求职者依然受到过去一年多找工作难的心理影响,进场应聘的热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对经济逐步回升的境况反应略为滞后,进入人才市场的求职者增长速度相对于人才市场提供的岗位数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

  有关人士认为,从人才市场反映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来看,部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逐步回升,比如汽车、批发零售、物流、医药等首先受到政府政策扶持的行业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人才需求增长态势。相信随着经济的持续回暖和就业岗位的增长,人才市场“供需两旺”的局面会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来,就业的形势会得到进一步好转。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