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泉州:试行2年 便民摊点缘何夭折? 便民,摊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9日17:26  台海网

  

泉州:试行2年便民摊点缘何夭折?

  车桥头临时便民摊点,因人气旺、管理好,成为泉州十多处便民摊点中较好的一个

  台海网8月19日讯(海都报记者 彭建文 陈东升 谢向明 见习记者 林淑芳 吴秀娜 陈晓云 文/图)泉州市政府网近日挂出一份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是“创卫”工作的顽症在哪里。截至昨晚8时,17.4%的网民直指“占道经营”,是获票数最多的选项。鲤城、丰泽等区的行政执法部门也表示,在当前“创卫”攻坚阶段,整治占道经营是工作重点,而解决流动摊点的问题,是重中之重。

  其实,早在2007年,政府部门便尝试让流动摊点集中经营,在市中心集中规划10多处临时便民摊点。但没过多久,这些摊点因过于冷清而夭折。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泉州的几个便民摊点,试图挖掘出其中的原因,并采访专家,探讨治理流动摊点的办法。

  

  一个顽疾 流动摊点 易查难堵

  流动摊点由于临街经营的特点,很容易回潮,与部门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

  你进我退你退我进

  接连几天,记者走访泉州市区主要干道,较少发现流动摊贩的身影。进一步了解发现,部分摊贩都把摊子搬进了背街小巷,而且在执法部门纠正后,往往又较容易回潮。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介绍,目前对于流动摊点的管理,基本是定点定人蹲守、劝导为主。然而蹲点也好,突击治理也罢,摊贩长期与执法人员周旋,打起了“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游击战。这些摊贩数量多,机动性强,工具简单,反复性大,执法也就走不出“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

  弱势群体营生需要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流动摊点的“业主”中,不乏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城市弱势群体,他们往往靠一个摊点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这也使得他们在屡次被执法人员纠正后,重新复出。

  “为了吃饭,不卖不行啊!”在讲武巷挑担卖水果的老林说。鲤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陈局长介绍,目前集中在老城区的流动摊点摊主,主要包括下岗职工、城中村居民、离城区近的农民、老弱残疾人员、进城务工群体等5类人员,属于城市弱势群体,流动卖点小商品往往是他们的主业,一个摊点往往得维持一个家庭的生活。因此,如何有效妥善地管理流动摊点,成了执法部门的一大难题。

  一个尝试 便民摊点有场无市

  治理流动摊点,泉州市政府曾力图通过规范化管理规划,将其纳入正规体系之中。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起,政府部门在鲤城、丰泽统一规划了10多个流动摊点集中经营区,但由于无法形成市场、相关配套设施和管理无法及时跟上,以及老城区一地难求等因素,这些临时便民摊点最终有场无市,叫好不叫座。

  上一页

  没有人气 便民摊点冷冷清清

  一度繁华的后城街,位于老城区文化宫旁,曾是政府部门划定的便民摊点区域。原先,街道两边的小商品曾琳琅满目,还有其他小吃,一摆就是200多摊。后来由于只限于卖服装,加上城市发展快,城区扩大,商业地带多了,各种服装店林立而起,后城街的顾客被分化,在这里摆摊的,绝大部分去了其他地方,整条街变得空荡起来。

  “虽然也是在市中心,但顾客没了,赚不到钱哪里还有人留下来摆摊。”住在附近的张老先生说,2001年至2003年,他在后城街卖水果,生意很好。现在,顾客就少了,他也不卖水果了。

  记者从鲤城、丰泽两区的执法部门了解到,2007年之后,为疏导流动摊贩,两区规划了10多处临时便民摊点集中经营区域,其中包括后城街、车桥头、后坂菜市场周边以及江滨公园等。可是由于缺乏市场,顾客不多,这些便民摊点区叫好不叫座,绝大多数早已夭折。如鲤城辖区的江滨公园,曾划出五六十个便民摊位,但因地处偏僻,根本没有人过去摆摊。

  集中经营 需要配套更需管理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丰泽区后坂菜市场外原有69个临时便民摊点,因为阻塞交通,周围居民反映强烈,目前已经被分流到丰泽街道辖区内的后坂、丰泽新村、东美、霞淮等4个菜市场。

  像后坂菜市场外的临时便民摊点一样,在原有规划的便民摊点中,有不少便是因为场地、道路等配套设施不足,导致噪音、交通、卫生等问题干扰到附近居民,而再次被取消或转移。

  反观存留下来的少数临时便民摊点集中经营区,泉州大桥交界位置的车桥头应该算是情况较好的,目前还有90个临时摊位。这是华丰社区一带的早市,中午过后,摊位就剩很少了。在这里有4名城管队员在负责维持秩序,有保洁员打扫卫生,每个摊点每月收取的卫生费在40元至60元不等,主要用于保洁员工资。目前,这个便民摊点由临江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

  “有人管理,环境好了许多,不会像其他地方乱糟糟的,客人也比较愿意来。”在车桥头卖猪肉的林先生说,车桥头地段比较好,附近有多个居民小区,扣除卫生管理费后,他每个月还能挣2000元左右。

  上一页

  一地难求 老城区无合适场所

  对于流动摊贩们来说,他们要求集中经营的场所有大量人流,能形成市场,而这恰恰是泉州市中心难以达成的要求。在采访中,记者就理想的集中经营场所是哪里的问题,询问了不少流动摊贩,他们推荐最多的是中山路、温陵路、新车站附近等人流集中的场所。

  但对于已经相对拥挤的老城区来说,根本无法容纳众多摊点集中经营。如中山路周围,根本没有大片的闲置场所适合集中流动摊点,租场所费用太高,势必要分摊到每个摊点上,成本增高也会使大部分摊点无法接受。

  对此,鲤城区行政执法局陈局长坦言,就泉州老城区而言,受地理条件限制,街巷多,路面狭窄,很难再规划出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临时便民摊点。

  一个建议专家:可走夜市路线

  流动摊贩们希望到繁华地区经营,但在人流多的地方集中摆摊经营,也会给该地段的交通、卫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化解这一矛盾?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朱冬亮教授认为,流动摊点有交通堵塞、影响城市卫生以及涉及安全问题,但流动摊点是有市场需求的,治理时不能搞一刀切,要做到堵疏结合。

  他建议,泉州老城区街道狭窄,有关部门可以辟出个别适合做夜市的地方,安排特殊的时间段,集中流动摊点,通过管理和税收的方式,完善和规范治理流动摊点的长效机制。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