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央派接访组下基层可缓解地方上访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00:20   央视《新闻1+1》

  2009年8月19日央视《新闻1+1》播出《下访能否“终结”上访?》,以下为节目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概念里面,信访这个概念就等同于上访,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有一条跟信访有关的新闻却拓展了这个概念,信访也可以是下访。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中办、国办转发的中共中央政法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岩松怎么看待这个意见?

  白岩松(评论员):

  其实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在把上访变成下访的过程中,有了一种新的模式的建设,再通俗的说就是不到北京也能解决问题。我觉得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北京迎来国庆60周年大典的这样一种背景下,这个意见的出台非常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当然更多的人在期待,它也具有长远的信访模式建设的意义。

  主持人: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这个意见出台的具体措施。

  解说:

  这条由中办、国办转发的长达28个字的意见被媒体通俗地理解为“不到北京也能解决问题”。

  意见中,中央政法机关对进京上访量比较大的省,将派出接访组或巡回接访组,就地就近地受理督办可能到中央政法机关上访的问题,省、市、县级政法机关主要领导干部一般每月安排一天接待群众来访,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轮流接访,并要对定期接访的时间、地点及时公示。此外,意见还要求对群众来信和出访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并原则上要求在60天内解决问题,回复当事人。

  意见提出,对合理诉求确实解决到位,实际困难确已妥善解决的问题,由省级以上政法机关审核后,按有关规定做出终结决定,各级政法机关将不再受理。

  与此同时,为防止一些地方政法机关随意使用这种终结机制,不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中央政法机关要定期评查各地的信访终结案件,发现问题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对于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的上访当事人,意见中也提出了应对机制,如对经省级以上政法机关做出终结决定,当事人仍然无理缠访的,要动员其亲属、基层组织共同做好停访熄诉工作,而对采取极端方式上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处理,建立规范有序的涉法涉诉信访秩序。

  段元祥:

  案件是可以终结的,但是对上访人的这种帮扶工作是不可以终结的,他们的困难我们还要通过当地的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关注。

  主持人:

  由上访到下访,由你来找我到我去找你,然后中央主动到地方去接访,你觉得这个举动,通过这个举动它所透露出来的核心的意味是什么?

  白岩松:

  首先尊重中国现在的信访现状,首先是尊重现实,因为的确上访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国情的一种特殊的去解决和自己自身利益有关的一种方式,可能由几个因素决定的:第一个,不愿意打官司;第二个,相信晴天,海瑞、包公;第三个,信访不信法;第四个,成本,打官司可能成本太高;第五个,的确可能有一些人对地方不信任,县里出事要去市里告,市里出事要去省里,省里如果解决不了就会去北京。因此这几年,其实这些年来,北京在面对各种各样上访的人群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一种遍泛的现象,对地方就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围、追、堵、截,甚至要出很大的成本,陪着你去上访,然后出钱劝你回来等等,已经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所以把上访变成下访不是这个意见刚提出来的,其实这几年这样的意见已经很多了。

  但是这次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是上访改下访只是一种说法,但是这次有专门的组,带国子头的,包括巡视组直接就到地方了,到那些信访量比较大的省市自治区里,直接带着国子头,落地到那儿,他也就可以完成大家说告御状的功能,虽然没到北京。

  主持人:

  中央的寻访组到了地方之后,恐怕给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也能缓解一下他们自身的压力。

  白岩松:

  是。其实我也曾经跟一个信访的大省,就是进京信访的大省,直接说吧,就是河北,河北其实是在信访量里在北京排得是比较靠前的,并不是说它一定比其他省的问题非常严重,因为我直接跟河北省委的负责人面对面沟通过,他跟我讲,河北进京上访太方便了,因为河北条条大路通北京,它把北京包在中间,因此有时候有的人压着有些事儿,即使忙别的事,进京去买点东西或者办其他的事,就事就上访了,因此它的上访量就很高。

  但是这件事情返过来提醒我们,方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则,不要说个人要付出北京来上访的成本,特有的一种中国的上访心理,我们要去尊重这种现实。因此如果我们到了地方的话,就让他就近可以方便,把北京这种巨大的压力也闪展腾挪给闪出来,另一方面也让当地的百姓可以说,我即使在本地,我没有到北京,也可以解决告御状,解决我的最高诉求。所以我觉得这本身是一个对各方面压力缓解的一个很重要的模式。而且我觉得它不该是短期的,有人会直接分析说,是,国庆马上就要到了,但是我觉得随着这几年大家已经在探讨上访要变成下访的模式过程中,这个模式可能会很久持续下去,而且会不断更新。

  主持人:

  信访的案件怎么把它落实下来,这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身上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但是在这个压力的同时,他们也想尽了办法去寻找一个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道路,我们不妨看看河南的做法。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8月12日,河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建立“两查一访一满意”工作机制,认真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李新民(河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从2007年到今年上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两年多时间,中央给我们交办了3100多起,中央给我们交办3111起,我们办结了3010起,我们河南省自己排查了1200多起,也处理了、办结了1100多起,加在一起5000多起案件,办结大概96%左右。

  两查,一个是全面的督查,就是把中央政法委交办下来的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我们逐案的交到市、县去,而且要派出督查组对这些案件进行督办。

  第二,重点评查,对重点的案件进行评查。

  第三就是一满意,让老百姓满意,让当事人满意,让上访人满意,派出回访组对当事人进行回访,满意不满意是由当事人说,是由上访的群众说,而不是仅仅由我们政法机关去说。

  主持人:

  刚才河南政法委的书记说了这么一句话,说以往过去的案件上面交到下面,交下去就交下去了,交下去很长时间也没有一个结果,这样就造成群众的反复上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

  白岩松:

  这次针对这个意见,相关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上来就说到了这一点,过去上访的案件,进北京的比例高,重复上访的比例高,进北京的我们说了,其实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国子头,告御状,信任的问题。

  另一方面,重复上访率高,问题卡在哪儿呢?卡在还是要回到源头解决,一个县里的问题,一个市里的问题,到北京来告状,北京接了,它要通过多长的链条,才能回到他告的状的发生地,而且还要核实情况是不是真实的,而且当地怎么解决,最后即使在北京告了状,解决问题还是要通过跟当地的磨合,案件打回去了,信访的件打回去了,当地如果中间出现了真空,又久拖不决,他还会再次重复上访。

  所以河南的模式很重要的一点是,第一个,源头治理;第二个,督查,督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案件到底最后解决了没有,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督查的过程,就重复上访,一次又一次地来北京或者去郑州。

  主持人:

  他得找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儿,然后他就解决这个根源,不再像以前似的交待下去就没人管了。

  白岩松:

  归根到底,其实要把上访问题解决成下访,变成这样下访的一个模式,两个因素最重要,第一个,这是由带国子头的下去了,信任感继续保持。另外,由于下去了才跟问题的发生地之间的距离一下变得非常近了,可以通过联席办公和地方直接督办,包括跟地方去商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使这个问题能够尽快地解决,减少重复上访的比例。

  主持人:

  刚才岩松我们在演播室也说到,要解决信访的问题,把信访的案件划上一个句号,关键的问题是要往前推,看这个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看这个问题,河南方面又是怎么去看的?怎么去想的?

  李新民:

  一个是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原因,一些案子没有按时侦破,这就造成了受害一方的群众不满意,他必定要上访,这个上访时间越长越不好处理。

  第二个就是有些案子当时办的时候,有些工作人员,有些基层的同志,基层的法官,或者是当时执法的水平不高,如果从思想上去找根源的话,执法工作中和司法工作中有些问题,就是过多地强调当庭宣判,当事人主义,究竟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合法,群众是不是满意,我判了就判了,一判了之。

  还有就是执行难,执行的问题,执行的问题是困扰我们政法机关很大的一个问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上访 基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