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熊猫发现地立碑纪念刻上本报和20驴友名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02:24  华龙网-重庆商报

  本报讯(特派记者 纪文伶 实习生 张博)“每个旅行者行动起来,共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昨日,本报记者联合20名驴友在140年前首个大熊猫发现地——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与当地政府联合发出了大熊猫保护宣言。今天,大家将在大熊猫栖息的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为熊猫们种下竹林,并踏上前往碧峰峡熊猫基地的征程。

  邀请重庆市民当护林员

  为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40周年,本报记者和驴友们昨天在邓池沟与当地政府举行了纪念大会,当地人民还立起了石碑,将20名队友的名字及重庆商报刻在上面。

  据宝兴县前政协副主席、《大熊猫传奇故事》编者姚世康介绍,目前宝兴正在规划生态主题园,将建展览馆,展示动物标本,用多媒体形式演绎动物故事,教堂附近还将种植起当年戴维在这里发现的珍稀植物,复原当年场景。他说,希望重庆喜欢大熊猫的市民前来,可体验到深山里巡山,照看大熊猫。

  《大熊猫传奇故事》发行

  全国首本以国画形式编绘的大熊猫连环画《大熊猫传奇故事》昨天也正式发行,里面详细记载了大熊猫被发现的过程,以及当地居民与熊猫的温馨故事。

  宝兴县政府决定将15本精美的连环画作为纪念送给本报读者,读者只要把自己与熊猫的故事发送到joy227@126.com,前15位读者就可获得这份来自熊猫故乡的具有纪念价值的礼物。

  “灾民熊猫”产23只宝宝

  雅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向华全昨天告诉记者,雅安是当前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地方。去年的汶川地震,对当地生态环境没有造成太大影响,由于当地山体结构坚硬,雅安凭借固若金汤的生态防线,成为了震后卧龙大熊猫的幸福家园。当时,受灾的熊猫都转移到了雅安。

  他说,截至今年8月12日,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震后在雅安繁殖了23只熊猫宝宝,包括大名鼎鼎的震后全球首对大熊猫双胞胎“平平、安安”和大熊猫“奥运”。

  《大熊猫保护宣言》(摘录)

  我们主张——生态旅游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旅游发展不以牺牲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为代价。

  我们倡导——生态旅游,保护环境。每个旅行者行动起来,共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们期待——以“和谐”为宗旨的生态文明,能够成为以大熊猫保护为代表的生态保护的精神体现和资源;能够在旅行过程中互融互补;现代生态旅游发展,能够成为生态保护的推进器。

  我们努力——与一切致力于大熊猫和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事业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产品的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众一起,提高旅行保护大熊猫的生态意识,为实现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我们相信——这个星球上的65亿人类,都将成为雅安宣言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大熊猫和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将为人类的生态文明增添智慧之光。

  小纪揭秘

  海关登记“哈巴狗” 美国人把熊猫带出中国

  140年前,法国人戴维科学发现并命名了第一只熊猫,让这只隐藏在深山的动物被世人关注,成为了国宝,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的科学发现也引发了国外猎杀大熊猫的狂潮,有一段血泪历史。姚世康介绍说,当时对熊猫的保护不够,造成了数十只熊猫惨死在“出国”路上。

  美国最早来我国猎杀大熊猫的是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两个儿子,1928年,小罗斯福兄弟先到四川宝兴县,没有捕获到大熊猫,连连开枪射击,一共打死了14只金丝猴。后经康定转到凉山越西县,在越西,兄弟俩同时开枪射杀了一只成年雌体大熊猫,开了西方人猎杀大熊猫的纪录。此后,亲手猎杀大熊猫的还有美国人赛奇、谢尔登,德国人谢弗,英国人布罗克赫斯特等。至于通过高价收购或其他手段,利用中国人之手猎杀和捕捉大熊猫的事件就更多了。

  现代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是美国一位叫露丝·哈克纳斯的女服装设计师,她发现一只不到两磅重,出生约30天的大熊猫幼仔,露丝欣喜若狂,像对婴儿一样细心照料它。她曾在日记中写到:“它那黑白花的小圆球脑袋,用鼻子磨蹭着我的上衣,忽然本能的找到了我的乳房。”露丝给它取了个名字“苏伶”,在朋友的帮助下,露丝以两美元“贿赂”,用竹筐装着“苏伶”,海关登记上写着“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登上了麦金莱总统号海轮,混出了中国。

  据统计,1869年至1946年间,国外有200多人次前来中国大熊猫分布区调查、捕捉大熊猫、猎杀或购制大熊猫标本。仅1936年至1946年10年间,从中国运出的活体大熊猫共计有16只。另外,至少有70具大熊猫标本存放在外国博物馆里。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