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78年的两难选择:回城还是上大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02:51  新京报
1978年的两难选择:回城还是上大学
  1960年春,我和姐姐到北京与父亲团聚,当时借住在亲戚家,为了纪念这次团聚,在院子里留下了这张合影。

1978年的两难选择:回城还是上大学
  这是1981年毕业前夕,在学校门口,和两个关系不错的同学留影,算是分别前的纪念吧。那天下了雪,很冷,我还特意围了围巾。

1978年的两难选择:回城还是上大学
  2005年,我创作了以北大荒知青为题材的写实绘画作品———青春纪事。虽然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但北大荒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的青春岁月。

  ●户主:刘孔喜(57岁)

  ●家庭成员:妻子、两个女儿

  ●现住址:昌平区王府路

  刘孔喜,两张纸条,你只能选其一。

  一张纸写着:回北京落户口;另一张:去沈阳上大学。

  1978年初,北大荒,一个下乡9年的知青无从下手。

  抓阄的结果———“上大学”。

  30年来,无论记忆从哪一段开启,最后总是停留在这一页。

  那个用如此草率方式抉择命运的年轻人,是自己吗?

  去北大荒

  1966年,“少年之家”被砸烂了。

  这处四合院是你少时学画的乐土,当伙伴们做出这样的举动时,尽管你满心不舍,但作为学校红卫兵的指导员,终究没有怨言。

  你喜欢在那里画画,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命题作文《我的理想》,同学们都希望做工人、农民、军人,唯独你想当画家,有人笑你不够积极与革命。

  革命的年月真来了,你的心思也变了。

  你参加批斗、游行,把画画的天赋,全用在了政治漫画和标语上,1968年初,复课了,但“革命”的劲头丝毫未减,上山下乡的指示,让你的心思早不在课堂上了。

  一年半的中学生活结束,你终于在“一个不剩”的政策背景下如愿以偿。

  老师说,黑龙江、内蒙古和云南三个下乡地点任选其一,你和班里50多名同学一起,选择了北大荒。

  1969年8月,你一个人拿着户口本,去派出所注销了户口。在哥哥成家另立门户之后,这个家里又少了一口人,只剩父亲、母亲和姐姐。

  8月29日,17岁的你和同学们坐上知青专列,那趟车,一直开往东北边陲,火车的终点站叫“东方红”。

  永定门火车站,嫂子、姐姐送你上车,中学老师也来了,一个小小的旧帆布箱装下了你所有的行装。舍不得小儿子的母亲,根本未能迈出房门。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一直在“少年之家”学画的你,走时却没有带上一支画笔和一管颜料,只带着马列著作和毛选,还有两句仅会的英语:毛主席万岁,打倒新沙皇。

  重拾画笔

  50多个小时后,你们到达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9团,也就是今天的虎林县云山农场,一个位于乌苏里江畔,完达山下的小镇。

  对于农活,你近乎狂热。无论割麦子还是大豆,你总强迫自己狠劲干,不到田野尽头决不直腰,在北大荒一望无际的田野里,你常常累到瘫倒,却乐此不疲。

  不久,身边有人以当兵或上学的理由离开农场,再没回来,你的心里开始打鼓,看不清留在这里最终会怎么样。

  你学会了抽烟喝酒,烦躁时开始想家了,频繁的给家里写信,然后盼着两年一次的探亲假,爸妈也盼着你回来,但又找不到让你留下来的办法,每次探亲假快结束的时候,反而催促你,“早些回去,别受了处分。”

  1972年3月5日,团里开大会,你无精打采地坐在下面,副政委的话让你来了精神。他说,你们来到边疆有一个使命,要把自己的知识传到这里,不要荒废特长,总有一天祖国会召唤你们。

  那晚你失眠了,像是突然找到了目标,连夜给父亲和老师写信,让他们寄纸笔和颜料。就这样,来北大荒三年后,你开始重新画画。

  渐渐地,你画出了名气,被借调到团里,安排在电影队放电影,画宣传画。《闪闪的红星》、《侦察兵》、《地道战》那些电影宣传画,你都画得有模有样,再后来,你的画还上了报纸。

  两难选择

  1977年秋天,招工农兵大学生的消息来得似乎比往年晚,你心里开始盼,是不是要有什么新政策?

  大概是10月,你突然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心里一下子豁亮了,但表面上却一直压抑着那股兴奋。

  农场里决定参加高考的知青极少,但你仍迅速地请了探亲假,带上一摞速写本和美术作品赶回北京报考。

  家里人却一心希望你回城,父亲是名普通的建筑工,母亲没有工作,在他们眼里,“高考”最终能带来什么,似乎并不明确。

  邻居家孩子的回城手续办妥了,把这个“天大喜讯”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着急,又一连去了西城区知青办几趟,盼着你年后就能回北京落户。

  你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在农场里搜集一切关于语文和政治课的资料,恶补马列著作和毛选,一边找到负责体检的大夫,拜托他不要在体检表上写得太好,以便可以办理病退回城。

  高考终于来临了,面对命题作文《难忘的一天》,你想了又想,最后写了当初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的那天,满分100,你考了99.5,放到现在,有点像天方夜谭。

  考试后你回了一次家,父母没有过问你考得如何,只是说“回城的手续差不多了。”

  那一年,报考鲁迅美术学院的学生超过1万人,最终只录取了50多人,你是其中之一。

  1978年2月,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农场;几乎与此同时,你的病退也办成了,北京市公安局寄来了落户通知书,要求速回家办理。

  1978年3月5日,你从密山市转车去学校报到,在候车室里匆匆给家人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已经决定去读大学,能考上大学,无论对这个几代都没有大学生的家族,还是你个人,都是光荣的事情,“至于这个选择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就交给历史评价吧。”

  ■ 后记

  大二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脑溢血。

  回家送别父亲时,突然发现母亲老了。当年不忍出门送我的她已经70岁。于是和哥哥姐姐商量,三人一起出钱为母亲养老,虽然还在上学,但农场每月仍给我发39块5的工资。

  1985年,我研究生毕业,留校当了名老师。

  1989年,在东北生活了整整20年后,我回到了北京。此时,母亲已经年近八旬了。

  我在首都师范大学继续做老师,教年轻人画画。

  今年4月份,母亲也走了,99岁,我们把她和父亲合葬在一起。我很庆幸能陪她走完最后20年,以弥补离开的那段岁月。(采写/本报记者 贾鹏 实习生 刘进 讲述人/刘孔喜)

  我家事儿

  1960年

  那年春天,母亲带着我和姐姐,从河北老家来到北京,费尽周折,父亲给我们解决了城市户口,我们算是城里人了。

  1965年

  因为家里困难,姐姐从人大附中毕业后,放弃了继续上学,当了名小学老师,直到退休。

  1971年

  我第一次享受知青探亲假回家,恰逢姐姐结婚,我在杂货店花8块钱买了个铁制煤球炉子,算是给姐姐的结婚礼物。

  1980年

  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

  1984年

  女儿出生,我当父亲了。

  1993年

  我去日本武藏野大学进修,学的是油画古典技法与材料教学。

  2003年

  女儿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又考到了我任教的首都师范大学,专业也是美术。

  2009年

  4月30日凌晨,99岁的母亲安详地离去。(刘孔喜 口述)

  资料馆 恢复高考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招生对象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1977年的高考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