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举全力·辟新径·拼精神——我省推进造林绿化工程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06:49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林业生态建设效益尽显。用什么语言来概括,群众的语言最生动——

  ●全省大动员,城乡大绿化

  ●摧枯拉朽治污,铺天盖地植树

  ●见缝插绿、推墙透绿、拆违还绿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

  ●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

  ……

  大运高速公路贯通山西南北,犹如绿海中蜿蜒的一条巨龙。驱车出韩信岭往南,沿路密林蔽日、乔灌参差,如江南风景般秀丽多姿。

  黄土高原上的“江南美景”,如今在三晋大地是随处可见!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三晋儿女正弘扬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巨大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地推进造林绿化事业,增加全省的植被覆盖,修复非常脆弱的生态,建设山川秀美新山西。

  一组数字反映了我省造林绿化取得的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完成营造林1749万亩,平均每年营造林400-500万亩;全省森林面积达到33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12%;通道绿化完成2.6万公里,11个设区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5.27%,5826个村庄完成绿化;去年,全省1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累计天数由2005年的2491天增加到3697天,增长了34%。

  大规模实施造林绿化,使全省的生态面貌得到稳步修复: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不知不觉间人们发现身边可供休闲的绿地面积又增加了。今年71岁的麻大靖老人这样说:“在山西工作生活了几十年,这几年是越来越美了!”

  大决心 、大投入,举全省之力绿化三晋

  ——山西的造林绿化,小抓不行、慢抓不行,必须痛下决心,大抓快上

  历史造就、气候使然,我省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全省森林覆盖率比国际最低标准还低11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占69%,沙化土地面积占15%;25%的土地面临风沙危害。而部分县市无节制的开采煤炭资源,使本已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

  面对这种严峻的生态现实,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煤炭资源大省,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不仅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合理、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必然选择。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切实改善民生,为后世子孙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要提升山西对外形象,推动招商引资,就必须把造林绿化当作“主抓手”。我们的思路是,节能减排与造林绿化同时推进,“摧枯拉朽治污、铺天盖地植树”,建设山川秀美新山西。

  矫枉必须过正。面对极其脆弱的生态现实,小抓、慢抓、一般化地抓造林绿化,显然无济于事。省委、省政府一开始就将造林绿化工程摆在高位,提出建设“绿色山西”的发展战略,力争2010年将森林覆盖率达到18%,2020年达到26%以上。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就造林绿化进展情况多次深入基层进行调研。2006年以来,省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一次省长出席的造林绿化现场推进会,并拿出500万元专门表彰奖励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和个人。去年以来全省实施的152项扩大内需重点工程中,生态建设工程占到相当大份额。这一切,无不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巨大决心,这种决心很快在全省凝聚成“改善生态、绿化三晋”的巨大合力,各级各地“一把手”纷纷上阵,亲自部署,在组织领导工作中呈现出“书记抓、抓书记,市长查、查县长”的强势。

  资金投入的逐年加大,为造林绿化工程“加速提挡”提供了保障。“十一五”以来,全省每年用于林业建设的资金都要突破50亿元,今年前7个月就达到48.34亿元。各级政府慷慨解囊“花钱买绿”,省级投资平均每年超过8亿元,带动各市县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去年全省近一半的县投入超过千万元。长治市从去年秋季以来已经投入资金11.8亿元,植树7855万株。晋城市今年以来投巨资大栽树、栽大树,为他们“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荣誉称号再添含金量。

  根据资源型企业多的实际,我省还通过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制度等办法,使造林绿化投资形成了“用好国家投资、加大省级投资,吸纳社会投资”多元并举的良好态势,企业和民间资金纷纷投向绿色事业,全社会支持参与造林绿化的氛围日渐浓厚。据统计,资源型企业目前总计已拿出20多亿元,完成造林50多万亩。

  敢探索、敢创新,以科学态度加快造林

  ——山西的造林绿化,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保证工程质量

  事实上,我省改善生态环境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但过去的做法多少都存在缺陷,或 “重种不重管”,或“重山不重原”,形成了“多年栽树不见林”的尴尬。不尊重科学的做法,是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的大敌。

  因此,我省干部群众在这次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工程中,树立科学理念,坚持科学态度,讲求科学方法,以增加植被覆盖率为目标,在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态度首先表现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我省一方面大力推进工程造林,一方面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的功能,在改善生态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省政府颁布封山禁牧令,全省11个市已全部实现封禁。

  以大工程带动,推进造林绿化向纵深发展,是实现绿化目标的科学“战术”。全省在抓好“山上治本”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全方位实施“身边增绿”省级造林工程,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特别是省级造林绿化十大工程、“2+10”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和干果经济林为重点的富民工程的实施,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造林绿化成果,同时为农民增收作出巨大贡献。目前,全省干果经济林发展到1272万亩,总产值达到106亿元。

  为解决遇到的难题,各地和林业部门大胆创新,探索出许多加快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例如,在工程管理中实行“政府出钱、反租倒包;群众出力、植树造林;树随地走,谁栽谁有”,较好地解决了通道绿化占地问题。在企业参与上,大力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挖一吨煤栽一棵树”等以煤(矿)补林的做法,积极引导工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等。

  各地在造林绿化中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搭配的原则,确保了树木的成活率。而径流林业、覆盖林业、容器苗造林等实用技术的应用,则成为确保成活率、保存率的法宝。

  拼干劲、拼毅力,扬进取精神攻坚克难

  ——山西的造林绿化,环境苦、条件差,如果没有精神鼓舞,困难面前很可能打退堂鼓

  十年九旱,降雨稀少,干石山、黄土丘陵、盐碱地随处可见,加之山高坡陡,我省植树造林难度非常大。群众这样说:“在山西栽一棵树,比养一个娃还难!”。

  但山西人从来不缺克服困难的韧劲和干劲,山西人有的是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太行、吕梁精神,到发展建设时期的大寨、西沟精神,今天在造林绿化战役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山西造林史上一笔宝贵财富。

  大搞造林绿化以来,全省干部群众坚持 “有条件就造好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好林”。气候干旱,就靠肩扛手提,一棵树一棵树地浇;干石山区石头多,就爆破整地,客土造林;盐碱地寸草不生,就挖沟排碱、大水压碱……可以说,在环境艰苦的地方,每一寸绿色的背后,都可能是一个奇迹。

  新中国成立至今,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县人民矢志不渝、植树造林,硬是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

  平顺县针对荒山干旱阳坡土壤瘠薄的立地条件,利用容器苗造林、大鱼鳞坑整地、石头垒岸、石片整穴覆盖等技术,发扬 “能种活一棵不愁种活一坡”的精神,硬是在石头缝里种出满山森林。

  壶关县“挖出石头栽树、搬起石头垒墙”,筑起了万里森林 “防护墙”,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哪一个不是奇迹?我省干部群众就是用这样的奇迹,展现了革命老区精神的时代风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这些宝贵精神的鼓舞下,山西的绿化事业怎能停步,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美好景象怎不重现!

  本报记者 武俊鹏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