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 文明的目光首先是面向自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08:38  汉网

  长报评论员 刘敏

  金华小学生傅晨炼来汉旅游,指出武汉一些文明瑕疵,本报报道迅速在武汉和金华两地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我们对文明的体认、对瑕疵的敏感并没有钝化,对文明的追求亦不分城市与地域,为每个人所执着抱持。

  昨日,本报记者重走傅晨炼武汉游路线,不难发现傅晨炼指出的那些文明瑕疵。其中,记者在东湖官桥湖水域所见景象,可能很难再以“瑕疵”来定义。我们从中看到了市民文明热情与现实瑕疵之间的落差,这样的结果非我们所愿见,也让人对城市文明抱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

  某种程度上,城市文明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需要具体而真实的个人在最细节、最日常的文明守持中将之具象化。城市这个空间实体,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够点对点地将文明瑕疵逐一清除,端赖市民个人具体而真实的文明自觉,对公共规则和文明信仰的自动服膺。

  我们注意到,武汉迎接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活动,以及本次傅晨炼来汉直陈文明瑕疵,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市民的文明热情,促使了市民的文明反思。但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于心:假如武汉没有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假如没有任何城市公共文明方面的测评与指标,假如傅晨炼或其他外地来汉人士没有直陈城市的瑕疵与不足,我们该如何作出文明的判断,该如何评价自我的文明表现?

  更进一步说,假如傅晨炼对他所看到的瑕疵保持沉默,甚至给予武汉印象以十足完美的评价,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我们的城市,如何辨析“瑕”与“瑜”的关系,我们是否因外在的完美评价而获得欢悦?

  面对这些问题与假设,我们其实没有十足的信心去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在这个意义上说,傅晨炼的来信,投射于城市之上的这一外在目光,不仅照亮了瑕疵,也促使我们反思城市以及每个人的文明判断的坐标。

  文明是一套规则系统,从来都有他律与自律的双重力量养成文明。他律固然必不可少,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外在强制性也并不能成为文明涵养与文明持久的可靠力量。一种行为是否符合文明,如何判断城市文明的真实水准,不在于外,而应求之于内。文明对于具体个人,是自尊自爱、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自然表现,我们可能并不总是面对他人,但总是在面对内心的文明律令。爱惜自己的尊严,这是个体性的文明,无数这样的个人汇集起来,就达成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

  因此,不论是否有这样一封来信,不论我们是否会面对他人的目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文明的自我坐标,遵从内心的文明律令。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