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代长城因野蛮施工遭到严重破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10:44  世界新闻报

  寂寞土长城,脚下藏坟茔

  在老百姓眼里,2米多高的“土楞子”不像长城,更像是自家的院墙

  6月末,有800年历史的金代长城因为野蛮施工而遭到严重破坏,在为文物痛惜的同时,人们对“金长城”这个名字都感到陌生。说起长城,人们会想到八达岭那样巍峨的明代长城,对形似土垅的非明代长城,会感叹它们的古老,却意识不到其价值所在。

  厕所修到长城上

  被破坏的这段金长城,位于黑龙江省甘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交界处,拥有清楚的城池、马面,是目前国内金长城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段。

  然而,因为要修建一座跨省立交桥,金长城受到严重破坏。专家调查组勘查现场后发现,长城的主墙体南侧被挖出一个长宽均超过10米的大土坑,复墙建筑已被挖断,主墙马面基底部和副墙上都打了桥桩。长城上还有施工车辗过后留下的车辙。

  金代长城也称“金界壕”,全长5500公里,是黑龙江与内蒙古的分界线的一部分。在老百姓眼里,只有2米多高的“土楞子”哪有长城模样?倒像是一个废弃的土堤。就是这种“土楞子”,800年前是女真人为了防止蒙古骑兵入侵而修建的防御工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却使金长城从原来的5米墙高缩减到现在的2到4米。农用四轮车在长城上飞奔,厕所也修到了城垛上。一些农民认为长城“风水”好,在长城脚下私埋坟墓。

  土质长城更易被漠视

  金长城的困境在全国的非明代长城中并非孤例。专家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非明代长城一般专业上称作早期长城,时代早至战国、晚至金代。早期长城大部分为土质,历史上保存状况较差,由于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以甘肃为例,2006年,甘肃省调查发现,其境内原有的600多公里秦长城和2000多公里的汉长城,分别减少到不足200公里和600公里。

  对土长城的漠视,加剧了它们的损毁。“以为长城就是高墙耸立,低矮的土长城没有什么价值,破坏了也无所谓。实际上,高墙耸立和低矮土垅的共同绵延,才构成了万里长城的壮丽景观。”内蒙古长城资源调查组总领队张文平说。

  在甘肃,农民建房炸长城取土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农民把城墙改造成院墙,在上面挖洞建储存室。在城垛上牧羊者也屡见不鲜。

  大规模建设对早期长城的破坏力更强。张文平在调查内蒙古战国赵北长城时发现,这段长城大多分布于阴山山脉南麓,有数条铁路、公路从山前穿过,对长城破坏很大。

  罗哲文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说,“长城太长,分布太广,即使我们已经加大了保护力度,出台了《长城保护条例》,人为破坏也不可能很快改观。”

  拿内蒙古来说,内蒙古长城总长1万多公里,很难全面监控。由于经费和人员有限,现在内蒙古也没有专门的长城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主要由基层文管所进行,“很多段落被破坏后,我们还不知道。”

  早期长城没法修复

  谈到对早期长城的保护,罗哲文认为应保持现状。“不要拆,不要改,按现有的样子保存,风雨侵蚀没有办法,这类长城也不好修复,因为不知道它的原样,不清楚当时的修建材料,坦率地讲无法修复。”

  张文平也介绍说,国家对文物保护有一个说法,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一些烽火台有了缝隙,可用特定的胶进行粘合加固,但没有必要专门修复。”

  早期长城保护首先要摸清家底。2007年全国开始了长城资源调查,从今年开始,河北、辽宁、内蒙古等省纷纷开始了对早期长城的调查。

  “很多破坏行为是在破坏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张文平认为,保护要从在长城沿线树立密集的保护标志、加大宣传开始。内蒙古长城的保护标志一直很少。2009年,内蒙古从国家所拨长城资源调查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树立长城保护牌,“初步打算是每一公里一个保护标志。”

  此外,成立长城保护机构,聘请专门的长城管理员,也是未来长城保护的重要举措。

  一家之言

  长城立法缺乏可操作性

  长城专家、宁夏文化厅副巡视员许成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破坏与否和现场有没有人盯住没有关系,而是法治的问题。就是立法是不是具体、可操作性强不强的问题。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实际上现在文物保护的大多是法人违法,小老百姓一般不敢。而保护的办法只能是依法保护,建立上下统一的机构,有一定投入,完整有效,有专门的人才才行。”许成说。

  说到已经实施近3年的《长城保护条例》,许成的总体评价是,缺乏操作性,“究竟保护还是不保护,在多远的距离内保护,也没有具体规定离长城多少米之内不能这样或者那样,都没有,法规既然没法操作,你让下面人怎么做呢?”

  对于早期长城的保护,许成有自己的看法:有保护价值的才需要保护,比如有旅游和研究价值的。“对人类生存、经济建设和文明建设有好作用,我们要设法保护它,让它消失得慢一些。”

  “经济要发展,人民要生存,有些长城正好挡在那个地方,国家建设缺乏资金,开个口也就过去了,从上面架桥或者从底下挖通道,要多花多少钱?”《世界新闻报》记者/黎萌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