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降雨部分缓解北方旱情 各地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11:22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8月2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时13分报道,入夏以来,我国北方持续晴热少雨,旱情发展迅速,目前北方地区作物受害面积已经达到1.9亿亩,国家防总、农业部相继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各地迅速行动,全力抗旱救灾。

  吉林:旱灾60年罕见 四方面工作减轻旱情

  近日北方降雨能不能缓解旱情?目前抗旱的困难是什么?如何来应对?我们连线正在一线参与抗旱的吉林省农委农业处处长张永林。

  主持人:这两天咱们吉林的旱情怎么样?抗旱的工作进展如何?

  张永林:根据我刚了解到的情况,19号8点到今天早上8点,我省确实有一次降雨过程,各地人工增雨。但这次降雨,主要降到我省并不干旱的东部地区,我们中西部地区的重旱区大约15个县,只有5个县的降雨量超过了10毫米。针对目前的旱情,十几毫米的雨只能有轻微的缓解,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的问题。

  我省遭遇的这次严重干旱是1949年以来比较罕见的一次,有的县是第一次。从干旱的时间看,干旱发生的时间,是在二伏和三伏期,气温高,作物增虫量大,旱情蔓延速度非常快。第二个就是旱灾发生在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时期,正是玉米等作物的灌浆期。第三,旱灾发生在我省的粮食主产区,也就是中西部地区,受灾最大的作物还是玉米。

  针对这次严重的伏旱,国家农业部高度重视,也非常关注我省的抗旱工作,并派工作组到吉林指导抗旱工作,同时我们省委省政府,以及旱区的党委政府都把这次抗旱保粮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全力组织抗旱。省政府于8月12号启动了三级干旱响应,17号预计上升到二级响应,并先后两次下拨旱区抗旱的资金,扶持旱区抗旱。当前省直有关部门,包括我们农业部门的各级干部,都在旱区和地方共同进行抗旱,到昨天为止,我省抗旱的浇灌面积达到1300万亩左右。

  主持人:像你刚才介绍的,这次旱情是发生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接下来我们的抗旱重点是什么,会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

  张永林: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抗旱浇灌所需用的浇水量加大,下一步我们抗旱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我们按照国家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同时也是下定决心干旱不解除,抗旱工作不能停止。

  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继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进行浇灌,做到歇人不歇机,歇人不歇井;第二,只要是天气条件具备,立即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努力减轻旱情;第三,就是下一步抗旱应该突出重点,科学抗旱,尤其是特重旱区要把有限的水资源优先用在口粮田、作物长势好的田和高产高效的田地上;第四,我们要同时抓好农民的抗灾自救,组织农民开展多门路的创收,努力增加一些收入,千方百计地做到,重灾区少减收,轻灾不减收。

  内蒙古:十个专家组深入一线 力争粮食主产区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继续关注内蒙古的抗旱情况,我们连线内蒙古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贾岳峰。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这次降雨对于内蒙古的旱情缓解有限,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贾岳峰:内蒙古进入夏季以来,部分蒙市旱情严重,特别是7月中旬到8月中旬旱情有进一步的发展。据我们自治区农情统计,全区受旱面积达到3842万亩,成灾面积达到3277万亩,绝收面积达到了722万亩,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比较大的影响。

  最近,8月18号到19号有一个降雨过程,内蒙古多数地方普降喜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以及西部地区旱情基本解除。但是粮食主产区,赤峰市和通辽市,据我们上午了解,仅部分地区有阵雨,这两个市的多数地方的旱情还没有解除。

  主持人:目前是秋粮丰收的关键时期,下一步内蒙古的措施将会是什么?

  贾岳峰:现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在召开紧急抗旱会议。下一步,我们自治区现在已经启动了三级抗旱应急响应,要求各部门要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另外,现在自治区已经组织各部门组成了十个专家组深入抗旱一线,进行抗旱救灾。同时,自治区也筹集了部分的抗旱资金,现在自治区已经下达了4400万,各地筹集了抗旱资金4.9亿,用于全力抗旱。

  同时,对于赤峰、通辽地区的旱情,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人工增雨作业,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源,组织农民进行抗旱。现在自治区已经投入大概260万人进行抗旱,开动机电井26.4万眼,投入机动的抗旱设备是14.67万套,投入机动的用水车是138万辆,现在抗旱浇灌的面积已经达到2523万亩。我们农业技术人员也是深入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抗旱,采取一些保水保肥的措施,同时,加强减少蒸发这些措施以应对旱情,力争时我们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损失降到最低。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