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北新农村建设典型报道(2) 监利县老河口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0日18:09  荆楚网

  劳务输出的品牌效应

  —监利县老河口村“面点经济”创致富神话

  荆楚网记者龚雪李川通讯员程正华

  “在我们老河口村,私有资产上百万的农户有15家,过50万的有80多家。”盛夏时节,监利县毛市镇老河口村村民冉良新骄傲地告诉记者。

  年届花甲的冉良新,在广东佛山做面点叫卖生意多年,认为自己赚的钱已经足够自己安度晚年了,于两年前回到家乡。现在,他的女儿女婿仍在武汉经营面点店铺,月收入近2万。

  起初记者有些不相信,就靠做包子、馒头推车到小区、学校、闹市等地方叫卖,就能“卖”出百万富翁来?这种手推车式的经济也能发展成大产业?然而,走访了该村众多村民,看到家家户户建楼盖房,装修讲究,现代化电器一应俱全,甚至有的家庭还买回进口车,记者终于相信了这个致富神话。

  从最初手推车叫卖到在全国许多城市的中心地带租赁门面经营,从村民因人多地少被迫外出打工到形成湖北省劳务输出十大品牌之一,老河口村的新农村建设别具一格,也别有风味。

  老河口村有10个村民小组,348户,1943人,其中外出做面点生意的有682人,占全村劳动力的88%。“现在村里除了老人、小孩以外,年轻人都出去做面点生意了。”村党支部书记冉幼文介绍,“2008年,全村外出村民劳务收入1512万元,是全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到8700元。外出做面点生意赚了钱的村民纷纷回乡建房,开展“一建三改”(即建沼气池,改厨房、改厕所、改猪圈),并捐资修路挖渠,装灯栽树,为家乡新农村建设出资出力。”

  

湖北新农村建设典型报道(2)监利县老河口村

  霞光下的老河口村显得格外静谧安详

  老河口村地处江汉平原的“锅底”地带四湖地区,人均不到一亩地,十年九涝,十多年前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吃不饱,穿不暖,迫使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刘义清是第一个外出“吃螃蟹”的“监利面点师”。1983年,刘义清与家人拿定主意,他从经营面点的毛市街出去到汉正街闯一闯。在那里,他“搭”别人的门面经营包子馒头,虽然只带了800元本钱,一年下来,竟净赚1万多元,成了老河口村最早的万元户。随后,他逐步扩大经营规模。由“搭”别人的门面,到自己建立单独的门面;由门面与居室混杂,到住房与生意门面各有一处;面点由过去的“老面面”改为富有营养的酵母面,设备由以前的煤炉铝锅发展到蒸气炉、和面机、绞肉机、豆浆机、封口机等现代化装备。看到做面点生意赚钱很快,不少邻里乡亲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纷纷走出家门,以“一对夫妇一个窝,一个炉子两口锅”的方式,出去经营闯荡。

  朱思华是刘义清的徒弟之一。2000年,50岁的朱思华从村干部岗位上辞职,来到一个两省三市交界的地方做面点生意,生意非常好。在朱思华看来,做面点生意比经营服装、开餐馆、办工厂更实惠,不存在货物库存问题,一天下来就知道赚了多少钱。看到做面点生意投资少、风险小、销量大、获利快,村民们亲帮亲、邻帮邻,一带十、十带百,纷纷外出创业,逐渐形成了一个让全村农民快速致富的大产业。

  

湖北新农村建设典型报道(2)监利县老河口村

  记者们围坐在村民家中采访

  监利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把以“监利面点师”为龙头的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精心培育。“监利面点师”不再仅仅是一个泛称,而是一个知名品牌了,全国各地许多饭店、酒楼、美食城、大排档的老板开始把目光投向监利,商讨合作意向。在上海浦东、广州天河城广场、天津王串场社区市场、惠州东平市场等当地最繁华的城区,监利人都在那里叫响了经典的鄂式监利面点品牌。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