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钟祥市彭墩村迁村腾地村企共建新农庄纪略
荆楚网记者龚雪李川
整齐划一的村民小区,一望无际的青翠稻田,现代化的鸡鸭伺养场,碧波荡漾的水产养殖基地……。走在钟祥市彭墩村的绿林碧水间,你会觉得这不是在中国,而是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的规模化、产业化农庄。
彭墩村居民小区
迁村腾地 优化整合土地资源
彭墩村地处钟祥市西南部丘陵地带,浅丘岗与平地相间,土地面积10.5平方公里,现有农户317户、1159人。2005年之前,全村农户宅基占地3700亩,户均11.67亩,人均3.19亩。彭墩村的地理位置宅基地多在丘岗地上,属典型的“小户大院”丘陵模式。围聚在丘岗地周围的田地,高低错落,质量参差,缺乏配套水利设施,农作物产量不高。
把分散居住的全村农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集中居住,腾出来的土地可以用来耕种,增加村民收入。2006年,彭墩村决定把复垦土地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发展现代农业新模式。2007年,彭墩村开始在该村四组开展迁村腾地试点工作。村委会多方自筹资金200万元,在迁入地修建渣石路14公里,硬化村道3.5公里,硬化渠道4000米。在路通、水通的情况下,引导该组40户居民集体搬迁到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小区居住,户均住宅占地由原来的10多亩减少到现在的400平方米。该项目完成后,腾出宅基地300多亩,建成了大棚蔬菜基地,建起了养殖场,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还增加了群众收入,深得老百姓的欢迎。试点的运行成功,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迁村腾地建设的积极性。2008年,彭墩村进一步迁村腾地158户,节约土地2000余亩。在未来的三年内,彭墩村计划将全村9个组317户都迁进新居,将一共新增耕地3000多亩。同时,开展土地整治,平丘连田,兴修硬化水渠18900米,泵站3座,全面实行灌溉种田,建设6000亩“田成方、林成行、渠成网、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农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通过土地资源整合,彭墩村不仅新增耕地面积3000多亩,改善耕种条件,并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环境。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统一修建农户住宅小区,修建水泥路16.8公里,渣石道路22公里,实现了路相连,村组通,晴雨无阻;盖起了通路、通水、通气(沼气)、通电、通网(互联网)的两到三层联排住宅楼;建起了污水净化池和垃圾处理厂,修建了多功能会议厅、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医疗服务站和农民休闲广场等。
彭墩村农民休闲广场
企业带农户 同奔致富路
为实施迁村腾地,解决土地综合开发所需的大量资金来源问题,彭墩村引进民营企业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村企共建新农村。村民大会选举青龙湖公司总经理、也是彭墩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代会选举张德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通过企业和农户“捆绑”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承担带领农民、引导农民的职责。青龙湖公司向农户提供良种和技术指导;企业开拓市场,全程负责农产品的收购、销售。企业也通过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一头闯市场,一头带农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彭墩村发展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殖品牌,建立年产2000万只商品鸭苗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0公里内的农民发展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10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百万斤;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6000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2000亩。
图:彭墩村青龙湖水产养殖基地
通过村企共建,彭墩村真正实现了互利多赢,共兴共荣。增加了农民收入。彭墩村目前已形成三分之一的村民种田,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规模养殖,三分之一的村民从事劳务打工的新格局。到去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比2006年提高了80%。企业得到健康发展,提高了效益,创造了大量税收。张德华还通过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投资,为荆门城区“苏州府”酒店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延伸了产业链。
彭墩村通过迁村腾地、村企共建,创出了一条“全民参与、共同富裕、科学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成为“现代农业改革开发示范区”。
彭墩村的探索,是企业深层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