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保姆昙花一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3日05:20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慕海燕

  找个大学生当保姆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大学生保姆”上岗的消息就频频见诸报端,哈尔滨市的几家大型家政服务公司也都曾有固定的大学生保姆源。记者从“报达家政”了解到,2006年报达家政曾经成立了一个“大学生清洁服务队”,有22名固定成员,都是在校的大学生。而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早在2004年就培训了哈埠第一批大学生保姆。

  但是曾经风光一时,甚至是受到雇主哄抢的大学生保姆,如今在哈埠已经销声匿迹,家政这个领域已经难觅大学生的身影了。

  曾经火爆———

  如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大学生保姆刚刚问世之时,许多人出于新鲜感,也真心想帮助大学生,让这一群体成为焦点。

  据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主任景平介绍,哈尔滨大学生保姆队伍的形成,源于高校与媒体共同组织“我供自己上大学”的活动,一些家庭贫困的女学生就选择假期做家政来勤工俭学。“那时雇主来我们这找计时工,我们都会先推荐这些大学生,很多用户听说后也都愿意雇用大学生。”一时间“大学生保姆”还非常抢手,甚至需要提前登记预定。其实相对于普通的家政服务人员,大学生在做家务上不占优势,这些大学生很多在家里还是需要别人照顾的,一下子转成照顾别人,不论从心理上还是从技能上都有待培训和提高。用户们“抢”大学生,一方面是因为媒体宣传,很多人是抱着“帮一帮”的目的,就是想借此来帮助一下贫困大学生,也有些人是觉得新鲜,想看看大学生到底是怎么干家政的。但是慢慢的,先前的“火爆”逐渐冷了下来,一方面是大学生的“家政能力”不强,很多用户对她们都不甚满意,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宁愿去与所学专业挂钩的单位去做不拿工资的实习生,也不愿再到居民家里做家政。如今,昔日的“香饽饽”已经淡出市场。

  快速衰退———

  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把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时间都挤掉了。为了毕业后自己的简历更丰富,大学生眼里再没有家政业。

  大学生保姆淡出了家政市场,但并不是远离了用户家庭。现在留在用户家里的大学生更多的是在做“陪读”———辅导中小学生功课,陪同上各种补习班,再帮助做一点简单的家务。大学生的高素质、有活力、沟通能力强的特点,使他们与用户之间自然而然地就转成了这种雇佣关系。曾经给女儿雇用过大学生陪读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当年她就是把自己的计时工转为陪读的。李女士说两年前她曾在家政公司找了一个大学生做计时工,女孩儿是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学生叫小薇。那天李女士在家辅导女儿写作业,小薇在厨房里打扫卫生。女儿的一道数学应用题把李女士难住了,正在没辙时她突然想起正在做家务的小薇,求助小薇后难题自然迎刃而解。李女士说:“后来小薇每周一次三个小时的计时工作,就都改成了帮我女儿辅导功课。那年暑假我们干脆就聘小薇当陪读,住在我们家,与女儿一个房间。小薇的任务就是陪着我女儿上补习班和特长班,辅导她完成作业。再陪着女儿逛逛书店,去公园玩玩,中午给女儿做点简单的饭菜。晚上我做晚饭时,她会给我打打下手,晚饭后再帮着收拾一下碗筷。”李女士说小薇在她家里住了一个多月,和她们一家人都相处的很好,现在还有来往。

  在李女士的帮助下,记者联系上大学生小薇。小薇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她告诉记者她只在李女士一家做过“家政”,那个暑假之后就再没干家政了。小薇说:“一方面是自己的学业忙了,另一方面现在就业压力大,假期时同学们都会找一些和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单位去实习,增加社会实践机会,为毕业后找工作做准备。我要总是做陪读,毕业求职时一点竞争力也没有了。”

  记者从市妇联、报达等几家家政服务公司了解到,目前少数还在做“陪读”的大学生大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找工作”是学生们迈进校园就面临的压力,很多学生宁可拿困难补助、助学贷款,假期时也不勤工俭学。有时间有机会他们都要为就业做准备,假期里去免费给用人单位打工,甚于交钱找地方实习。“是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把大学生挤出了家政市场。”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主任景平说。

  虽然在读的大学生做保姆遇冷,但是大学毕业生却有部分人愿做一这行。哈市现有的大学生保姆群体中,毕业生是主力。据了解,目前甘愿做大学生保姆的毕业生,有很多都是“漂”在哈尔滨的。她们就读的学校知名度不高,所学的专业就业率较低,不甘心回到家乡,留在哈尔滨又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做家政服务工作就成了大学毕业生们的一种过渡。但是不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这些未就业的毕业生,给用户的感觉都是“不稳定”。在校生只能是假期出来打工,往往用户对她们刚刚熟悉,她们就该返校上课了。毕业生虽然没有了在校生这样的时间限制,但是当陪读做家政毕竟只是过渡。用户郭先生说:“总是看她在上网查找招聘信息,感觉随时都有打包走人的可能。我们工作都忙,她要是不打招呼就走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众说纷纭———

  大学生能否长久加盟家政业,关键在于行业的定位与规范化

  大学生做家政的社会现象,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众说纷纭。火爆之时,有人说大学生加盟家政行业,这是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进步,可以改善原有家政人员素质低的现状,高素质的大学生将会成为高级家政服务人员,让家政服务更加多元化;也有人说,大学生当保姆是纯粹的人力资源的浪费,是财力的损耗。如今衰退之日,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连保姆都做不好还能干什么;也有人说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连当保姆都没有人用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论做没做过家政行当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生保姆”现象观点很一致———无奈之举。“这不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的进步,要说进步最多只能算是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了。充其量做家政只能是个过渡,它不会成为大学生的长久职业。中国的家政服务也没发展到国外的那种高水平的‘管家’程度,不会有大学生心甘情愿地做保姆。”曾经做过家政的大学生毕业生陈宇淼说。

  记者从市家政服务协会了解到,大学生做家政被认定为“浪费”也不准确,和闲在家里相比,显然前者是一种正确的资源利用。大学生做家政也并非只能是过渡,关键看现在大家对“家政”是如何界定,多数雇主对家政人员的工作范围是模糊的,这种模糊就导致他们在真正使用这些特殊家政人员时容易将自己“高高在上”的潜意识观念带出来。给孩子做陪读,又要听从雇主的支使顺便做家务,这样就偏离了当初聘用在大学生保姆的目的,问题当然就产生了,这实际也是家政工作的定位问题。市家政服务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大学生保姆能不能长久地健康存在并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家政服务行业是不是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规范化的制度。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