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宁夏中卫安置房被卖续:未搬迁村民将获补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3日05:30  南方都市报
宁夏中卫安置房被卖续:未搬迁村民将获补偿
  葛凤英指着昔日的农田。黄河水上涨之后,沿岸农田被淹。如今未被淹没的土地也因盐碱化严重而无法种植庄稼。

宁夏中卫安置房被卖续:未搬迁村民将获补偿
用移民安置款修建的这个小区里的房子,如今多数已被当做商品房卖给其他人。

宁夏中卫安置房被卖续:未搬迁村民将获补偿
村民一直等着搬迁,房子这几年都没有修葺,有的已经成了危房。

  ◎库区农民埋怨政府:苦等八年,等到的却是一个“骗局”。

  ◎政府尽显无奈:好心办好事,事情却没有办好“耽误了村民几年时间”。

  ◎是农民要价太高让政府进退两难,还是政府出尔反尔让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大漠,长河。滔滔东流的黄河进入宁夏境内后,在中卫市拐了个大大的“几”字。“几”字下面蔓延约四公里,沿黄河而居的农舍群落,便是常乐镇上游村了。

  《明史·地理志》载,中卫市“西有沙山,一名万斛堆。大河在南”,此处胜境,即是如今盛名海内外的5A级景区沙坡头。沙坡头以南,跨过黄河再走几百米,就到葛凤英的家了。

  这是一个破败的农舍,几道裂缝在土墙上昭示着这屋子已年久失修,此外,屋后的土山每逢大雨都会冲下泥石。“住在这里太可怕了!”葛凤英幽幽地说。

  担心居住条件的,不仅是葛凤英一人。在上游村其他三个生产队约800名居民,多数都面临这一困扰。“八年了,房子坏了政府也不让修,说要等待整体搬迁。”

  2001年,上游村因国家重点工程宁夏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政府承诺计划对其进行整体搬迁。2007年,用于安置搬迁居民的房子建好了,7栋楼,就建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名叫“上游新村”。

  “等啊……等啊……等啊……”等了八年,上游村的村民却说自己上当了。他们发现本应给上游村民住的“上游新村”楼房被当做商品房卖掉,本用于维系村民日后生计的新购土地被出租他人,村民们终于惊呼“我们受骗了。”

  八年来,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等待整体搬迁期间不允许新盖房舍、不允许开荒种树、不允许……上游村的发展近乎停滞。

  奔流的黄河水全然不顾村民的焦虑。2004年,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后,1米、2米、3米……至今,上游水位已上涨10余米。上游村1600余亩土地已被淹没了860多亩。

  八年间翘首以待,等到的是赖以生存的土地逐渐被黄河水吞噬,遮风避雨的房舍如今只能在风雨中飘摇。“我们的移民款都去了哪里?政府怎么说不搬就不搬了呢?”葛凤英们的疑问近乎“天问”。

  水库来了,等待搬迁当时还未设市的中卫县政府决定,对上游村实行整体移民

  1967年,18岁的姑娘葛凤英下嫁到了上游村。葛的夫家在上游村三队,该队因坐落在黄河弯道一小拐角处而得名“小湾队”。散落于黄河弯道的上游村还有其他三个生产队,它们分别叫大湾、岔河及大柳树。

  这是一个聚落而成的农村。“我们都是从山上迁下来的。”大湾队64岁的老汉沈得保说,以前,自己的祖辈世居于黄河南面的群山之中,山里只有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在上边种上农作物“只能靠天吃饭”。

  在沙坡头处九曲回肠转了几个弯之后,黄河在拐弯处的河滩冲刷出了一片片土地,淤泥沉积堆积成了良田。农民们在河滩上开垦出田地,上游村的村民开始在黄河沿岸繁衍生息。40余年来,原先只有六七十口人的上游村发展成了243户人家,人口1096人。村民称全村开垦出的耕地有1200多亩,村民们称旱涝保收、自给自足。

  上游村宁静的小农社会,自2001年后被彻底打破。是年,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建设的首批十大国家重点工程之一,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开始破土动工。

  依照《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这将是一个集灌溉、发电于一体、设计灌溉面积87.7万亩、总库容0.26亿立方米的水利工程———上游村位于水库之上的山区,一部分农田要被上涨水位淹没。

  “农民的根本是土地。”沈得保说。如果没有土地,生存将无法维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还未设市的中卫县政府决定,对上游村实行整体移民。“这也是为了增加城市人口,缩小城乡差距的考虑。”时任常乐镇委书记黄积银说。

  彼时的中卫县做出上游村整体搬迁的决策后,对该村各项资产的评估工作也开始进行。2002年起,由中卫县国土资源局牵头,监察局、扶贫办、常乐镇政府等部门配合下,开始对上游村淹没区内外房屋、土地、树木等进行核查及资产评估。

  经常乐镇绘图丈量,上游村共认定土地2100余亩(淹没区外有1162.9亩);此外,全村共有近万棵树木被淹。

  进行资产评估后,政府部门向村民宣布了纪律:维持原状,等待搬迁。村民们被禁止新栽树木、不能再建新房、对其他生产生活设施的投入政府也不提倡。

  时任常乐镇党委书记的黄积银并不否认当时的决策,“资产都进行评估,就不好再动了,如果到时候谁家盖了新房,政府也不能重新进行评估补偿。”

  等待,40多年前由各地移居黄河沿岸的上游村人,准备再次放弃家园。

  政府承诺:住新房,置良田葛凤英家不再翻修墙体早已开裂的土砖房,沈得保家则卖掉了自家的羊

  2004年,中卫县撤县设市。当年,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也正式下闸蓄水。

  黄河水开始上涨了。葛凤英说,自家原有的近20亩土地,被河水淹没后最后变成了不足4亩。沈得保与儿子沈海波等家人20多年来开垦的30多亩土地,连同地上的麦子和果树一同沉入了河底。

  在上游村,沈得保曾经是劳动致富的典型。在黄河的河滩上,沈与家人不但开垦出了耕地和果园,为防止黄河水漫灌还夯起了一条高约1米的堤坝,堤坝内的耕地经过改良后种起了水稻。

  如今,这一切已成追忆。是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淹没了上游村村民的农田。土地被淹没,而移民安置款还没有下拨。农民找到了政府,在常乐镇政府相关人员的授意下,上游村的男女老少拥向了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现场。最终的结果,村民们得知用于库区移民安置的补偿金总额是2600多万元。

  “那时候很开心啊。”小湾队村民李守方说,村民们建议政府把安置款下发到户,大家再自谋生路。“这里淹就淹了,拿了钱,我们可以到其他地方买地盖房。”

  “这怎么可以?怎能这样不负责任吗?”时任镇委书记黄积银说,安置移民是一整套工程,以后的生活保障、基础设施等都要考虑周全:“把钱分给每个人,万一他们花完了却没房子住没地种,到时候再来找政府怎么办?”

  政府宣布了移民的计划。除了被淹农作物补偿(青苗费)到户外,移民安置款由政府统筹安排。“我们当时肯定有情绪啊,这是我们的钱又不是政府的。”李守方说。

  为了安抚民心,中卫市上游村移民搬迁领导小组的相关成员,多次到村中对相关事宜进行解释说明。据村民回忆,为了整体移民,政府决定用移民安置款在市区为上游村兴建安置房,为了解决农田被淹没后无地可耕的现实,政府也将从安置款中抽出一部分为失地农民置田。

  2004年4月,常乐镇政府向中卫市发改委上呈了《关于规划建设上游移民新村的报告》(常政发[2004]28号)。在报告中,常乐镇政府称,“根据市人民政府对上游村实施整体搬迁的要求”,拟建移民新村规划6层住宅楼7栋,项目总投资1462万元,资金来源是“全部用上游村移民搬迁专项资金”。

  据当时参加相关说明会议的村民介绍,政府为农民们勾画了一幅移民后美好的蓝图:农民们可以住上干净宽敞的楼房,当时民房折价是每平方米320元,新居房价是每平方米850元左右,但有移民安置款在,村民几乎不需要再掏钱。“哪一户住60平米,哪一户住90平米,当时都是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规划好了。”黄积银说。

  此外,上游村民子弟可以在市内读书;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可享受120元左右的最低生活保障。壮劳力是需要种田的,政府将用安置款在姚滩农场为村民购置耕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卫 安置房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