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成人支持汉字调整?我们又被代表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01:07  新文化报

  自本月12日新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公众征求意见以来,对于44个“调整”字形汉字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平息过。昨日,据字表研制专家透露,前字表已获得近七成“赞成票”。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过去的9天中,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认为字形调整是必然的;反对的只有6%(据8月23日《北京日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调整的消息一经曝露,受众几乎清一色地反对汉字调整。这可从多项网络调查,得到证验,某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高达九成网民反对调整,星岛环球民意中心的调查也显示,高达九成人认为汉字调整是穷折腾……

  互相印证的调查结果只是一再重申一个道理,即是民众反对汉字调整,反对穷折腾,反对少数专家自娱自乐。但是,教育部相关人士提供的数据则是,近七成人赞成汉字调整,反对者仅有6%。为何是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很值得推敲和商榷。首先,他们的这一判断,是从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里遴选出来的。相对于十多亿使用汉字的国人来说,1500条委实太微不足道了。其次,这有自说自话之嫌,因为相关部门并未公开这些建议和意见,公众无法证实。此外,还有蹊跷的一点,难道反对汉字调整的人,都不愿或不屑提意见和建议?发邮件、信函和传真的人都是铆足劲儿支持的人,这也太诡异了吧?

  在众意沸腾、民众质疑的浪潮中,教育部抛出这一数据,其意不言自明。无非寻找民意支持,借以推进汉字调整。事情的可怕之处正在于此。假设这种小圈子内的意见,果真被当作真正的民意,那依此制定的公共政策就必然与民意背道而驰。

  事实上,选择性地使用数据,甚至炮制虚假数据,借以使公共政策名正言顺,更有说服力,这是一些公权力部门屡试不爽的招数。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一项明明受到当地民众强烈质疑的官员为何依然能够飞黄腾达、仕途猛进,一项劳民伤财、不受民众待见的工程为何偏偏能够上马?甚至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比如,安徽某地数亿奖励企业,当地民众尽管非议声众,但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竟然通过决议,同意奖励。

  1500条建议和意见中的近七成,不过区区千余人,以此说明汉字调整受到支持,是轻佻的,也是不明智的。把千余人的观点强加到十多亿人身上,只能说明一点,我们又被代表了。起码,我是被代表了,因为我恰恰是反对汉字调整的。

  这是一个民众的权利意识日益蓬勃的年代,没有谁愿意被代表,因为被代表背后,往往藏匿着一些部门的如意算盘,在一番数据打扮之下,它们更容易得逞私欲。对此,我的意见是,你可以轻视公众的智商,但不能侮辱公众智商。王石川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