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万州潭獐峡探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01:17  华龙网-重庆晚报

  

万州潭獐峡探秘

  峡谷内还有一个放牛羊的老人家

  

万州潭獐峡探秘

  峡谷间瀑布众多

  

万州潭獐峡探秘

  

万州潭獐峡探秘

  云雾缭绕的潭獐峡充满了神秘 郭娟 制图

  发刊词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表情、传说,都有她不轻易示人的民间智慧和独特的历史文脉。

  《重晚地理周刊》今天起与您见面了。

  这份周刊由“重庆地理”、“重庆珍档”、“巴渝探秘”和“重庆城”等栏目组成。每个部分相对独立,但又在“自然-历史-城市-人文”上保持着精神上的契合。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周刊集纳了晚报已有的品牌栏目:关注现代都市化进程中城市历史文脉存亡续绝的“重庆地理”;挖掘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历史内幕的“重庆珍档”,探寻巴渝千万年自然奇观极其成因和先民生活遗存的“巴渝探秘”,和浓缩山城文人精神家园的小品文粹“重庆城”。

  这是晚报人为读者精心沏制的一杯可以从早品到晚的茶。

  我们希望这杯茶日渐绵厚,更令人回味悠长,尽量满足各层读者清肝润燥的精神渴求,使人读来气定神闲,既长见识,又添生活乐趣。

  每逢周一,《重晚地理周刊》,不见不散。

  人们说,高山上的湖水,是地球的一滴眼泪,那么深深的峡谷,就是地球的一丝皱纹。万州潭獐峡这道皱纹极不规则,一条21公里长的主纹上边,有7条小的分支,从西往东,上游的皱纹比较宽,下游的皱纹比较窄。

  最宽的地方,足有两三百米。最窄的地方名叫地缝峡,只有不到2米。两旁的岩石成90度直角,形成窄窄的一道门,下边是水,上边是蓬到一起的植物,几乎看不见天。

  7月11日,一只35人的驴行队伍从这里穿过,迎接他们的既有生存,也有死亡,最终有19人悲惨地离开人世间。本报记者前几天重新前来,寻找生存和死亡的秘密。

  冷清的峡谷

  从万州城区出来,一直往东走70多公里,潭獐峡位于万州和湖北利川交界处。"7·11"事件后,这个重庆市级风景区变得更加冷落,人烟稀少。7月21日,万州区旅游局还专门发出通告:“由于正处于夏天山洪季节,存在安全隐患,潭獐峡暂停营业,严禁任何人进入。”

  景区大门在一处山谷中间的平坝上,圆形拱门洞开,可以自己走进去。穿过一片苞谷地和松林,顺着一排石梯急速下山,这时视野陡然开阔,前后都是灰色的成90度的绝壁,绝壁底部有小河在流淌,有河滩,还有树。

  入口这一带名叫桃园峡,地形稍宽,开阔处有两三百米。峡底的河滩上,景区开发出了露营基地、真人CS战场等。人们步行穿过,既可以沿着河滩走水路,也可以通过弯曲的羊肠小道走旱路。

  那天刚下了一场雨,四面八方的溪流汇聚过来。此时下游的地缝峡已危机四伏,而这里却形成温柔而美丽的景观:

  洪水从绝壁顶端冲下来,形成一道又一道瀑布。幸福泉的瀑布足有100多米长,好像白色丝带垂下来,轰然落在河滩上,形成白雾和蒙蒙小雨,凉气袭人。这道瀑布上方还有一道小瀑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

  洪水还灌进绝壁的喀斯特溶洞,又从洞口喷射出来,形成一个又一个喷泉。在每一道喷泉旁边,都能看见灰黑色的钟乳石,白色水柱划出抛物线落进河滩,两旁的植物郁郁葱葱。

  在2亿多年前的中三叠世末期,这个峡谷以及整个重庆、四川和西藏都是一片浅海,称为古地中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陆地互相揉面团般挤压,使重庆慢慢从海底升了起来。并在万州、云阳和湖北利川交界处,形成一座著名的山脉——七曜山。

  七曜山最高处海拔1400米,植物丰富。它送给重庆的礼物既有云阳县境内的七曜山自然保护区,也有王二包森林公园,同时还有潭獐峡。在万州区梨树乡周围,七曜山的岩石由海底沉积物构成,主要是碳酸钙,夹杂有贝壳等各种海洋动物。后来在漫长岁月中,雨水形成洪水,在低洼处不断侵蚀、融蚀,使弯弯曲曲的低洼地带越来越深,最深处达400多米,形成了峡。

  死亡之门

  从景区入口顺流而下10来公里,进入地缝峡一线天,进入“死亡之门”。这里雄奇险峻,峡谷宽度陡然变得只剩不到两米,两旁的石灰岩光滑而陡峭,高约100米,现在还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羊肠小道是和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被茂密的森林包围,依山就势,零星的沙砾上洒满了羊粪,散发出质朴的气息。

  水和峡是互相依存的,水从相对开阔的上游冲下来,在这里遇见瓶颈般的石门,受到束缚必然暴涨,因此增添死亡气息。“7·11”事件幸存者陈永忠回忆:“7月11日,35名驴友出事的时候,只几秒钟时间,水位就上涨了10多米,人在水中翻腾,就好像在洗衣机里搅拌一样。”

  陈永忠认为,一线天吞掉19条人命,主要有两个武器。一个是天气的假象,7月11日出发时,陈永忠老大不情愿,一直提醒大家:“可能有暴雨,天气预报要下雨。”事实上,万州、云阳当天确实下了55毫米的暴雨。但是来到一线天,刚开始一点没有下雨的迹象,还出现了花花太阳,老陈因此受到了大家的嘲笑。地理学家赵纯勇说,峡谷地形特殊,气候多变,局部气候可能和周围的山地、城市不同,因此出现这种情况非常正常。雨神的脚步很少步调一致,因此,谁敢保证一线天没下雨,而上游也没有下雨呢。

  第二个武器是广阔的集雨面积,一线天上游主要是万州梨树乡、地宝镇,有48条小溪,集雨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按照理论计算,暴雨期间每小时可能产生数十万吨的水量。由于水量增长太快,形成齐头水,像一堵墙一样涌来。而迂回的峡谷,茂盛的森林,往往会遮盖它的信息。当它吼叫着扑到面前时,一切都晚了。陈永忠刚刚喊出“水来了,水来了。”只两三秒钟时间,水就把他的34名同伴淹没,在峡谷里使劲搅拌。

  唯一的原住民

  峡谷里边现在还有一位原住民,名叫方耀年,70岁,在峡谷底下出生长大。10年前,峡谷底部还有一个生产队,10多户人家。2000年政府决定搞景区开发,把他们全部搬迁到“岩上”居住。他们说的“岩上”,指峡谷两旁的山峰顶端。方耀年在“岩上”住不惯,孤身一人跑回谷底的旧房子住,但过上10天半月,要出去背一次粮食。

  10多户人家的房子都依岩而建,房子只有三面墙壁,后壁是岩。生火煮饭大多烧柴,将岩壁熏得黢黑。方耀年现在养了5头牛,16只羊。他同时是个偷懒的羊倌,天天呆在岩壁下的旧房子里睡觉,牛羊每天早上会自己出去吃草,下午5点回来睡觉。记者和他开玩笑:

  “你的牛少了一只,怕是被别人偷了!”

  他自信的摇头:“这个地方,没有人来,不会偷!”

  在险象重生的峡谷底部,他有什么生存技巧?他说:

  “我出去背粮食,走水路要趟5道河,这个道理很简单,找水宽的地方,水越宽越浅,越窄越深。”

  “走旱路,雨天可能滚石头,太阳刚刚落山时滚得比较多,晚上一般滚得少。看到石头来了,你不要慌,看准方向,实在不行就躲在大石头或者大树后边。”

  对于他们居住的岩坎,他很自信,“这是老岩,不会垮。”

  方耀年在峡底70多年的生活,足迹有限,最远的旅行就是走一整天山路,到乡政府赶场。在他的印象中,峡底10多户人家,从没出过事,没有人被水冲走,没有被滚石砸伤,当然,也从没有人去过下游地缝峡。

  峡谷的明天

  早在1999年,潭獐峡就被命名为市级旅游风景区。2006年8月,万州区政府还在进山道路上立了一块石碑,专门硬化了进峡公路。2000年前后,万州区旅游局和一家国有单位共同投资开发。

  现在将近10年了,总长21公里的峡谷,开发区域将近10公里。开发区域里边,修了一段近300米长的石梯,架了一座吊桥,修了几栋管理用房。其余大部分开发区域依然只有羊肠小道。

  今年4月,景区转手给万州一家广告公司经营。负责人张莹表示,即使在今年7月出事以前,游客也少得惊人。从4月份至今总共只接待了400多位。

  现在怎么办呢?张莹希望秋天到来雨水减少之后,重新对社会开放。同时也希望社会前来投资。曾有消息称,浙江国旅集团准备接手。此前,该集团成功接手了万州青龙瀑布,效果较好。

  万州旅游局也曾出台一个规划,总投资数千万。准备在入口处扩建停车场、修一架索道到峡谷底部,帮助游客节省时间和体力。在峡谷底部修景区公路,引进电瓶车,免除游客步行之苦。在“死亡之门”一线天附近,还准备修栈道,游客从半岩中穿过,彻底消除洪水的危险。但张莹自己也认为,这项规划投资太大,“如同天书”,很难实现。

  首席记者 刘邦云 文 记者 钱波 摄

  网络编辑:李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