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东瘫痪民工:南京人真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02:07  现代快报

  

山东瘫痪民工:南京人真好
山东瘫痪民工:南京人真好
山东瘫痪民工:南京人真好
山东民工王铁军施工时钢筋穿身,受伤瘫痪,终身与轮椅为伴。他致信快报,渴望得到一张他参建的南京最高楼——紫峰大厦的照片。8月20日,记者与市民代表奔赴千里,将征集来的精美照片送到他的家中,其中包括他参建的十多幢大楼的照片。手棒凝聚着自己青春与血汗的照片,王铁军激动万分,“感谢快报,感谢热心的南京人!”

  民工家乡的贫穷落后也令两位市民代表感触很深,“民工不容易,应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爱。”

  ▲手拿照片,王铁军激动不已

  市民代表(中)向王铁军及其家人赠送照片

  乡亲们争相传看大照片

  8月20日,记者与两位市民代表驱车650公里,历时8个小时,来到王铁军家乡——山东荷泽牡丹区黄罡镇大张庄。这是个偏僻的村庄,村外是大片大片一人多高的玉米地,看不到一家工厂。全村几百户人家,大多住着破旧的平房,很少有楼房。当记者的车子进村时,村民们扶老携幼出来围观。几位热心老汉主动上车,带记者来到王铁军的家。

  王铁军早已坐着轮椅在自家门外迎接,看到乡亲们簇拥着记者走过来,他的脸上、眼里都写满了高兴与感激。握着记者与市民代表的手,他激动地说,“太感谢你们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写封信给快报,没有想到你们能大老远来村里看我,把照片送到家里。南京人真好。”

  记者拿出由绿地集团提供的两幅航拍的紫峰大厦照片,每幅都有两尺多高,一尺多宽,用玻璃镜框装裱得十分精致。“哇,太美了,好高啊。”“88层呢,全江苏最高楼,咱们山东还没有这么高的楼呢。”“这就是王铁军他们盖的,现在都快完工了。看,南京有多漂亮,全是大树和高楼。”两幅大照片一下子吸引住乡亲们的眼球,男女老少都围拢来,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几位村民捧着用水晶、金属制作的紫峰大厦模型,一层一层数起来,然后以惊奇地口吻赞叹,“80多层,简直数不过来,楼能盖这么高,真了不起。”

  翻精美相册忆打工岁月

  看到快报征集照片的消息后,许多网友用数码相机实地拍摄王铁军参建的高楼,并通过电子文档发给记者,其中一位网名叫“d4d800d400”的市民是位建筑监理,正在休假。这次作为读者代表,他与记者一起来到王铁军的家乡。他准备了一份礼物,就是把王铁军在南京15年打工参建的十多幢高楼都拍摄了下来,制成精美的相册,送给王铁军。

  这可真是意外的惊喜,翻看一张张高大雄伟的建筑物照片,王铁军一下子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似乎又回到了生龙活虎在工地上打工的岁月。他手指着照片,边看边啧啧感叹,满脸兴奋地讲述都是哪一年建的这幢楼,干了多长时间,还有其间发生的一些事。“你看,这是金轮国际大厦,我是2006年在那干的,前后待了一年多呢。就是干完这个工地转往紫峰大厦的。”“这是省机械厅大厦,是1997年在那干的,那时我还是小瓦工,工资每天四五十元,比后来的低多了。”“咦,这是哪幢楼?噢,想起来了,是珠江路电子工业大厦,我那时干电焊工,做完桩基,没等大楼封顶就离开了,所以一下子没认出来。”“这是长江路人保大厦,看,有多雄伟。这是秦淮区政府大楼,是1998年建的,也是我回家结婚后赶回南京建的第一幢楼,楼刚建好,我的大女儿也出生了。”……

  手捧相册,翻看每幅照片,王铁军几乎第一眼就能报出名称、方位、特点来,如数家珍。“我20岁时第一次出门,就在南京工地干活,到35岁受伤瘫痪回乡,在南京共打工15年,参加了这些大楼的施工。现在我不能出门,整天坐在轮椅上,头脑里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南京打工的那些事情。这下好了,这本相册像是记录了我打工时代的电影,是慰藉我这颗受伤心灵的最好的药。”

  小事看出南京人的好

  放下相册,王铁军长舒一口气,“回想在南京打工15年,感到南京人真好,朴实善良,不欺负民工。”

  王铁军清晰地记得,那是在打工期间,一天晚上,他与工友到北京东路闲逛。工友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摩托车撞伤了,那位摩托车手扶起车想溜,几位路过市民当即冲上来,死死抓住摩托车,并帮忙打110报警。“当时我就感到,南京人像俺们山东人一样讲义气,也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在南京打工期间,看到王铁军和工友们穿着破衣服干活,经常有好心市民将家里的衣服送到工棚里。虽然是旧衣服,但都是干干净净,而且还比较新。这让民工们很感动,都素不相识,南京的老百姓却这么大方、善良,很有人情味。这是民工们的普遍感受。

  去年1月7日,王铁军在紫峰大厦45层焊接材料时,被一根从62层坠落的直径2厘米、长1.5米的钢筋从背部插入腹部,被送往鼓楼医院抢救。住院期间,有两件事令他念念不忘。一件是同病房的一位小伙子主动向他推荐律师,“他是做法律援助的,你与他谈谈,如果工地不能依法赔偿,让他给你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另一件就是住院期间,两位不认识的市民拎着花篮来到病床前,“我们看到报纸,知道你在大楼施工时受伤,特地来看望你,希望你振作起来,战胜伤痛。”王铁军回忆说,“我一个外乡人,听了这话,心里暖乎乎的。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惦记我,我觉得我的付出也值得了。”

  感叹家乡看病难

  看到记者来到家里慰问,王铁军60多岁的老母亲也很激动,但没说几句,就直抹眼泪,“铁军在南京治伤时,正赶上他父亲病危。唉,父亲去世时,他躺在医院里,也没能回来。他回家一年多了,刚开始接受不了瘫痪现实,经常一个人躲起来哭,恨自己正值壮年,却不能打工养活家人,为家里减轻负担。”对这个大儿子,母亲十分疼爱,“他上学时成绩很好,很聪明,上到高二,因为家里穷,供不起,没让他继续读书,也没有参加高考,就让他辍学出去打工挣钱了。他在南京打工,每年都寄一两万元回来。”

  回家一年多来,由于肠道没有完全康复,王铁军的大小便都需要人伺候,时刻离不开他妻子的照顾。“家乡条件太简陋,县里最好的医院都没有电梯,上4楼要人抬上去。唉,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医院条件能好些,平时看病更方便些。”王铁军对记者说。

  王铁军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十岁,小儿子六岁,都在上小学。家里有4亩地,由他弟弟帮着种。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王铁军的妻子说,“出院后,工程队做出赔偿,定期给两个孩子抚养费,一直抚养到16岁。好在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学习刻苦认真。我们现在最盼望两个孩子能好好读书,有点出息。”

  呼吁大家尊重关爱民工

  山东之行令两位市民代表感触颇深,王铁军一家住在5间平房里,已住了20多年了,阴暗潮湿。房里的木桌表面坑坑洼洼,几乎要散架了,连几个像样凳子都没有。对此,36岁的网友“d4d800d400”印象深刻,返程路上,他感慨地说,“我这回算体验到什么叫家徒四壁了,连墙上唯一的装饰——挂历还是1990年的,早破得不成样了。天下最穷最苦的还是我们的农民兄弟呀。”

  但就在这片贫瘠落后的土地上,王铁军一家仍坚强乐观,对生活,对两个孩子的未来充满希望。市民代表王正铨感慨,“面对不幸,王铁军十分顽强,与伤痛病魔搏斗,他把青春和身体都献给了南京。虽然自己残疾了,却对南京毫无怨言,渴望得到一张自己参建的大楼照片,这表明他有极为可贵的精神品质,是值得南京市民尊敬的。作为南京市民,我们理应满足他这一精神需求。”

  作为同龄人,市民代表、网友“d4d800d400”诚恳地说,“我们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民工王铁军在南京流血流汗,自己省吃俭用,把所有积蓄都寄给家人,真不容易。城市舒适的生活环境离不开民工的辛勤付出。作为城里人,不仅要在物质上资助他们,更要在精神上尊重他们。呼吁每一位城里人都关爱身边的民工,力所能及帮助生活在城市底层的这个群体。”

  快报记者 赵守诚 文/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