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报刘生生荣膺全国首批“阳光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06:30  沈阳网-沈阳晚报

  

本报刘生生荣膺全国首批“阳光记者”

  8月23日中午,本报特派前往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仁恺小学的“援建大篷车”抵达了首都北京。而此次慰问报道组的带队负责人、本报摄影部主任刘生生在人民大会堂收到了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

  由于此前曾深入大巴山深处的重灾区考察数日,后又为募集建校资金多方奔走,刘生生主任被评选为首批“中国阳光记者”,全国媒体获此殊荣的记者只有20人。

  感言 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

  记者在颁奖现场了解到,此次中国阳光传媒的推选活动是由中国新闻出版报主办的。能在前往四川的途中受到如此肯定,刘生生主任感到非常开心。他告诉记者:“因为给大巴山的孩子送去了阳光般的帮助,我才能收获这样一份奖励,这个奖并不是颁发给我个人的,而是颁给沈阳晚报的,我希望第二次的大巴山之行,深入震区调查采访,给灾区的孩子带去更多阳光般的温暖!”

  经历 受本报委派进入大巴山

  2009年4月,汶川地震周年前夕,刘生生带领两名记者深入地震灾区四川大巴山山区,翻山越岭徒步行进,调查实践10天时间,完成调查采访,拍摄了千余张大巴山里孩子们渴望新教室上课的新闻照片。《沈阳晚报》刊登了4个专版,并组织了一次由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中国晚报摄影网站、《沈阳晚报》、沈河区文化馆和刘生生摄影工作室联合举办的摄影展览。《沈阳晚报》为了帮助苍蒲村建设新小学,刘生生接受委派在村里前后考察了4天。

  希望 让更多人帮助灾区人民

  刘生生认为,这一次的大巴山之行让他收获了太多的“财富”,50幅照片就是50个感动的瞬间,也讲述了50个故事。他用这么短的时间把照片制作并展览出来,就是想让更多的沈阳市民了解大巴山深处的风土人情,了解大巴山里孩子们求学的艰辛。

  “影展在社会上和学生中引起较大反响,完成了通过新闻传媒进行舆论宣传,支援灾区建设新小学校的工作。让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帮助灾区人民的行动中来。”

  刘生生简历:高级记者,沈阳晚报摄影部主任,34年党龄。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第十一届辽宁省人大代表。曾先后获得中国晚报首届十佳摄影记者、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等称号。

  本报特派记者 刘强 电自北京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