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厦大三俊齐聚状元摇篮武平一中 厦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06:35  台海网

  

厦大三俊齐聚状元摇篮武平一中厦大

  

厦大三俊齐聚状元摇篮武平一中厦大

  

厦大三俊齐聚状元摇篮武平一中厦大

  金秋八月,激情飞扬。22日,三位曾经插队落户武平,后从厦大起步的俊杰——— 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杨锦麟、厦门大学常务副校长潘世墨、新加坡三达集团董事长蓝伟光分别作为传媒界、教育界和企业界代表齐聚武平,“厦大三俊”与有“状元摇篮”之称的武平一中上千名师生开展了一场题为“成长、成才、成功”的主题访谈活动。

  成长:弯弯田坎藏财富

  客家话里有 “稚尾鸭子上田坎”的说法。三位嘉宾回忆起40年前的知青生活,都说起了那道弯弯的“坎”。

  潘世墨副校长说,今年武平一中高考取得双状元的好成绩,作为一位曾经到武平插过队的知青,他感到非常高兴。他说,40年前,也就是1969年,他来到武平县大禾乡插队,那年他21岁。回想40年来走过的路,30岁时考上厦大,毕业后留校任教,40岁时出国留学,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和当年在武平插队时的艰苦生活有关。他说,磨难是一种财富,只要想起它,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怕。

  而现为香港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的杨锦麟,说起那段知青岁月,更是感慨万千。1969年,只在初中读了8个月的杨锦麟,来到武平县象洞乡插队。年仅16岁的他,当起大队民办教师,初上讲台的他,腿肚子都在发抖,但乡下孩子的求知欲望,伴着他的腿一直在心里抖动。40年了,那8年的插队生活,至今让他时常在梦里想起闽西,想起武平象洞那弯弯的田坎。

  8年的生活留给他一生的影响。1977年他“应退回城”,在厦门一家地下垃圾场做了半年工,几经周折,终于1978年考上厦门大学,而后于2000年走进凤凰台,目前“铁嘴”身价达1.7亿元。杨锦麟坦言,他首先要感谢那弯弯田坎教给他的启迪——— 人生也要不断地等待。

  他说,客家人耐心等待、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武平一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香港凤凰卫视就曾两次播出纪录片《高三》,这让所有华人感动不已,而它反映的正是客家子弟执着的精神。

  

  成才:人生最美是读书

  潘世墨副校长说,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始终坚信,读书是人生最美好的事。因为一直没有丢弃书本,所以当他在供销社获悉高考消息后,最终幸运地成了当年武平考上大学的两人中的一位。

  杨锦麟也一样,当他在弯弯的田坎和在厦门的垃圾堆熬过 “读书”岁月后,终于考上大学。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我要读书。”他说,他有不少武平籍的学生都是自己挣钱作学费,乃至有不少人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等毛病。因为对穷苦的孩子,不管怎么说,只有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

  蓝伟光接过话题。这位拎着木箱子走进厦大,最终成为新加坡三达集团董事长的武平籍青年,1985年毕业时,他的愿望是——— 若能当个副厂长,真好。这份在磨难中缔结的情结,让他不敢仰望高峰,只老老实实坚持化学膜技术研究,终于他成了国际知名的膜技术专家;而后他创办三达膜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三达科技、瑞丰生物两家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他说,有了武平一中的平台,他才进了厦大;有了厦大的平台,才有了他跳跃式的发展,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杨锦麟先生说,一个人要抓住机会,要相信自己。成功在于“殷勤”,“殷”是始终不渝的高要求追求,“勤”是主观能动的努力,只有努力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一旦机会来了,才能牢牢抓住。他还说,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坦然面对失败,要永不言败,要主动适应环境,把握每一个成功的机会;要活到老学到老,保持好奇心,保持求知欲,保持梦想,有梦才美丽。

  成功:有贡献才有实现

  

  到底怎样才能成功?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三位嘉宾对将要走进大学校园,走在成长、成才、成功路上的学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潘世墨副校长说,成功体现在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考上大学,只是可能成功,能对社会做出回报,才是真的成功。大学毕竟不同于中学,就业看的是综合能力,所以进入大学后,同学们要改变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勤奋学习,掌握技能,回馈社会。

  杨锦麟先生认为,大事靠天,小事靠己。自强而德薄者,不可远。他说,孝顺的人,充其量坏不到哪里去。自视才高,为速成而不顾天伦,得小位而抛弃情义,结果多为惨命。

  蓝伟光董事长说,要想成功就要充分利用平台,提升自我,打造品牌,实现梦想,有梦才有可能成功,作为农村的孩子,千万不要自卑,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准自己的定位,失败时不要气馁,成功时不可得意忘形。

  同为武平一中校友,现为网易执行副总编的方三文,面对同学的提问,诙谐地套用了《葵花宝典》上的一句话:要想成功,先上大学;上了大学,未必成功;不上大学,也能成功。

  嘉宾们还就学生在成长、成才和成功理解上出现的一些困惑,一一作了精彩的回答,会场上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相信这些莘莘学子们一定收获不小。

  通讯员 钟茂富 朱春华 刘耀宝

  图1:杨锦麟(左一)、潘世墨(左二)和蓝伟光(左三)在座谈会现场

  图2:潘世墨与武平一中学生谈成才

  图3:杨锦麟先生为学生签名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