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厦门60周年见证:火海里抢出几十万斤棉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06:35  台海网

  

厦门60周年见证:火海里抢出几十万斤棉花

  

厦门60周年见证:火海里抢出几十万斤棉花

  人证

  叶依花 75岁

  救火英模

  台海网8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黄智敏 张向阳 实习生 马径 通讯员 徐扬眉 文/图)1971年9月1日,厦门市百货站杏林仓库遭雷击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库存的百万余斤棉花都付之一炬。

  火灾发生后,许多工人、农民、干部和解放军战士,都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抢救国家财产的战斗中。

  当时担任厦门纺织厂团委书记的叶依花,迅速组织大伙救火,自己更是舍生忘死,多次冲入火场,抢出许多棉花。事后,她被厦门市革命委员会在全市表扬通报。

  1964年她见到了毛主席

  叶依花1934年11月出生在福州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6岁起在福州火柴厂当一名童工。解放后,福州火柴厂公私合并,她在工作上奋勇争先,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很快成为厂里乃至福州企业的一面旗帜。

  让叶依花终身难忘的是1964年6月6日,她带着全省共青团员的厚望和嘱托,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66年,叶依花调到厦门,任厦门纺织厂(厂址在杏林)团委书记,兼党委委员、宣传科长、人事组织科长。面对大火她奋不顾身

  1971年9月1日,位于杏林火车站旁的市百货站棉花仓库被雷电击中,因电线短路着火,火势凶猛,迅速蔓延开来。眼看仓库里数百吨的棉花就要烧着,叶依花知道火灾的消息后,没有多想,立即组织纺织厂工人前去救火。

  看着已变成一片火海的棉花仓库,许多人显得有些畏怯,叶依花却没有任何迟疑,提起旁边一桶水往头上浇下,然后拿起铁锹,迅速冲进火海。工人们看到她身先士卒,也纷纷冲进火海抢搬棉花。

  叶依花告诉记者,当时根本没考虑到个人安危,只是想着能抢救多少担就抢救多少担。在火海中,她爬到高处,用手里的铁锹把棉花一担一担地钩下来,下面的人再把棉花往外送。就这样,一担担的棉花不断地搬出来。就在她搬运棉花的时候,一根被大火烧断的房梁倒了下来,砸到她的左肩膀上。

  摔倒在地的叶依花又站了起来,肩膀受了伤,刺骨般地疼,但她咬紧牙关,继续抢搬棉花。就这样,在她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抢救出仓库里三分之一的棉花,有好几十万斤。

  火灾从前半夜烧起来,叶依花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回到家。她的头发烧焦了、衣服烤焦了,第二天起床,她的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后来,经过医治她重见光明,但两眼的视力却下降到0.5,现在,她还不能长时间地使用眼睛,看书看电视只要超过10分钟,眼睛就感到很难受。

  

  市革委会全市通报表扬

  “那时候,我根本没想到自己有多么危险,我只有一个念头: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不能给毛主席丢脸。”老人对记者说。

  老人还保存着一张事后厦门市革命委员会下发的表扬通报,通报表扬的对象就是扑灭杏林仓库火灾中的好人好事。厦门纺织厂有19人得到通报表扬,叶依花是其中之一。

  这份通报的文字中,体现出强烈的“文革”时代特征:“市革委会号召全市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红卫兵小将,学习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抢救国家财产勇敢战斗的革命行动;学习他们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他们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崇高品德。更深入地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群众运动,掀起抓革命、促生产的新高潮。”

  叶依花的先生何意孙老人告诉记者,“文革”对厦门工业生产的冲击相对较小,在1971年,全市工业生产秩序已经全面恢复,所有的企业都开足马力,全力抓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