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厦门60周年见证:政府号召每人捐一块石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06:35  台海网

  

厦门60周年见证:政府号召每人捐一块石头

  人证

  胡震雷76岁筼筜港围垦工程技术主管

  

  台海网8月2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实习生 马径 李丹琳/文 吴晓平/图)76岁的胡震雷常调侃自己,阴差阳错干起了工程技术活。早年,他学的是师范类专业,本打算当老师。毕业后,因为建设需要,他参加施工人员学习班,学起建设知识,当起技术员参与高崎海堤建设。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走出厦门,支援周边地区的海堤建设,前后参与了10多个海堤工程,有人称他是“海堤专业户”。

  退休后的胡老,时常到筼筜湖边上走走。每次,他都会回忆起当年。筼筜港围垦是他的“最后一堤”。

  调研数个地点 最后选定西堤

  建设计划确定后不久,筼筜港围垦工程指挥部成立,胡老是其中一员,负责技术。“围垦筼筜港,没有任何资料,水文、地质情况等几乎空白。指挥部一成立,专门组织了一批技术员做勘探。”

  胡老和同事一起,到筼筜港转了好几圈。现在的第一码头、中山医院,这些位置都曾考虑过,最后,东看西看,最终敲定现在这个位置,那便是西堤。“工程量最少,花费最省,围垦出来的面积又最大。”胡老说。能动用的劳力都义务来帮忙

  “筼筜港围垦,政府只拨款100多万元,这些钱远远不够,只够买些锄头、簸箕、板车等工具。怎么办?全民义务劳动!”胡老说,这个工程全靠义务,厦门能动用的劳动力都义务来参加建设。

  除了老人和小孩,厦门岛内的劳动力全来了,工人、干部、学生,不分男女,全民动员。一人干一个月,每天8小时。胡老说:“后来曾做了个统计,一人干一天算一个工,筼筜港围垦工程累计用了140万个工。”

  胡老说:“参加劳动的人里,有不少高干和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和大伙一样,挽起裤腿就干。随便一个满头大汗推板车的,有可能就是局长。”

  

  家里办起免费“全民托儿所”

  每个参加劳动的人,一个月能分到特供的30斤粮,大米不够时就用地瓜代,5斤地瓜抵1斤大米。“现在看来,一个月30斤粮很多,但那时,没什么荤腥,肚里没油水,一餐就能吃掉一斤米饭。那时的30斤粮压根不够吃,大伙经常是饿着肚子干活。”

  尽管如此,干活的人依然劲头十足,每天都在搞竞赛,看谁做得多。胡老说,有些人已经干满一个月,正常上班了,还一大早扛着锄头跑来,干一两个小时的活,再扛着锄头赶去上班。下班后,又拖着簸箕来了,到天黑才回家。

  “更让人感动的是一些老人,在家门口设起茶水点,煮好凉茶,有人拉板车经过,就给他们递上一杯。还有许多市民办起免费的‘全民托儿所’,帮忙照顾正在干活人家的小孩。大伙相互之间非常信任,即便不认识,也放心把小孩寄放在那,晚上收工了再去接。”胡老回忆起这些温馨往事,嘴角挂着笑意。

  最关键时刻 政府号召捐石头

  筼筜港围垦造田,自然需要大量土石。胡老说:“岛内能挖的地方都去挖了,能开采的地方都去开采了。有两所学校,它们的操场高低差了两米多,我们就去帮他们挖平,挖出的土石就填到筼筜港里。”

  不过,筼筜港围垦需要的石块还是不够,咋办?“厦门人民的团结、无私精神再次显现。”胡老说,到了围垦工程最关键时刻——— 石堤堵口,政府号召厦门人民每人捐出一块石头。很块,居民们从家里搬出各种各样的石块。废弃的墙角石块,甚至连家里的石磨都捐了出来。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