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首位院士市长徐匡迪周五回昆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11:33  生活新报

  被称为中国喷射冶金领域“四大天王”之一的徐匡迪在春城长大

  记者 杨理锐 28日,在昆明长大的徐匡迪,将要回家乡为父老乡亲作专题讲座。

  徐匡迪当过上海市市长,是冶金专家,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他从小在昆明长大,他的名字就是在西南联大附小读书时,一位老师给他改的。

  1944年

  在西南联大附小改名字

  1937年的冬天,逃难路上的一名妇女在浙赣交界处生下了一名男婴。男婴的父母觉得中国太弱了,后代一定要记住国耻家仇,“男儿当自强,抗敌保家乡”,于是给孩子起名“徐抗敌”。

  之后,他们一家人长途跋涉来到云南,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当时的昆明因为国立西南联大的存在而成了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徐抗敌”就在西南联大附小就读。

  1944年,上小学二年级的“徐抗敌”遇到了一位老师。老师问他:“我们抗战快胜利了,你一直‘抗敌’,胜利了以后你抗谁啊?”“徐抗敌”回答不出来,老师就在纸上写了“匡迪”两个字,旁边写上“匡扶正义,迪吉平安”。“徐抗敌”拿给家长看,他的父母都说这个名字取得很好,于是,“徐抗敌”就成了“徐匡迪”。

  姓名的改变或许只是徐匡迪人生中偶然的插曲,但他在高考时的选择却代表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和真挚热爱。他放弃自己爱好的音乐,报考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人生从此与钢铁结缘。他在钢液二次精炼、熔融还原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1982年

  出国带回市场经济的“种子”

  1982年,被称为中国喷射冶金领域“四大天王”之一的徐匡迪,也应邀到英国做了访问学者。

  在一次旁听经济专业课后,市场经济的种子从此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而他在此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在他应邀到兰赛尔公司工作时,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1984年,徐匡迪被邀请到世界著名的喷射冶金公司——瑞典兰塞尔公司做副总工程师。徐匡迪在这里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不同。由此,徐匡迪越来越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市场经济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为什么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回国后,徐匡迪在一次发言中谈到计划经济不再适合于现今中国发展的话题,受到了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的重视。当时的中央领导在了解到徐匡迪的高深科学功底后,也对他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和好感。徐匡迪从一个科学家、一个学科带头人进入最高层领导的视野。

  1995年

  成为国内首位院士市长

  徐匡迪1995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并于当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国内第一个院士市长。成为“院士市长”后,他花了很多精力提倡和研究科技创新问题。1998年,他在上海科技论坛上指出,尽管上海成绩斐然,但要清醒地看到,上海的科技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够高,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大,与上海的人才和科研优势、经济地位不相称。他开出的药方是力争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他还指出,上海的出路在于创新。他展望上海未来发展,把工程科技和城市经济结合起来,提出了“信息城市”、“虚拟城市”、“环保城市”、“海洋城市”的各种构想,并认为这是上海21世纪建成新型城市的一些基本思路,会逐步加以实现。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曾在访谈中曾问他:“从科学家到市长,过渡期中最难的是什么?”徐匡迪的回答是思维的方式方法。科学家的思维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而政府部门的管理是从微观到宏观。这种思维方式是要慢慢改变的。

  2009年

  回家乡——昆明讲低碳生活

  徐匡迪的兴趣覆盖之广,也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除了前述的钢铁专家、政治家的角色外,徐匡迪还是上海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在教育领域也颇有建树。徐匡迪在一本书中这样写道:“我不主张今天学冶金的大学生再去花大量的时间学习现在已不需要的手工操作技艺,我的研究生必须到现场去实习,不仅在炉前操作室摁按钮,而且要走出控制室到现场去感受生产过程……”

  他还为科幻小说写过序言,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散文。

  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时,徐匡迪就主持过苏州河的治理。近年,他更是不遗余力地向公众宣传环保,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并号召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遏制全球变暖出一份力。

  本月28日上午,徐匡迪将应昆明“科学大讲坛”之邀,以“应对全球变暖 发展低碳经济”为题为昆明市民作专题演讲。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