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警某支队扎根新疆13年 服务群众树丰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5日08:13  中国广播网

  

武警某支队扎根新疆13年服务群众树丰碑

  边疆街头义务劳动

  中广网伊犁8月25日消息(记者郭海涌 通讯员杨玉成)在“塞外江南”新疆伊犁驻扎着这样一支部队,他们进疆13年来,承担了吉林台一级水电站、风城高库、阿克塔桥山输水隧洞、库尔勒城市防洪工程、引额济克、希尼尔水库、温泉水电站、吉林台二级电站等10个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建成的电站投产发电量近百万千瓦… …在施工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为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近日,他们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工作先进集体。这支部队,就是武警水电九支队。

  “戈壁明珠”耀天山

  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伊犁一首《草原之夜》不胫而走,一时传遍了整个中国。40多年过去了,正如歌词第二部分所唱的:“春分来,雪消融,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使“邮递员传情”有奢望和企盼变成了历史,由武警水电九支队建成的新疆吉林台一级水电站被新疆少数民族同胞称为最耀眼的“戈壁明珠”。

  位于新疆伊犁尼勒克县境内的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总装机46万千瓦,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部,被称作是新疆地区的“三峡工程”。2002年深秋,一场声势浩大的截流大战在天山深处打响。8月9日晚,喀什河谷,近千名水电官兵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6面火红的“青年突击队”队旗映红了天边的彩霞,滔滔江声中,官兵们“大战30天,确保截流成功”的豪迈誓言响彻云霄。在喀什河狭长的山谷间,100多台大型截流设备多拉快跑,经过30天的艰苦奋战,9月10日,随着最后一车石料倒入戗堤龙口,桀骜不驯几千年的喀什河被拦腰斩断,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截流圆满成功,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03年6月,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施工进入了最繁忙的季节,水电官兵组织了300多辆运输设备,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移山战役。从料场到坝区长达12公里的运输线上,每隔10米就有一辆运料车,但见车如长龙,机器轰鸣声震云天,在地表温度近40度的高温中,车不停,人不歇。在交通不便,气候严酷的环境中,创下了日填筑2万立方米,月填筑65万立方米的同类坝型填筑最高记录,官兵们仅用6个月,就完成了380万立方米的填筑任务。

  2004年6月18日,随着最后一块滑模拆除,新疆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提前12天完成了一期面板2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据水电九支队支队长王永平介绍,吉林台一级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面板沙砾石堆石坝,最大坝高157米,为目前亚洲同类坝型最高。

  经过3年多时间的建设,水电官兵先后完成河道截流、主体工程开工、下闸蓄水等工程项目,建成了亚洲最高的沙砾石、爆破料混和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2006年9月29日,新疆吉林台一级水电站4台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电站正式投产。

   危急关头勇救惊魂回民

  今年7月18日一早,新疆伊犁尼勒克县拉苏乡二村回族村民胡赛和哈比相约到喀什河捕鱼,两人乘坐着皮筏顺流而下。22时,夜幕降临,喀什河河水开始上涨,危险悄悄逼近。两人没注意到河道内不远处的一块巨石,河水湍急,皮筏一下子撞在石头上翻了过来。慌乱中,胡赛紧紧抓住皮筏,而哈比却掉入水中,转眼间没了踪影。不谙水性的胡赛死死抓住皮筏在水中漂流,几次试图游回岸上,但均未成功。喀什河的水冰冷刺骨,想到生死未卜的同伴,他心里难过不已。深山峡谷人迹罕至,孤独的胡赛陷入绝望之中。

  就在胡赛又冷有怕之际,在伊宁县温泉水电站施工的武警水电九支队的战士陈伟、曹海鹏发现河上漂浮着一只皮筏,两人跑到河边看见已经在冰冷的河水中漂浮了近一个小时的胡赛。两名战士顾不上自己的安危,来不及脱下衣服,便跳进湍急的喀什河营救回族同胞胡赛,

  经过10分钟营救,两人一起将奄奄一息的胡赛推上了岸。“当时,他全身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们赶紧给他活动手脚,把他抬进帐蓬,给他盖上棉被。”中队副指导员杨永祥告诉记者。两个小时后,胡赛才开口说话,他对在场的人说:“我还有一个同伴在河里。”

  副指导员杨永祥立刻召集中队官兵会同当地派出所民警、处突应急分队人员,沿着喀什河河道进行搜寻,直到凌晨,大家才通过电话联系得知,哈比从河里游出来,搭乘便车平安到家。得知消息后,大家才收队返回驻扎营地。

  回想当日的情形,胡赛心有余悸:“当时我已经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了,如果没有遇见这两名武警战士,恐怕我就没命了。”

  为了感谢水电部队官兵的救命恩情,胡赛和哈比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官兵的手中。

  

武警某支队扎根新疆13年服务群众树丰碑

  看望当地少数民族群众

   为了祖国的未来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无论哪个民族的孩子,只要到了上学的年龄,都要让他们高兴地走进校园,这是驻伊犁武警水电九支队官兵多年来的共识。

  尼勒克县地处偏远,2005年因自然灾害,驻地学校损坏严重,水电官兵主动帮助维修校舍,还捐款2万元购置教学设施,送去桌椅板凳和书籍。该县维吾尔族男孩吐尔逊双目失明5年,因家庭贫穷无法手术治疗。2007年6月12日,支队副支队长何腾得知情况后,找到吐尔逊家中,设法帮助他解除病痛,号召官兵捐款,在他的帮助下,吐尔逊终于见到光明,重新回到宽敞的课堂。

  近年来,一些长年生活在深山的牧民走上了打工之路,然而这样却苦了孩子,一些孩子为了照顾家庭而辍学在家。面对牧区出现的新情况,水电九支队官兵及时采取措施协助当地政府解决,帮助沟通了解,让孩子重返学校。

  每个家庭都想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运的。在采访中,支队副政委焦树良告诉记者,“我们捐助的100多个孩子大多因家中父母重病或身有残疾无法供养子女上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1+1’助学活动,要求每名干部资助一个贫穷家庭的孩子,并签订协议,直到他们不需要求助为止。”2002年10月,在新疆尼勒克吉林台一级水电站施工的支队官兵,听说驻地由于种种原因,少数民族女童失学现象很普遍,先后筹资20万元帮助驻地建起2个“春蕾女童班”,使尼勒克县及其周边的6个乡镇的120名少数民族失学女童重返校园,还选派素质过硬的官兵担任校外辅导员。7年间,官兵们换了好几茬,但援建“春蕾女童班”的火炬接力从未间断。

  今年8月12日,支队吉林台二级水电站项目部了解到驻地尼勒克县科蒙乡民族中学受当地经济落后的影响,22个教学班的658名少数民族学生只能在极为简陋的校舍读书学习的情况后,吉林台二级水电站项目部投入10万余元,为科蒙乡民族中学购买了学生床480张,学生宿舍生活用柜480节,学生餐桌100张,大容量洗衣机2台,电冰箱5个,较好解决科蒙乡民族中学的实际困难,为少数民族学生读书成才创造了条件。

  

武警某支队扎根新疆13年服务群众树丰碑

  在街头为维族小伙理发

  

武警某支队扎根新疆13年服务群众树丰碑

  为维族群众焊接烤炉

  

武警某支队扎根新疆13年服务群众树丰碑

  军民一条心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