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伟大、越是广土众民的城市,越是更加受制于匮乏
特约记者/杨春 实习记者/姚欢
一张张的银行卡插入取款机,熟练地查询余额。冯健身后排着的人显得焦急不安,有的人甚至发出小声的嘀咕。
建行卡上2万4,工行卡上3万6,兴业银行卡上1万9,招商银行卡上2万1,整整10万元。这是冯健为一个家准备的首付,也是一个媒体工作者工作6年后的全部积蓄。
若在老家沈阳,冯健可以凭着这些钱买一套市中心还不错的房子。而现在,他站在北京大望路地铁站旁边的一个自动取款机前,有些犯怵。在北京,10万元远远不够打一套房子的主意。
冯健远远望了一眼八王坟东站930公交站排队等候的人群,他知道,对他来说有一个更现实的目标:燕郊。这是北京与河北交界处的一个开发区,隶属河北廊坊三河市。但低廉的房价和与北京之间还算便捷的交通,让这里成了很多北京的上班族置业的选择。
昔日无人问津的燕郊渐成热土,然而,作为北京城一种特殊的延伸,它同时也将京城房地产的浮躁气质毫无保留地继承了下来。中大恒基8月11日统计数据显示:在燕郊购房的人群中,投资比例高达56%,另外32%左右为在北京工作的普通自住人群,燕郊当地人购房仅占12%左右。
更有甚者,截至目前燕郊住房的租售比达1:1000,一般租赁房源的年平均空置期都要超过3个月,而北京的租赁空置仅在18天左右。也就是说燕郊一套商品房靠租金收回成本的话需要83年。
作为“北京编外郊县”的燕郊,在短短几年里涌入10多万北京买房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快速城市化的特殊阶段,几乎所有城市都在疯狂扩张,可很少有人问过,城市是否有力量承载其边界的延伸?燕郊作为一个标本,再次被推向前台。
Pass燕郊,就无处买房了
混迹在一群提着大包袱,拎着塑料桶的来京打工人群中,冯健觉得很不习惯。可十分钟后,他还是凭借魁梧的身躯挤上了一趟930,向此行的目的地燕郊燕潮酩酒厂进发。
周日的930没有他想象的拥挤,甚至在最后一排的窗边找到了座位。
车从八王坟一路行驶开去,繁华褪去,渐渐看到了郊外的碧树。可冯健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爱热闹,也爱北京城的川流熙攘。
途径通州大运河时,冯健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裤袋里的钱包。在通州置业也是他最初的打算,可等他终于存够了钱,看中的楼盘均价已经突破万元了。
930一路经过京通快速和京哈高速收费站,冯健则一路盯着自己的卡西欧运动手表。保险与精算专业毕业的他习惯精确地计算,包括此行花费的时间都将是他是否选择燕郊的重要参照。
“37分钟。这是个不小的诱惑。”冯健有些高兴了。下车时,他寻思着要找一找同事推荐的楼盘,可脚跟还未站稳,就有不少人围上了他。这些人有个特别的称呼——楼盘接待员。负责拉客户去售楼部,然后获得提成。
晃眼四周,冯健发现整条街都是售楼部。在去往燕郊最著名的楼盘“上上城”的途中,仍有不少接待员拉着冯健“改道”,但都被同行的接待员喝止了。
售楼部门口已有置业顾问翘首以待,完成交接后,接待员消失在滚滚人潮中。此时,冯健脑海里仍浮现出接待员的话:我们楼盘有八个接待部,每个部都有四五十名接待员。
和冯健想象的不一样,燕郊的售楼部各个门庭若市。接待他的置业顾问递上一张名片,范伟,冯健莞尔一笑。
“我们第三期楼盘有1万1千户,是期房,目前排号排到6000多号,售楼部二楼财务处都是排队等着交钱的人。前段时间二期开盘4天就全部卖完,所以想不想买随您,您考虑好。”范伟站在沙盘前滔滔不绝地说着。
坐上范伟的小车,冯健觉得一股热气扑来。楼盘虽然有看房车,可眼前的置业顾问没时间耗着,对他来说时间就意味着财富。
站在三期项目面前,范伟的得意之色满溢出来。这个月他已经赚到了一个小户型的首付。冯健心算了一下,大概是3 万元左右。
隔着围墙,冯健看不到三期楼盘的片砖片瓦。范伟告诉他,地基快打好了,如果等着看到砖瓦再决定买不买,也许4 100元的均价就会变成4500元,或者根本买不到房了。
看完了售楼部的热闹,见识了样板间的人头攒动,冯健没有成为第6001个排队号的人,这有点出乎范伟的意料。用范伟的话说,经过这个看房流程的人十有八九或买或预定,除非不诚心。
“燕郊位于京津冀交界处,治安肯定跟不上。老实说,这里就是一个城乡结合部,尘土飞扬、车辆乱窜、小区商业配套较差,看完房后我觉得有些悲哀。如果为了省钱而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我干嘛还要从家乡来北京呢?”冯健说,虽然他不知道不买燕郊的房子,自己还能上哪儿买房,但他实在说服不了自己。
这一刻,他把燕郊pass了。
不做北京户口的“春秋大梦”
当冯健坐上返程的930一路向通州驶去时,陈栋正站在窗户前眺望潮白河,一条干涸的河。
陈栋的家欧逸丽庭是进入燕郊的第一个楼盘,也是唯一正对潮白河的楼盘。看着无水之河,他缓缓点了一支烟,在吐出的眼圈里他仿佛看到了几个月前辞职的那一幕。
著名奶业集团下属公关公司业务骨干,月薪近万。很多人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辞职,只有他最清楚从燕郊搭早班车到单位打卡上班会有多难受。
“前段时间装修房子我来回跑过,即使挑人少的时间坐车,也很难找到座位,光是想想这样通勤就够可怕的。”此前,在国贸上班的陈栋一直在东三环的劲松小区租房住,每月房租1200元,房间还不足10平米。
逼仄的空间快把他逼疯了,甚至点一支烟,房间里的烟雾也久久不散。而现在,他用同样的钱数支付月供,换来的是 88平米的大空间。
陈栋在家里挂牌做公司,业务量虽然不大,但能维持住生活质量不下降。逢到哪天清闲,他就会开着自己的小车去北京市区逛一圈,吃过晚饭再折回燕郊。
当然,如果不坐公交,燕郊的出行成本可谓特别高。陈栋算了一笔账:从北京到通州要收10元过路费,京哈高速收 5元,走高速来回过路费30元,加上油费每天的支出不会低于60元。如果不走高速,每天的油费不会少于35元,在会村辅路、高碑店辅路都会堵。养车每年的保险是2500元,车船使用税200元,维修保养起码也要1000元。这些加起来绝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在北京呆了10年的陈栋亲眼见证了燕郊的发迹:房价从2000年的均价2000元一路飞涨到今天均价4500 元均价。即便如此,这个价格仍远低于北京周边的房价。
两个多月前,陈栋搬进燕郊新房的第一晚写过一篇博客,其中有一段大意是:用婚姻的围城形容燕郊楼市再贴切不过。准备在这置业的人,就像热恋中的人儿,眼中全是对方攫取不尽的未来价值。而已经置业并住在这儿的人,就像处于七年之痒中的已婚人士,曾经种种的预期被现实各个击破。
“如果价格只有这么低,就不该把预期设定的过分高。”陈栋从没奢望有一天燕郊能划归北京,自己混个北京户口。而对于其他人的美好愿景,他只说了四个字:春秋大梦。
享用规划中的“安全感”
“如果不能给我一个美好的现状,就请许我一个有希望的未来。”自从买房后,温会明的MSN签名就一直未曾变过。
在北京西城区培训公司工作,月收入3000出头,如果没有在燕郊置业,直到今天温会明仍会缺乏必要的安全感。于是,半年前他以4353元的均价在燕郊买了一处101平米的两居室。
燕郊隶属河北大概对多数购房者而言是最大的障碍。温会明对此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一过潮白河,他的手机就开始算漫游了,不管打电话还是接电话花费都高。
燕郊没有三甲医院,医保和北京不能挂钩,孩子去北京读书要交借读费。这些隐性问题都没能动摇温会明住在燕郊的决心。这个朴素的内蒙小伙子对生活的诉求并不高,他总告诉自己的朋友,如果能解决进出燕郊的交通问题,那么自己的人生就能完美了。
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一直牵动着温会明的心。他逢人便说:“北京市与河北省已经达成意向,将有两条轻轨连接北京和廊坊。八通线轻轨延伸至廊坊燕郊,亦庄轻轨将延伸至廊坊市区。”这个远景规划的地铁,成了温会明新的安全感。
8月23日早上,温会明像往常一样5点30分准时起床,用10分钟时间完成洗漱,步行5分钟到公交站。他的经验是6点以前的930还能松动些,运气好还有座位,过了6点,等车的场景就可以用人山人海形容。大概45分钟后,温会明所乘的公车到达郎家园。迅速刷卡上一号线,中途转二号线,出地铁口步行一段就到了单位。
虽然单位规定8点半上班,可他每天都是7点半到。温会明也试过,多睡半小时再出门,但十有八九路会上碰上堵车,或者根本挤不上车,铁定迟到。
相比上班,下班就是场噩梦。6点钟从写字楼出来去地铁站,温会明发现自己被挤得几乎没有立锥之地。“每次在八王坟看到那么多人等930我都有些腿软,可没办法,腿软也要排队,还得挤上车,不能不回家啊。”回家后的温会明草草吃点东西,倒头就睡。
如果真要问“温会明们”对住在燕郊的意见,他们一般会诚恳地告诉你:从现在的各种条件来看,燕郊的居住价值不是非常高,如果手头还算宽裕,燕郊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备选答案。
城市的边界
当林华的售楼从燕郊迈向香河的时候,他突然觉得北京太大,触不到边界。他的工作就是给大北京所无法满足的庞大住房需求提供栖息地。
随着北京楼市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曾被戏谑为北京编外郊县的燕郊开始了新一轮的房价飙升,仅三个月的时间,新盘价格普涨近千元,整体房价相比年初时上涨了35%到50%,超过北京上涨三成的水平。这股强大的气场也带领着“邻居 ”一路看涨,此时,位于京津之间隶属于廊坊市的香河也开始打出“近北京”的旗号了。
从7月份开始转战香河卖楼的林华就每天提醒自己,不要把香河说成燕郊,这是他在燕郊多年售楼的条件反射,他决定克服。
“燕郊在北京东南面,香河在东北面。其实香河距离北京比燕郊还近一点,坐938直达,很方便,公交也不挤。”
“现在香河的房价大概是每平米3800元左右,比燕郊便宜。”
“国家已经规划了京唐高铁、涿密高速、京沈高速公路香河第二出口建设,等环卫中心、水上康乐中心、贸易中心建起来,香河房价会更高。”
这三句是林华的“三板斧”,碰见看房的客人,他就脱口而出,像放连珠炮一样。
香河楼市曾经只有3000元的均价,现在却突破了3500元。华林所在的华美地产在上个月开盘以后,涨了两次价格,据他说近期还会上调一次价格。
有香河的崛起,必然就有北京的“超载”。当越来越多人涌入北京,多少人口才是城市繁荣与发展健康的黄金平衡点?
据预测,到2020年前后,北京人口可能达到2000万。那么燕郊现象的存在就绝非偶然,更不会是孤例。当它作为卫星城镇帮首都分担人口居住压力的同时,它自身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著名哲学家乔万尼·波特若在1588年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城市停止生长并衰败的因由,在于城市自身补给能力的贫乏。可他一定想不到,400多年后一个售楼的小伙子和他有一样的感受。
“老实说,北京的房子我肯定买不起,但我也不会买在燕郊和香河。北京自己的地铁线还没有修全,凭什么就修到你河北来。再说了,生活不仅仅是交通问题,以后麻烦还多着呢!其实这些规划都是画在纸上的烧饼,只要是超过城市承载负荷的,一个都实现不了。”林华很诚恳地说,他老家就在华中地区的省会城市,他会回老家买房。
乔万尼给林华的认知做了理论总结:越是伟大、越是广土众民的城市,越是受制于匮乏,因为其需求更多,受更多的必然性的宰制。
那些认为除了身份证,燕郊或是香河已经和北京没有太大区别的观点,都会在未来的某一日看到城市承载边界延伸能力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