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厦门60年见证实录 “纺织厂的食堂伙食最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30日06:10  台海网
厦门60年见证实录“纺织厂的食堂伙食最好”
郑德发

  时任厦门纺织厂党委书记,第二任杏林区委书记;今年78岁。

  郑德发在杏林、集美住了30多年,连续担任厦门纺织厂党委书记、杏林区委书记、集美区委书记,直到退休,他仍然居住在杏林。

  从当初只有六家国营商店到允许小商贩摆摊,从马路的单行道变成双向车道,郑老都是见证者。那一年,正好是1978年。

  政府允许商贩卖货

  国营的食品店、水产店、食杂店、饮食店、蔬菜店,1978年前杏林仅有的几家国营商店,每个月国家发放给居民的票子,都要去这些国营商店领取。

  “因为只有这几家商店,所以每次去都得排很长的队,有时去买到的还是臭掉的鱼。”郑老说,“像我平时都要上班,所以只能周末去排队买,这个周末买不到就下个周末去,一个月四个周末总有一个周末可以买到。”

  

  票多、商店少,东西卖光了,自然就关门了。“晚上9点钟,整个杏林就变得静悄悄的,店铺都关门了,有时想要买个东西都找不到地方。”

  直到1978年,为迎接国家经济恢复,国务院批准成立杏林区。

  1978年9月,杏林区政府挂牌成立。刚成立的区政府还不到10个人,到1978年底才增加到近30人。由于没有资金,政府无法进行城市建设,除了工厂扩大规模、更换部分设备外,只能做些民政工作,例如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管理中小学、进行计划生育等。

  值得一提的是,区政府成立后,政府允许一些小商贩摆摊位经营,卖一些吃的和日杂用品,这也大大方便了市民,改变了只能去国营商店买东西的单一形式。

  拓宽马路,降陡坡

  上世纪70年代的杏林,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单行道、土路、陡坡,公交车就在这样的路上行驶。可以说,30年前住在厦门岛外的人要进趟岛,是件不容易的事。

  郑老1977年到厦门纺织厂任党委书记。那时,杏林已经开通了一班进岛的公交车,也是唯一一班进岛的公交车,每半小时一班,一张票0.48元。当时每月工资只有41元左右,票价不便宜,所以,干部下乡都是骑自行车。

  杏林区政府成立后,政府出资将公交车所经过的杏北路进行拓宽,并降陡坡,铺上了柏油马路,改成了双向车道。

  “由于政府资金有限,改造的路程只有1公里,但也大大改善了杏林的交通状况。”郑老说。

  

纺织厂的伙食最好

  

  1977年,杏林的厦门纺织厂是国营大厂,有3200人,到了1978年已有近4000名员工。

  郑老回忆,当时,人人都用布,但由于匹数有限,经常可以在街上看到有人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而且,工厂的厂服也需要布料,“由于全国上下物资奇缺,纺织厂可以用零布头向糖厂、食品厂等价交换一些紧缺的物资,换来的物资全部送到单位食堂,所以,当时厦门纺织厂的食堂伙食是最好的。”

  除了伙食好外,郑老还改革了上班的时间,将原来的三班运转改成了四班运转,原来每周放假1天改为8天放假2天,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改了上班时间后,纺织厂一年生产的布匹有6500万米,可供500万-600万人用,但当时厦门只有20万人,所以大部分都外销。”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