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9月3日消息(特报部记者丁晓兵 青岛站刘华栋 王伟)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02分报道,距离共和国60周年大庆的日子越来越近。60年,一甲子。共和国的许多同龄人也将在10月1日迎来自己60周岁的生日。
60年前,1949年的10月1号,伴随着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与共和国同一天诞生的婴儿呱呱落地,青岛市民周开国就是其中的一位。
像很多同龄人一样,60年来,周开国的人生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他经历过大跃进,作为老三届参加过建设兵团去内蒙古“屯垦戍边”,改革开放后 “四海为家”参与了青岛、烟台、宁波等多个地方的港口建设,为一个个曾经的小渔村带来繁华。而现在,已经退休在家的周开国每天跑步、游泳,享受着惬意的生活。
8月末,山东青岛,清晨的海风已经吹得人身上有些凉意,就快过60周岁生日的周开国依旧早早起床,在楼下小区的健身器材上弯腰压腿,活动筋骨,然后照例去附近一所学校的操场跑上六、七千米。周开国说:“我每天早上最少绕操场跑12圈,多数跑15圈。今早起来,走了两圈,跑了16圈。”
周开国是地处青岛的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的退休职工,退休后的生活非常惬意,除了早晨跑步,每天下午还固定去海边游泳。这位头发灰白、面庞晒得黑红的退休老人,不仅与共和国同龄,名字里还寄托着老一辈对新中国的美好向往。
周开国与共和国同日诞生 名字取自“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声音传遍世界。
就在当天晚上9点多钟,也就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个多小时以后,在山东烟台龙口的海岱公社,伤残复员军人周世堂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后来,孩子的爷爷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周开国”,小名恩民。
周开国告诉记者:“我是1949年10月1日,在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生的。所以取名叫周开国,开字辈的,取自开国大典。小名叫恩民,就是说共产党是大救星,我们是新中国的一个公民。”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张璇
寄托着父辈的理想,周开国,这位新中国的小公民,无论是在老家龙口,还是后来随父母到青岛,都还记得那时响应国家号召,把家里的锅、老式橱柜上的铜把手、铜锁等都拿去冶炼,大炼钢铁的情景,依稀感受到整个国家急切地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
“大跃进,大炼钢铁,大人小孩都参与。”
虽然当时全国几千万人上阵,但是1958年全中国的钢产量只有1108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改革开放后,我国钢铁生产连年增长,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是1958年产量的62倍多。
周开国1959年从老家来到青岛,当时一家五口人挤住在青岛市海泊路一间10平方米的小房间中的情景和家里人口多,肚子吃不饱的现实,给他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50年代,5口人住10平方米的房子。当时是单位车间,照顾职工,简单分割分给三户人家住。一直到(19)70年,20多岁了,当时家里住的可想而知了。打了大铺,我父母和弟弟住,用凳子搭了个小铺,我和大弟弟住。靠窗一个长条桌,大水缸,厕所公用。在外面,自来水在马路上,距离很远,将近100米,弟兄几个抬水吃”
青年周开国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同呼吸共命运
1975年,周开国进入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工作。改革开放以后,这个主要从事港口建设和航道疏浚的单位,才真正让周开国感受到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周开国说:“当初很艰苦,都是小渔村,经过我们几年的努力,有了现代化的港口,当地逐步成了繁华的都市。因为有了前湾码头,黄岛成了青岛的开发区,集装箱吞吐量在国内处于前列。当时的日照港也仅有的很小的码头。当时,石臼所也很落后,小镇、煤码头、工作船码头,一直陆陆续续在建,包括现在也建。如今,当年的小鱼港变成大港,变成了上市公司。现在回望很欣慰,经过努力,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青岛港附近,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后海基地的码头上,虽然午后的阳光依然很灼热。阳光下的周开国早已大汗淋漓。可是看到停靠在公司码头的打桩船,他仍然很兴奋:“打桩船,当时建93米高,往下能打90多米,当时建好后到杭州湾跨海大桥打桩,我工作过的铺排一号船改成了打桩船。”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张璇
新中国日新月异 周开国“想都不敢想”如今的美好生活
周开国退休前所在的航务二公司党委书记杨波介绍说:“国内第一条深水整平船,现在改造了。今年刚开始,深水整平船,国内第一条。青岛港现在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一航局在国内水工施工是老大,二公司在其中施工力量最强。我们建过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长江口航道的整治、厦门地区的一些港口、北海船厂的大船坞,在利比亚、沙特、巴基斯坦有一些水工项目。”
中国港口去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0.22亿吨,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1,是1949年的700倍。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程武表示,到2008年底,中国亿吨大港达到16个,7个大陆港口进入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位,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中国已发展成世界港口大国、航运大国和集装箱运输大国。
一个又一个现代化港口建起来的同时,周开国说,60年来,个人的生活同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996年单位集资建房,周开国一家三口住进了80多平米的楼房。现在成家后的女儿一家在外面又买了商品房,当年一家五口挤住10平米小房间的情形真正成了历史!
“我这60年,从上不起学,没有文化,到我们的后代,上大学,念博士。看照片,这是我出生的房子,到我们结婚的时候房子是8平方米,现在我们两个人住80多平方米。从前,想都不敢想能坐上沙发。”
1978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仅为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有47.5%的城镇居民家庭缺房或无房。为解决城镇住房严重短缺问题,我国提出改革城镇住房制度、加快城镇住宅建设。目前,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已由1995年的16.2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的27平方米。总体上看,中国城镇居民已经告别了住房严重短缺时代,进入到了增加住房面积与改善居住质量并重的新阶段。
共和国60周年大庆即将来临,与共和国同龄的周开国送上了自己的简短寄语:
“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头一望,变化太大了。尤其是我工作过的这些地方,有的成了大港口,有的成了繁华都市。我觉得人生没有白过,往后再看,奇迹很可能发生。老辈讲你还能上天,现在上天还不容易?从内心来讲,真是共产党万岁,祖国建设得越来越美好了。70周年大庆、80周年、90周年大庆……我预感会成倍成倍地发生变化。现在老百姓考虑,怎么对身体有好处,养生,多活两年,怎么减减肥,多吃点蔬菜,锻炼身体方面来努力。”
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