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横渡钱塘江活动在浙江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4日11:30  观察与思考

  戚永晔

  2009年8月2日,对浙江省的游泳爱好者来说,这是个大日子:一年一度的横渡钱塘江活动于当天再次启程。上午9点,1300多名选手从钱塘江南岸下水,直奔对岸的钱江新城城市阳台,期间伴随着国家动力伞集训队和国家滑水队的表演,让平日里只有货轮来往的平静江面上出奇热闹。

  实际上横渡钱塘江的难度并不太高,1000米左右的距离、平稳的水流、救生员适时地引导,让大部分参与者都能顺利渡过。但每个上岸的运动员脸上都挂着自信与满足的笑容。今年11岁的小选手周卢瑶说:“爷爷40年前就横渡过钱塘江,老爸20年前也横渡过,今年我是第一次来,不过我一点都不比他们差,连救生员都说我的自由泳动作标准,这可是我苦练了大半年的成果!”

  翻开浙江体育史的卷宗,不难发现,从1966年第一次举行横渡钱塘江活动到现在,每次参与的人数都在千人左右。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六七岁的孩子,都有成功横渡的记录。近半个世纪下来,人们的热情丝毫不减。一场群众性质的运动,却拥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令人惊叹。一切的缘由,还得从50年前说起。

  伟人的过往

  伍一,原省武警总队政委,今年已82周岁。1953年至1966年期间,毛主席来杭州40次,一共800多天,都是由当时任省警卫处处长的伍一负责安全工作。

  说起毛主席在杭的种种趣事,老人家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主席从来不喊我名字,而是叫我‘劳动节’,他说我的名字既好记又伟大。”伍一回忆说,1953年12月27 日,毛主席第一次来杭州,他的名字就是陪着毛主席爬北高峰时,被主席记住的。

  “主席除了喜欢爬山外,就是喜欢游泳。当时条件比较艰苦,除了玉泉有个室外游泳馆外,净寺附近还有一个南屏室内游泳馆,如今那里成了一个俱乐部的会所。主席刚来杭州那会儿,就是在这两个游泳池游的。”伍一说,那会儿他看出小小游泳池根本没有让主席过瘾,游兴得不到充分发挥。

  1957年9月11日,毛主席再次来到杭州,时值中秋,主席提出想去观潮。“考虑到安全和保密问题,我们并没有去观潮人多的海宁,而是在其下游,一个叫七星庙的地方。钱塘潮是先到七星庙,然后再到海宁,所以我们看到的潮头比观潮的人要早。”伍一说。

  大家都没想到的是,到了江边,毛主席看着滔滔江水忽然问道:“钱江好不好游?”

  伍一平时只见过主席在游泳池里游过,在这个潮头澎湃的钱塘江,谁心里都没底,再考虑江水上有不少垃圾漂浮,他就劝道:“主席,不好游的。”

  毛主席也没再吭声,下午回到了住所刘庄后(1958年前,毛主席都住在刘庄的国宾馆,之后一直住在西子宾馆) ,突然又提出要求,要游钱塘江。警卫处这下如临大敌,连忙从当时江干区水上派出所调船,又挑出几个会游泳的警卫一起跟上,还派人提前去江边试水温,看现场。

  当天下午4点多,毛主席来到钱江一桥的位置准备下水。伍一问主席,是往对岸游还是往下游?当时毛主席已经60 多岁了,众人担心他的身体,有意让他顺流而下,可以节省体力。但毛主席却对伍一说:“不行,我们往上游游,逆流而上,水是凉了点,潮是大了些,但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我都行,你年纪轻轻怕什么?”

  “陪同主席下水的有八九个人,其中我也在内。”为了以防万一,伍一特地拿了一只救生圈下水。

  “‘劳动节’,你拿救生圈干什么?”毛主席问道。

  “我水性不好。”伍一连忙解释说。

  “水性不好就不用下水。”毛主席这么一说,谁也不敢带救生用具。就这样,毛主席一直游了四五十分钟,期间一刻都没有休息。“刚开始,我们还很担心主席的水性,有几次主席一个跟头潜水下去,要一分钟后才潜上来,吓都吓死了。”伍一笑着回忆。

  “主席,时间到了,该上岸了。”跟随在后面船上的卫生员提醒道。毛主席没理他,却对一旁的伍一说:“‘劳动节 ’你不要听他的,管你自己游。”就这样,又游了一个小时,直到萧山的闻家堰才终于上岸。这时,警卫们那颗拎着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

  伍一说,那天主席特别开心。

  据杭州市档案馆的文献记载,归来后毛主席在刘庄写下七绝《观潮》:“千里秋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闹,铁马从容杀敌回。”伟人那种睥睨天险的气概,只有真正横渡过江的人才能体会。

  明星的印记

  1966年后,为了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每年的7月16日前后,一年一次举行横渡钱塘江活动。很多横渡过的老人回忆,当时选择参加,都是受到主席精神的鼓舞,把它看成是对伟人足迹的追寻。

  杭州市救生打捞协会的秘书长张英杰,当年曾是一名救生员,对那时的场景他深有感触。“1967年,罗马尼亚的一个访华团来到杭州,横渡钱塘江被当作一项外事活动。每天都有单位开着卡车,把工人运过来,渡江可不是几百人的规模,那是上万人雄赳赳气昂昂过江去。”

  张英杰说:“那时的六和塔边可热闹了,朋友相约而来的,为家人助威的,挤满了人。所有参赛队员在游泳场集合后,通过10多艘船运到南岸的船舶修理厂,在那儿鸣枪出发。那天有上千人同时下水,前前后后排满了整片江堤,发号枪一响,大家就争先恐后地朝对岸游,场面很壮观。”

  尽管如今的横渡线路,不再是毛主席当年游过的那段,也不是1994年的那次“中萃杯”横渡的那条,惟一相同的还是这条钱塘江,这条养育浙江大地的“母亲江”,正是她,孕育了这方人杰地灵的土地。

  张亚东、罗雪娟、陈桦、杨雨、吴鹏……这一连串中国游泳史上光辉熠熠的名字,都被打上了浙江的印记。而横渡钱塘江,也成为他们人生轨迹上的一个节点。虽然短短1000米的距离,对于运动员的训练量来说微不足道,但能够循着伟人的足迹征服自然天险,这种深植内心的自信却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无怪乎国家游泳队的名将里,浙江作为游泳大省,几乎占到半壁江山。

  1993年,在那一年的“之江花园杯”横渡钱塘江,小学二年级学生,8岁的罗雪娟参加了这次比赛。

  罗雪娟游泳启蒙教练章仁照回忆说:“罗雪娟在那时候还只有小孩子,根本没有名气,同年级的孩子中也不顶尖。当时我们作为少儿组参加,有二十几个孩子,里面有罗雪娟、杨雨。当时罗雪娟还只有8岁。”

  当时,罗雪娟参加游泳训练的时间不长,还不到一年,平时训练也都是在游泳馆里,从来没有参加游钱塘江这样的大型活动。她的父母也比较担心,问教练:这么小的孩子能不能游过这么宽的江面呢?章教练告诉他们:“在游泳馆里能游80 0米到1000米,横渡钱塘江是没有问题的。”

  章教练是和孩子们一起下水的。二十几个人本来想游成一个方块阵形的,但是风浪一打过来,根本就汇集不到一起,有的游在前面,有的游在后面,教练也照顾不过来。不过孩子们很争气,全都游完了。

  据某报报道,当年少儿组冠军就是罗雪娟,章教练却说:那年横渡比赛,罗雪娟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其他孩子早到了,在岸上喝水吃面包的那会,她才游了上来。

  就在之后的1994年,横渡钱塘江因种种原因停办,一直到2006年,才作为杭州西博会的项目之一,被重新组织起来。

  全民的未来

  被怀旧者盛情追忆,被勇敢者热烈追捧。如今的横渡钱塘江,已经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全世界各地游泳爱好者心中一根重要的人生标杆。

  金发碧眼的荷兰姑娘凯瑟林在今年横渡的人群中颇为显眼,她是通过杭州游泳健身中心得知横渡钱塘江的活动,并报名参加比赛的。“最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游到后来就觉得很放松了。”虽说这是凯瑟林第一次参加类似横渡的活动,不过说起游泳她可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我4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游泳了。不过这是第一次和这么多人在一条江里游泳,挺有意思的经历。如果明年我还在杭州的话,一定还会再来参加的!”

  凯瑟林并非个例,横渡钱塘江广泛的影响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今年就有包括苍南游泳协会、武义游泳队、南京游泳协会在内的多个外地社团参与。一种被称为“横渡文化”的社会现象正在区域内生成。

  但是,如今的横渡钱塘江也有着或多或少的困惑。主办方杭州市救生打捞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目前这项群众运动在经费上“很困难”,1000多人报名,每人收取50元的报名费,只有5万左右,甚至不够发些纪念品、搭个领奖台的成本。“其他诸如人员组织、车辆接送、护送船只、表演经费等等,多半都要依靠有限的广告冠名赞助。比如今年的横渡活动,只有水岸枫庭房地产的冠名广告和红牛的饮料提供。

  在横渡终点,我看到了一个帐篷搭建的“抽奖点”,每个运动员都有一次抽奖机会,获奖者能得到一枚纪念章,但事实上真正能抽到奖章的不到十分之一。有人质疑说:“既然参与了活动,那应该每位运动员都有纪念章呀,这个抽奖有些不妥。”对此主办方很无奈:成本有限,奖章少人多,只有采取抽奖的办法了。

  有人说,相对于高居榜首的奥运金牌,中国民众的体育素质和健身意识还远远不够—横渡钱塘江的经久不衰给了这种观点最大的反驳:至少在浙江、在杭州,游泳运动作为全民健身的滥觞,有着广泛的基础。有关部门如何加大重视力度,让这跨越半世纪的全民健身克服困境、更好更长远地走下去,恐怕是我们需要关心的话题。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