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别山先后走出四百多位开国将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7日04:53  中国青年报
大别山先后走出四百多位开国将领(组图)
这是2009年4月20日在安徽省岳西县拍摄的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聂家老屋。新华社发

大别山先后走出四百多位开国将领(组图)
图为1947年刘邓大军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 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李钧德 李鹏翔

  这一片土地,先后诞生了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这一片土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从未间断,革命红旗始终不倒;这一片土地,先后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和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等40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

  这里,就是被称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大别山革命老区。

  国庆60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红色土地的时代变迁。

  山山埋忠骨 岭岭皆丰碑

  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的大别山,南接长江可直趋宁汉,北向豫皖可俯瞰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资料显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大别山区就有了党的组织和活动。1927年11月14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黄安、麻城3万多反抗压迫、剥削的农民,揭竿而起,手持刀、矛、土铳、撇把子枪,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建立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震惊敌胆。这是继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1927年至1930年,鄂豫皖边区党组织以黄麻、商城、六霍三大起义武装为骨干,创建了以新集(今河南新县县城)为首府、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根据地发展到30余个县市,人口350万,主力红军4.5万余人,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创建的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1934年11月,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率领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踏上长征征途后,高敬亭根据中共鄂豫皖省委的指示,重建红二十八军,在大别山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8年,红二十八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李先念组建的新四军第五师,则创建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成为江淮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6年6月,中原军区部队在李先念、郑位三领导下,分路进行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吹响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嘹亮号角。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黄麻起义到新中国建立22年间,大别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崇高荣誉。湖北省红安县有10万多人壮烈牺牲。当时不足10万人的河南省新县,就有5.5万名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

  “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就是对大别山区革命斗争历史的真实写照”。河南省信阳市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姬少华告诉记者。

  昔日为革命前仆后继 今日奔富路各显其能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过去为革命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愈挫愈勇的大别山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在致富路上各显其能。

  初秋时节,记者到大别山区采访。所到之处,山清水秀,俨然一派南国风光。特别是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新县县城,四周青山环绕,城内高楼林立,路旁鲜花簇簇,河边杨柳依依,犹如到了江南水乡。

  1930年参加革命,如今已99岁高龄的老红军罗名榜说,1955年他参加抗美援朝负伤回到新县时,整个新县县城才不过2000人,街道也没有几条。短短几十年,现在不仅县城面积扩大到了17.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也达到了10万人。

  不光是县城变大变美了,人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据新县县长杨明忠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新县根据地处山区的自然条件,在积极发展林果业、旅游业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展了涉外劳务输出工作。到2008年底,全县已先后向国外派出劳务(研修)人员1.4万余人次,年输出规模稳定在1500人,常年在外人员达5000人左右,年创外汇6200多万美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2%,累计创汇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元。

  这些出国务工人员回国后,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而且使全县风气为之一变。在新县工作已近十年的杨明忠县长告诉记者,过去在新县,当地人聊天、办事都是用方言,很少听到有人说普通话;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仅会讲普通话,有的还会说日语、英语。过去有些人连身份证应该怎么用都不知道,现在连很多老头老太太都知道签证,认识护照。

  地处大别山区的信阳市平桥区陆庙村,根据农民常年外出打工、无心种地的实际情况,率先成立了土地银行——春雷土地信用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向产业、大户、能人集中,使“小田变大田”,进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截至目前,农民存入合作社的土地已达2万亩,贷出1.6万亩。土地入社后,有人放心外出打工创业,有人则专心从事农业经营。各得其所,各显其能。

  继往开来续盛史 红色旅游写华章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别山区人民不仅加快了改变老区面貌的步伐,而且更加注意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老区精神中汲取营养。在红安,在新县,在罗山,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相继建成。

  2006年12月,总投资6500万元、建筑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建成开班。该院作为湖北省党员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每年培训学员3000人以上。传统教育学院将与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院校相衔接,即党校、行政学院有关班次每期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组织学员到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面向全国接纳有关干部教育培训。

  2008年12月,河南新县被确定为全省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今年4月,新县紧扣“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主题,制定了《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规划》等纲领性文件,希望引入市场机制,盘活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文化旅游试验区。

  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河南省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2005年被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大别山鄂豫皖红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科学规划、开发,该景区已经形成闪闪红星门、长征诗碑题词、三星荷塘、英雄桥、誓师广场等40余个景点,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而且可以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

  目前,红色旅游业已经成为大别山区的特色产业。2008年,湖北红安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2008年,河南省新县红色景点共接待游客113万人次,相关收入2.94亿元。可以说,红色旅游已成为大别山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新华社郑州9月6日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