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24届魔术大会带动中国第2波魔术热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7日10:31  世界新闻报

  第24届魔术大会带动中国第2波魔术热潮

  国外魔术师不演出也赚钱

  中国的魔术大热今年会结束,国外市场更稳定成熟,产业链完整

  《世界新闻报》记者/谭丽

  前不久,第二十四届世界魔术大会在北京热热闹闹地闭幕了。这是继今年春晚,由台湾魔术大师刘谦带动的一波魔术热后,中国出现的第二波热潮。由此让人联想到魔术这个艺术门类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及魔术表演者的生存空间,这种热,是不是中国的一头热?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杂技家协会魔术艺术委员会委员徐秋女士。

  刘谦表演“媒体魔术”

  有人说,在当今世界上,魔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日渐凋零。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徐秋女士告诉记者,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感兴趣的,只是这个比例不是特别大,像中国这样由刘谦带动整个社会的魔术热,还是比较少见的。

  在国外,魔术没这么热,却一直有这个行当,观众一直喜欢看,可以说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表演门类,发展比较稳定— —就是在一定范围,在一定比例上存在,且发展得不错。

  徐秋女士说,刘谦的表演其实就是国际流行的一种“媒体魔术”。它同场景魔术不太一样,是通过报刊、电视等传媒反映的一种魔术,在国际上发展有10多年了。刘谦是属于外语比较好的魔术师,跟国际上接触得比较多,就把这种比较好的方式带到中国来了。

  “过去我们偶尔也上电视,但不是那种专门为电视做的表演,而刘谦就是专为电视做的——不光是电视,我们叫其‘ 媒体魔术’,就是说可以从媒体的角度谈论魔术、研究魔术、介绍魔术、表演魔术,把魔术的精彩亮点呈现出来,这是国外一种比较新的东西,进入中国以后大家觉得很新鲜,一下子就把魔术热带起来了。”

  “当然,传统魔术也在发展。”徐秋女士解释道,“但不是那种跳跃式的发展。这次世界魔术大会基本上是传统魔术,就是舞台上的那种,大家在台下看,演员在舞台上演,这类魔术也在不断地往前推进吧。我个人感觉,中国这种魔术的大热,今年也就会过去了。然后魔术还会呈现一种比较稳定的发展,基本上和国外的常规情况差不多。”

  魔术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徐秋女士说,虽然魔术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艺术,但它还是能够不断地同新的东西相结合,包括我们现在图像的世界。 “魔术能够同媒体有很好的结合,在电脑里玩的新东西,在电影和电视里玩的新东西,魔术都结合得挺好的。就是说魔术同这些东西结合的时候,都能生出一些新的东西来,等于魔术里出现了一些新知。原来魔术中看不到的现象,通过同这些新的东西结合,都能出现。”

  她认为,正是因为魔术的这种再生能力,才能不断地引起大家的兴趣。像木偶、剪纸,虽然也能结合新的东西,但不会有魔术那么明显。这是因为,魔术的那种神奇与实际的手段有关,而实际的手段每个时代都不一样,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同新的制作工艺、新材料、新的做法紧密相关。新的东西出现后,结合在魔术中,总能给魔术带来一些新东西,并不断玩出新的花样。

  谈到这里,徐秋女士有些兴奋,“我觉得魔术这种东西同物质世界联系得比较紧密,并且随同其不断发展、变化。像现在用的很细的牵动魔术道具的线,过去比较粗,能看出来,而现在细得连肉眼都看不见。包括其他一些新的材料,如一根铁丝,使用的是那种记忆金属,事先把它设定成一个形状,被改变之后,它都能很快回去,并且这种东西都已经很普及了,很多魔术店里都有卖,大家都可以用。科技的发展给魔术带来许多新的现象,大家都挺感兴趣的。”

  记者由此想到大卫·科波菲尔那令人目瞪口呆的魔术表演。1983年,他曾当着众多现场观众及5000万电视观众的面,将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变得无影无踪。在北京世界魔术大会的舞台上,来自瑞士的魔术大师皮特·马韦,其魔法飞行水平已超过大卫·科波菲尔,他居然能在空中360度无障碍旋转,现场效果很是玄妙。在场的观众虽然知道一定有绳索在牵引着,但谁也猜不透这背后的机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高科技的结合,魔术大师这种神奇是很难出现的。

  在魔术的产业链上生存

  徐秋女士说,美国魔术比较发达,但魔术组织都是民间性质的,各地都有魔术协会。北美也有一个。像IBM(国际魔术师协会,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魔术组织)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市就有一个总部,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只要你认可其规则并交纳会费。但会员也是分层次的,青少年、业余和专业等分属不同的层次。总之,那是一个为大家办事的机构。每年协会都会由会员出钱来办聚会,组织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活动,如魔术讲座、表演和比赛等,通过活动交朋友、提高技艺。

  当记者问及国外魔术及魔术师的地位及生存状况时,徐秋女士表示,这个概念和我们有点不太一样,中国的魔术有时会表现主旋律,有白鸽和鲜花,算是主流文化,魔术本体那种神秘感的东西要少些。而国外的魔术纯属娱乐行当,惊悚、刺激、抓人眼球的为多,有很强的神秘感。很多顶级魔术师都是在大的演艺公司包装之下运作和表演,所以商业化极强。顶级魔术师差不多像娱乐明星,如大卫·科波菲尔,在他红极一时的时候,其收入几乎与好莱坞明星大腕相当。

  除了这些被大的演艺公司包装的明星级演员,其他的差不多是那种家庭性质、个人性质的,像夫妻档,或是一个演员带一个助手,甚至就是一两个人。这些普通的魔术演员,收入也就和普通百姓差不多。她说,这次参加北京世界魔术大会的魔术师也不是很商业化、赚太多钱的那种人,但在专业领域都有所建树。

  记者又问,国外那些普通的魔术师,如果搞不下去了怎么办?徐秋女士说,如果受欢迎程度不够,演出维持不下去,他们一般会退而求其次,会去从事其他与魔术有关的工作,比如设计道具、开魔术商店,或者一边表演,一边做其他事情。欧美的魔术商店很稳定,一个商店往往经营了好几十年。

  总之,魔术师们不演出也可以在魔术的产业链上生存。他们的产业链比中国要完整一些,机会和余地都比较大。

  链接

  中国魔术进步很快

  中国魔术在世界上算是一个什么样的档次?徐秋女士说:“按照外国人的说法,就是中国魔术进步很快。”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中上水平。

  谈到差距,徐秋女士认为,由于中国过去几十年一直是计划经济,演艺市场一直没有起来。现在市场看起来很热,但很多时候大家还是看电视,其实魔术在现场看是最好的,你会看到一个现实的空间发生一些不现实的事情。可是大家很少去现场。演艺市场除了刘谦等几个还有些号召力,对其余人的需求似乎不大,各个艺术门类也都存在这个问题。

  “由于大环境和自身的原因,我们有的东西还比较粗糙。”她说,“尽管大家热情很高,但水平良莠不齐,做得不是特别到位。我想经过一定年代的稳定发展,大家看魔术时要求会更高,它就会发展得更加精致一些”。同国外相比,我们在细节上没有做到那种漂亮的程度,不过大家普遍认为,中国的魔术还是很活跃的,它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新的东西。很多年轻人看得多,学得也快,这是很好的现象。

  她告诉记者,在中国,从事魔术行业的人挺多的。过去魔术局限于专业行业,其建制在杂技团里,现在已经突破了这个框框,像曲艺团、歌舞团等综艺性的文艺团体都可能有魔术。业余爱好者,或者从事与魔术相关行业的人也很多,如教魔术的人、卖魔术道具的人、魔术道具工厂的人,等等。魔术商店也层出不穷。她笑言:“现在魔术都普及得有点像流行歌曲了。年轻人想从事这行也挺多。当然,最终那些有条件的人会留下来,其他的人还是会去做别的事情。这恐怕需要几年的时间沉淀一下。”

  中国选手这次在比赛中获得了两个单项的第二名,成绩不错。正如本届大赛舞台魔术总冠军、匈牙利魔术师索马言之,亚洲魔术发展迅速,这次世界魔术大会能在北京举办,就是对亚洲以及中国魔术所取得成就的最好印证。(谭丽)

  《世界新闻报》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