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展与保护之困:面临商业气息冲击的民族文化氛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8日10:30  生活新报

  老旧的祖宅在大地震中受灾不算太严重,但他们决定趁此机会拆了重建。不过,原则还是“修旧如旧”,完全按照原本的格局和风貌来建。约700平方米,两层,据说花了近两百万,“一半多都是贷款。必须建好,而且,一定要建出品位和档次来。因为,这不仅是我们的家,还是整个古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我们的重建工程,也是整个古城恢复重建的一部分。”

  正是这种几乎全民的参与,庞大的丽江古城恢复重建工程一路凯歌,迅速推进。1171项具体的重建工程陆续完工,总投资近二十亿。

  在申遗的道路上,丽江更是战果辉煌。1997年12月4日,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正式被例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7月,作为人类自然遗产,丽江境内的“三江并流”景观也被例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同年8月,作为人类记忆遗产,纳西东巴古典文献被例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个地方,竟能拥有如此三项“遗产”的世界级荣誉,放眼全世界,独此一家,别无二处。

  越来越少的原住民,

  和越来越“繁荣的旅游之都”

  三项桂冠得来不易,政府的主导当然是主要原因,古城原住民自觉又自愿地对于其家园的呵护,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可或缺。

  但令人担忧的是,相当一部分的原住民,正在渐渐地搬离,渐渐地“消失”。提及此点,丽江古城管理局副局长和红阳相当伤感,“这里是纳西人世世代代生存的家园呀,怎么我们有些人自己就选择了放弃?”

  选择放弃的古城原住民有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家中经济条件好了,在他处买了房甚至别墅,举家牵出;一是年轻人不敢于寂寞,想出去闯荡。

  “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想尽可能多地留住原住民,比如加强古城社区的公共设施,最大限度地提升百姓的居住条件;制定古城内待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免费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法律知识等各方面的培训;等等。但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现在古城内外来经商的很多,不少原住民都把自己的房子租给了外面的人。” 和红阳副局长轻轻地叹了口气,“原住民是纳西文化的依托,这样下去,肯定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保护。”

  杨鹏、和顺生夫妇说他们从没想过这样的“大道理”,但这些年来,他们确实在坚持、坚持。

  经过大地震之后的恢复重建,他们家新的纳西族四合院非常漂亮,两年前才从一家艺术团团长位置上退休的杨鹏相当有艺术修养,家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他亲自设计的。有个四川老板想租来经营,租金一年30万。就这一笔,已经可以在丽江市区里购买一套不错的商品房了。

  “但我不干。我家的根在这里。” 年近六旬的和顺生看上去很淡定,语气轻柔,却很坚定。

  2003年,夫妇俩索性自己在家开起了客栈,取名“双龙居”。夫妇俩说他们没有经营头脑,但为数不多的回头客,已经足以让他们很轻松地把客栈开下去了,“不会很富,但也绝对不亏本。”

  这种“家庭式客栈”,丽江政府一直都非常鼓励和支持,并专门为此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我们知道啊,可以免税的,但我家没有去申请。既然我们赚了钱,就应该为国家纳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杨鹏乐呵呵地说。

  实际上,丽江大研古城中,大大小小的客栈多达700余家。这正是相当一部分古城原住民的谋生手段。可以说,也正是这些客栈,撑起了古城旅游业的一方天空。

  近年来,丽江旅游的热度有增无减,每每旺季,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接踵摩肩地走在古城的青石板上,甚至总会生出“人满未患”之感。

  “地震前1995年的旅游收入,只有约两个亿。现在越来越繁荣了,2008年整个旅游经济总量,已逼近70亿大关。” 说到这两个对比的数字,和红阳副局长笑了,“这说明‘丽江模式’是成功的,我们古城管理局的工作也是很成功的哟。”

  发展与保护之困:

  面临商业气息冲击的民族文化氛围

  这句自我表扬,带着一点玩笑的语气。实际上,和红阳和所有古城的管理者,都不得不面一个最根本的难题,那就是保护与发展之困——尽管,丽江震后的恢复重建和之后开发旅游所走出的“丽江模式”,已经是毋庸质疑。

  就在9月初,丽江向游客征收80元“古城维护费”的做法,又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大焦点。而实际上,这一做法早在2001年就已经推出,只是,最初所的金额为20元。

  “没办法,实在没办法!”杨国清显得非常无奈。这位大地震时期的纪委书记,震后就调到了丽江人大常委会做主任,现在已经退休,同时担任着丽江文化研究会和纳西文化研究会的会长。

  杨国清说,丽江顶着三项“世界遗产”的桂冠,世人肯定以为这样就能得到省里、国家乃至联合国的大笔资金。这正是各界批评丽江收取古城维护费的原因之一。“这实在是想当然的、理解上的误区。申遗成功后,丽江从未得到过任何专项经费。而这些年来,古城保护的投入已达13亿,所收的古城维护费,大约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另外一半,都是靠银行贷款在支撑。”

  向游客收取这个费用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杨国清并不讳言,几天前,古城管理局负责收费的执法队就曾遭遇到一次“暴力抗法”。据其介绍,情况是这样的:古城中一家客栈的老板害怕影响其生意,不愿配合执法队向游客收费,还殴打执法队员,执法队员被打断了一根手指。这个老板当即被拘留。

  这只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从中,依然能窥见古城收费难、管理难之一斑。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是,越来越浓厚的商业气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丽江古城原本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的冲击——这是一些学者的观点,但丽江当地个别官员认为,这纯属杞人忧天。

  “文化是根啊!”作为当地有名的学者型官员,杨国清认为应该把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提到一个最高的高度来加以重视。早在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当天,刚升任丽江人大主任不久的他,就主持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批准,将这个日子设立为了丽江的“世界遗产日”。

  在经过达8年的摸索之后,2005年12月,由杨国清亲自起草的《丽江古城保护条例》,被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就是至今为止,丽江古城保护所依据的主要的法律。

  “坚持文化立市,构建文化原真性体系,在丽江古城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丽江古城管理局局长和仕勇强调。

  小资料

  丽江古城位于滇西北,距今已有近800年历史,被称为“活着的古城”,是当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古城之一,更是全球范围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及世界记忆遗产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唯一的一处景观和古迹。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县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砚而得名“大研镇”。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古城之美还在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的自然与和协,古城西北方30公里处是海拔5596米,至今尚未被人类征服的玉龙雪山及第四世冰川遗迹。玉泉水分西、中、东三大主流,流入古城区分成若干支渠,使水网与五花石铺就的道路网相互交织,真有“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扬入画图”之妙。引得许多中外建筑学家赞叹,素有“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美称。一直以来,无数海内外游客被古城、雪山所吸引,纷至沓来,在古朴自然、幽雅宁静的古城中流连忘返。文/图 首席记者温星

  生活新报独家供稿新浪,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丽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