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毛丽君、刘歆9月8日报道:《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两家网站网购2天销售量突破万册;新书上架2小时被抢购一空。首印25万册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各地所报订数突破70万册,人民出版社正组织多家大型印刷企业同时印刷……人民日报社社长黄书元出席今天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行的读者交流会时表示,《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全国公开发行仅一周在社会上反响强烈,而在与读者交流的过程中,他证实了朱镕基曾要求修改标题“朱镕基”字号大小的传闻。
黄书元之前接受某媒体采访时透露,《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是署名出版,朱镕基本人审阅了全部手稿,但并没有提特别多的意见,只做了少量的文字更正,其他审过的人都没有提什么特殊的意见。《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除了删除了一些对同样的问题回答重复的地方,此外基本没有删掉更多的东西。东方网记者发现,在《朱镕基答记者问》的前言中写明,“中央领导同志对本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本书编辑提出了指导意见。”
而在今天上午举行的读者交流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在谈到朱镕基总理处理“上与下”、“大与小”等关系的态度问题时,将之前的传闻作为一个例子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听说按照原来的设计,从字号大小上看,《朱镕基答记者问》封面上朱镕基三个字比答记者问四个字大,镕基同志看过之后提出要作修改,将朱镕基三个字改小。”对此,黄书元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表示,按照之前的设计朱镕基三个字确实比答记者问大,总理觉得不合适,应总理要求作相应修改后出版。
《朱镕基答记者问》:睿智中流露真性情
“看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想起之前朱镕基总理在人大会议后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情景,印象十分深刻……”这几乎成为每位发言者交流时的一个不约而同的声音,《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全国公开发行短短的一周内,社会反响强烈,首印25万册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今天上午举行的“领导干部怎样面对媒体”——《朱镕基答记者问》读书交流会上,睿智、幽默、坦诚、刚正不阿、不回避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而就是这些满载光环的字眼让每一位发言者坦言受益匪浅。
以“领导干部怎样面对媒体”为主题的读者交流会吸引了来自上海市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省部班、中青班、地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的部分学员和教师,以及中央驻沪和上海新闻媒体的参与。“我印象最深的是总理的坦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心声,在国际上表达中国政府的心声;实在,用事实说明问题,都是很实在的看法。媒体的力量对中国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政府部门要自觉、乐意让媒体盯着你的工作。”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青班学员、湖北省孝感市市长梁伟年如是说。
“书发行的消息我听说了,但书我还没来得及看,好在过去基本上都听过,印象非常深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对于自己尚未看书的事实毫不隐晦,这让交流会多了几分坦诚。根据印象中的朱镕基总理答记者问的情节,胡伟站在学者的角度解读了朱总理在国内外树立良好形象的原因:不矫情,不造作,尽显英雄本色,真情,真心,更重要的是真理,他的一个“真”字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镕基同志从不回避敏感问题这点值得很多人学习,一些领导宁可不说错,也不多说。体现道义的力量是他最高的魅力也是镕基同志最吸引人的地方,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态度和话语树立了他在人民心目中、在国际上的形象。”
《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的出版让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节目主持人秦畅激动不已,作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媒体应对课程的授课老师,她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在她看来这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朱总理面对“越尖锐的问题,越直面”的态度让她有了对“媒体应对”有了新的思考。“我们在课上会讨论模拟很多案例,其中负面案例比较多,但《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给我提供了有很多很好的案例,可以在以后课程中讨论。”
新浪读书连载:《朱镕基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