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周年大庆之际,山西组织文化艺术精品剧目晋京献礼演出,堪称一次阵容整齐的实战检阅。全国各地献演优秀剧目110余台近400场,山西占13台30余场,比例不小,质量上乘,晋风回旋,反响强烈。13台剧目由省市两级12个艺术院团千余名演艺人员参加,是60年来演艺晋军晋京演出规模最大、剧种最丰富、演出场次最多的一次文艺活动。
有人把本次献演剧目串成四六句子,读来颇有些诗的意味:《尧舜》《云·冈》《火凤凰》,《跑城》《杀府》;《一把酸枣》《走西口》,《麦穗儿黄了》;《晋曲情深》《赵树理》,《挂画》《表花》;《塞外长歌》《打金枝》,《立秋》《解放》。
山西素有中华戏曲艺术摇篮、民间歌舞艺术海洋之美誉,本次精品献演好评如潮,再度表明此言不虚。从传统剧目看,《打金枝》连演百年不衰,艺臻炉火纯青。晋剧名伶丁果仙、牛桂英等曾九进中南海献演,毛泽东认为,《打金枝》是“教育干部的好戏”。此后王爱爱、田桂兰等后起之秀对该剧表演不断出新,同样广受赞誉。
本次《打金枝》由6位“梅花奖”得主联袂演出,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观众评论“处处有亮点,场场有期待”。有趣的是,古装扮演金枝的“山西第一刀马旦”苗洁,还在现代晋剧《麦穗儿黄了》中扮演主角麦穗儿。她说:“我们就是要把晋剧压箱底的东西都翻出来,用晋剧的本真吸引观众。”从京城观众反映看,他们做到了。
山西演艺界的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上,更反映在现代剧目艺术样式的匠心独运上。本次推出的大型说唱剧《解放》,融说书、戏曲、歌舞于一炉,属于全新的舞台艺术。这部作品历时三年,百易其稿,在国家大剧院连演7场,打动了无数京城观众的心。
新人辈出预示演艺晋军后继有人,前景辉煌。《解放》的班底是山西戏剧职业学院300多名师生;《一把酸枣》的班底则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舞剧团,平均年龄不到20岁,2006年组建以来,已连续3年在央视春晚亮相。就在本次献演期间,华晋40名舞蹈演员,正紧锣密鼓地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创排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复兴之路》。为此,他们从6月起就放弃商演档期,全力投入国庆史诗创排。
目前正值山西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之际,晋京献演展示了演艺晋军乃至文化晋军的强大阵容,对演艺团体转制具有增强信心、鼓舞斗志的巨大作用。文化体制改革为演艺团体走向市场、逐步成长壮大提供了必要条件,关键在于能否横下一条心,走出去闯出一片新天地。当然,相对于“吃皇粮”,自己“打食”可能少了一些保障,因此让人颇费踌躇。但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见得会比“吃皇粮”差。晋商的发展历程就是明证。
市场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梅兰芳当年在那么困难的状况下,果断率团赴美国演出引起轰动,至今被传为佳话;齐白石一介匠人出身,当年只身赴北京卖画谋生,后来居然把画展办到日本,成为一代书画大师;赵本山等笑星,近年在各种非议声中,依托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以小品为武器,让大家在欢笑的同时,见识了乡土文化的魅力。他曾勇敢地走出国门小试牛刀,虽反映不一,但毕竟迈出了第一步,为本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市场是演艺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衣食父母”,演艺家投身市场自觉磨炼自己,是不断成长的先决条件。不交锋永远见不出高下,不出门永远认不清路径;有挫折才有成长,有失败也才有成功。演艺晋军晋京献演显示出的巨大能量,正好相当于为加快山西文化体制改革吹响了进军号。
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