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王普
三军仪仗队方队作为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第一方阵而备受瞩目,曾经以标准的正步,每步75厘米,每分钟116步,通过天安门受阅区,走出991步,分秒不差的奇迹。
三军仪仗队是1952年3月,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决定组建,专门担负国家高级外事活动迎宾司礼任务。在组建建国35周年国庆受阅方队时,阅兵指挥部第一次把三军仪仗队纳入受阅队伍编程,并作为护旗方队,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
第一方队中走在最前面的是由陆、海、空三军队员组成的军旗组,军旗手两侧各有一名护旗兵。在阅兵队伍中,军旗手就是“龙头”,掌握着受阅部队行进的步幅和节奏。军旗手不论在什么气候条件下,都必须保持挺拔的军姿和均匀的步伐。
军旗手:六级大风旗杆不动
此次国庆阅兵第一个走过天安门广场的三军仪仗队军旗手是朱振华。朱振华,身高1.87米,脸色黝黑,是三军仪仗队总教练、二中队中队长。阅兵军旗:丝绸面料,手工制成,长1.7米,宽1.4米。旗杆长度3.3米,重约5公斤。
军旗手主要任务是擎旗行进。顺风、侧风、逆风都可能会影响到旗手的稳定性。他说:“克服风力影响,保持稳定性是最要紧的事。”朱振华的岳父、国庆35周年阅兵式军旗手、“天下第一兵”之称的三军仪仗队原大队长程志强,他来到训练场提出掌旗要领:顺风不快,逆风不慢,侧风不晃。
为了保证掌旗动作稳定,朱振华想尽办法进行负重练习,增强臂力。水壶被他当成了辅助工具,他把水壶装满了水挂在旗杆上,开始是一个,后来挂两个、三个,负重达10公斤。直到动作完全定型为止。每到刮风、别人都往休息区、宿舍跑,他却带着旗组在风中训练稳定性。
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朱振华硬是把不锈钢防磨旗杆握变了形。狂风中,朱振华顶风举旗行进,稳稳地保持着标准前倾45度角,纹丝不动。现在,他对自己的掌旗的抗风能力充满自信:“五六级风没问题!”
注目礼:摆头角度标准45度
“向右看!”检阅行注目礼,摆头达到标准的45度,一直是阅兵式中的难点。一开始,不仅其他方队拿不准角度,仪仗队在训练中也非常挠头。他带着三名示范兵,把整个动作进行了逐步分解,细化动作标准。一天,他从电视新闻节目中小学生使用的量角器得到启发。第二天训练,他拿出一个自制的“T”形玩意。经演示,通过这个摆头角度尺,量角器显示出了阅兵式行注目礼时摆头角度,难题迎刃而解。
集中强训阶段,人们发现朱振华改用勺子吃饭。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每天练甩旗动作,甩到肌肉痉挛。收操后要两个人帮忙才能把训练服脱下来。
数字仪仗队:116步 75厘米
116国庆阅兵第一方队三军仪仗队
通过天安门受阅区时每分钟要走116步
75国庆阅兵第一方队三军仪仗队
通过天安门受阅区时每步要走75厘米
991国庆阅兵第一方队三军仪仗队
通过天安门受阅区要走991步
7国庆阅兵第一方队三军仪仗队每人训练磨坏7双马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