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人回忆开国大典:中号连吹6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04: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老人回忆开国大典:中号连吹6小时
夏汝松老人向本报记者讲述开国大典的往事。
老人回忆开国大典:中号连吹6小时
开国大典上的军乐队。(资料图片)

  花都八旬翁忆当年

  82岁的花都老人夏汝松,是60年前国庆军乐队的乐手,他和战友一起,在开国大典上吹响了《东方红》和《义勇军进行曲》。

  文/记者徐静

  1949年,花都人夏汝松成为国庆军乐队的乐手,当年他22岁。开国大典当天,他和战友们一站就是6个多小时,他鼓着腮帮子吹了6个小时的中号。当时甚为辛苦,但如今回想起来,却都是幸福甜蜜的回忆。

  如今,新中国迎来60岁生日,开国大典见证者夏汝松最大的愿望就是“再到北京看看国庆典礼”。

  紧急集训一个月

  1949年,夏汝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公安总队第1师文工团的管乐队员。那年9月,他和10多位战友接到上级命令,参加一个月的紧急集训。当时,此事严格保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将要参加开国大典。

  这支联合军乐队由200人组成,此时距离10月1日不足1月,由于时间紧迫,夏汝松和战友们在外交部街一个中学操场封闭排练。

  夏汝松原来吹小号,后在军乐团改为吹中号“巴喱东”,他说两种乐器原理相同,掌握难度不大。据开国大典乐队总指挥罗浪回忆,当时的乐器皆为国外生产的战利品。

  每天两个鸡蛋补营养

  训练期间,还要练习分列式,队员们要排成横20人,纵10人的队形,一天下来,全身是汗,身体酸痛。更为要命的是,还要记熟20多首乐谱,如《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平均下来,每天要记熟一首乐谱难度不能算小。60年后,在国庆60年首都阅兵的联合军乐团的团员,曾要在两周内背熟24首乐谱,夏汝松也感慨,背诵这么多乐谱“难度确实很大”。

  当时物资短缺,但军乐团每人每天发两个鸡蛋,补充营养,“这也算特殊照顾了”。

  “群众情绪像火山爆发”

  1949年10月1日,蕴含着夏汝松的生命中最为难忘的温馨回忆。早在9月30日,他就早早擦拭乐器,检查装备,把自己的中号“巴喱东”擦得铮亮。

  1日下午1时,军乐队便集合列队,分两队进入天安门广场,面对天安门,背靠国旗旗杆。夏汝松说,当天上午还是阴天,下午却放晴阳光普照。上级要求,队员只能吃鸡蛋和馒头,严禁喝水,防止庆典中途有人小便。

  在总指挥罗浪的指挥下,《东方红》最早奏响,此时毛主席和其他开国元勋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夏汝松激动回忆,“群众情绪像火山爆发”,他自己也受到极大震撼。

  下午3时,开国典礼开始,军乐队在罗浪指挥下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的第一个音符由小号奏出,与夏汝松相熟的队员汪奇和李明都是吹小号的人,他们也是在正式场合奏出国歌第一声的人。从进场到演奏结束,夏汝松和战友们坚持的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

  随后,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开始,多首乐曲随之奏出。特别的是,在清华大学的游行队伍进入东三门时,为突出学生,军乐队还暂停演奏,清华的乐队演奏《团结就是力量》走过天安门。

  50年代回花都参加建设

  如今用二胡消遣时光

  此后,在1950年和1951年,夏汝松连续两次参加了国庆阅兵,他还是在军乐队中,曲目和乐器变化不是很大。1952年,夏汝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复员回到花都的农村家中,参加农田水利建设。

  1956年,夏汝松调到花都区人民医院工作,担任出纳和总务等职务,直到1990年退休。2004年,老人曾到北京旅游,他希望重游当年训练的地方,但因场地封闭受阻。后来他在天安门广场照相留念,感慨“天安门广场变得太宽阔了”。

  偶尔,他还会和军乐队的战友联系,通过电话聊聊天,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联系也是越来越少。去北京时,他也曾尝试联系老指挥罗浪,但没能如愿。

  当年的22岁年轻人通过演奏见证了开国大典。但退伍复员后,夏汝松没再拥有属于自己的“巴喱东”,由于生活压力,他50多年来再也没有演奏过这种乐器。

  两个月前,女儿为他买了一把二胡,希望父亲借此消遣时光。他拉了拉,手指太硬,二胡已经拉不动了。他说,“希望能再到北京看看国庆典礼”。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