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阅兵村4
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阵中有三支“娘子军”:三军女兵方队、女民兵方队、女飞行员梯队。这是新中国历次阅兵中女兵方队最多的一次,其中三军女兵方队和女飞行员梯队是首次参加。
英姿飒爽女民兵
女民兵方队由北京市朝阳区在编女民兵遴选抽组而成,队员平均年龄21岁,最大的29岁,最小的17岁。这支享有“民兵之花”美誉的方队,是继参加国庆35周年阅兵和国庆50周年阅兵之后,第三次参加国庆阅兵。
几个月以来,来自各个行业的女民兵们在北京沙河阅兵村里经受了一个又一个严格的考验。
早上6点钟,女民兵方队的队员们已经走上了训练场,她们当中有公务员、教师、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企业职工以及留学归国人员,大多是80后和90后。
女海归 当上排头兵
这个大眼睛的姑娘叫张元元,今年28岁的她曾在新加坡留学和生活了5年,去年7月份已经拿到绿卡的张元元选择了回国,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在得知组建阅兵女民兵方队的消息后,她又积极报名参选并通过了审查。立正、持枪、齐步、正步,每一个动作她都练得非常认真,也掌握得很快。
因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她右脚趾骨疲劳性骨折。每踢一次正步,便钻心地疼,随队医生认为治疗的唯一办法就是休息。但张元元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坚持!不能停下!不放弃!”
她后来成为方队13排面的排头兵,当上了副区队长兼班长。
妈妈兵 夜里想宝宝
在此次女民兵方队中,还有七位“妈妈队员”。在受阅训练场上,每人都有一段让人感动、让人尊敬的故事。
5月10日,母亲节,康乃馨花香四溢。队员赵欣娜在沙河阅兵村门口见到阔别多日的爱人和女儿。“妈……妈!”第一次听到女儿的叫声,她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
赵欣娜参阅训练时,女儿甜甜出生不到8个月。她毅然提前给孩子断奶,投入阅兵训练。
踢正步,需要脚尖绷直。赵欣娜已经28岁,要闯过这一关,无疑是难上加难。白天,练正步一步一动,晚上,她双膝跪地,身子后仰压脚尖。开始20多天,每压一次脚弓都是痛苦的煎熬。战友多次劝她休息一下:“你已是孩子的母亲了。”赵欣娜说:“我体力不如你们,不加班练习,会拖了全班后腿。”
“姐,你训练如此投入,难道不想自己的宝宝吗?”战友们关切地问,她说:“想,在夜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就惦念女儿吃多少、有没有哭闹、睡得好不。想着,想着,枕着女儿的相片入眠。
队员李丹入队时,女儿也只有9个月大。母亲因心率过缓住进了医院,安装起搏器。为了让她安心训练,爱人辞去了工作,在家伺候岳母、照顾女儿。
到阅兵之日,当读者从电视直播中看到女民兵方队走过天安门时,请记住这七位“妈妈队员”的名字:赵欣娜、李丹、曹玉霞、姚春江、魏芬芬、岳佳丽、刘亚红。
女村官 成训练标兵
相比历次国庆阅兵,今年女民兵方队有一个崭新的群体———大学生“村官”。八位女村官来自朝阳区所辖乡镇八个村,个个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在村里兼任好几个职务。
林琳是北京工业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去年7月,她毕业面临人生选择时,被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所吸引,毅然放弃到外企拿高薪的机会,到高碑店乡高碑店村当上一名普通基层干部。工作半年,她被委任为村长助理。村里选拔受阅队员时她报名参加,在征得男友同意后,她们还取消了原定在去年底结婚的计划。
队列训练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为了提高训练成绩,她经常给自己“开小灶”,对着镜子练站形体,贴着墙根站军姿,踢石子练踢腿,训练成绩稳步上升,多次荣获“训练标兵”。
在女民兵方队中还有刘晓亭、李兰、叶文青、杨展、段娜、解明芳、尹春柳七位大学生“村官”。本报特派记者 王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