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部长蔡武谈新中国60年文化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02:3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文化部长蔡武谈新中国60年文化建设
文化部部长蔡武

  【提要】

  60年,文艺创作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60年,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对外及对台港澳文化交流活动有声有色,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2008年3月走马上任的文化部部长蔡武,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伴随人民共和国走过了每一个春秋,也见证了人民共和国文化发展的光辉足迹。

  “在回顾新中国走过的60年时,有些人往往把前30年和后30年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接受记者采访的蔡武部长,语速不急不缓,隐约有一点西北口音,让人感到他的谦逊和真诚,“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不能用后3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否认前30年为改革开放进行的艰难探索,也不能用前30年取得的基础性成果来否定后30年的改革开放。文化建设同样如此”。

  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在初期曾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一度走了不少弯路,甚至经历灾难。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文化建设一定要以人为本。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发展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读书、看报、文化欣赏、文化创作的基本文化权益,社会文化工作逐步从“唱唱跳跳”的一般性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蔡武介绍,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17个,文化站37938个,村(社区)文化室247332个,公共博物馆1893座。到“十五”期末,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基本实现。到2010年,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流动舞台车项目、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文化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我周末习惯到公园散步,每当看到公园里的人们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我的心底都涌出一种感动。说实话,我们群众的需求并不高,我们有责任为满足老百姓并不高的文化需求创造更好的条件。”说到这里,蔡武的眼中饱含深情。

  蔡武指出,建立具有便利性、均等性、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所以现在还只能是低水平、广覆盖。“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面向群众’。”

  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1979年悄然出现在广东东方宾馆的一家经营性音乐茶座,是我国第一家文化企业。”30年后,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的文化产业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全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6到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进行文化产业规划写进文化部职能。但直到十六大以后,我们才真正搞明白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和社会商品的双重属性,才明确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什么关系。”

  蔡武说,近年来,传统文化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由娱乐、演出、音像、电影、网络文化、艺术品等市场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生产力的大解放。蔡武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培育、文化市场的发育和健全、文化科技的创新、文化传播手段的建设、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等都是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真正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文化市场格局,才真正有利于维护我们的文化安全,保证党和国家文化政策的执行。”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民族文化记忆

  60年来,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文化遗产法制建设、人才培养、博物馆建设、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蔡武表示:“我们要加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力度,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申报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说要一个匾牌,而是在申报过程中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全方位保护,使它以更好更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几年发展最快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蔡武神情生动,“不到十年的功夫,现在农村的老百姓都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共1028项,文化部命名了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488名,命名了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传习所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等4项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变成产品,它的附加值很高,能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它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记忆,人们对它们有天然的亲近感。比如说农民剪的窗花,”他把双手举起来合成一个圆,“贴在窗户上让人看了就高兴,它蕴含了我们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比如家庭和睦幸福、恭喜发财……”他爽朗地笑起来,“在树立民族文化形象方面,有时候它比很多理论家的文章还有用”。

  中国文化要多种途径走向世界

  在谈到“以人为本”的文化工作理念时,蔡武特别指出:“文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文化人,依靠文化战线的艺术家和所有文化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只有文化创作者的思想能够自由驰骋,时代的精品佳作才能出现。”

  60年来,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和引导,涌现出一大批精品佳作,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就任文化部部长之前,蔡武长期从事对外宣传工作,这使他对文化交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过去我们认为文化走出去就是宣传我们的文化、介绍我们的文化,所以免费,政府投入。后来我发现,有时候以政府交流的方式免费演出人家反而不重视,文化传播的规律决定了你要想办法让他掏钱买票。只有真正发挥文化市场的作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效果才会更好,影响会更大。”

  蔡武表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文化贸易逆差一直居高不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得到显著改善,“以出版为例,过去版权交易逆差很多,最高的时候15∶1,这几年已经是5∶1了,这说明我们的精品在世界上是有竞争力的”。

  “事实证明,在文化走出去战略中,要坚持多种途径,”蔡武说,“一是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二是要官民并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交流;三是高度重视开拓国外文化市场,培育有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品牌。这三个方面如果都做了,特别是第三个迅速发展起来了,我们的文化走出去战略就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亲和力,这也是我们文化体制改革中要解决的问题”。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