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美国可能将战略压力转向亚太地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21日10:09  世界新闻报

  美国反导“变卦”,中国应警惕

  专家称,美国可能将战略压力转向亚太地区

  《世界新闻报》见习记者/魏东旭

  导弹防御系统一直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遭多国反对美国却始终坚持部署。然而,美国奥巴马政府9月17日出人意料地宣布放弃在东欧部署反导基地,令人大跌眼镜。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突然在反导问题上“变卦”,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中国理应密切关注。

  俄美“投桃报李”

  美国总统奥巴马17日宣布,美国将放弃在欧洲东部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转而重新设计和配置欧洲反导系统,以更有效应对伊朗导弹的潜在威胁。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18日提议“开创与俄罗斯合作的新时代”,呼吁与美俄一道共同发展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和北约的最新表态受到了俄罗斯的欢迎。俄罗斯总理普京18日表示,美国放弃东欧导弹防御计划的做法“正确而勇敢”。除了语言上的“反馈”外,俄罗斯还采取了实质性的行动来予以“回报”:俄罗斯驻北约代表罗戈津18日宣布,鉴于美国已宣布放弃东欧导弹防御计划,俄罗斯决定放弃在靠近波兰边境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地区增加部署“伊斯坎德”战役战术导弹系统。

  美改变立场有多重原因

  美国在反导政策上的突然“变卦”引发了各方解读。对此,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少将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撤销东欧的反导基地有三大考量:首先,在欧洲部署反导基地有先天的技术缺陷。美国提出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后就争议不断,而美国政府和军方也一直对其进行评估。奥巴马政府取消在东欧部署反导基地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并非突然改变政策。

  其次,美国想与俄罗斯、“老欧洲”缓和关系。自从美国宣布在波兰、捷克部署反导系统后,就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美俄关系急转直下。同时,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老欧洲”也十分不满,认为美国的这种冷战思维会使欧洲同俄罗斯的关系更为紧张。甚至在波兰、捷克国内,一些民众也认为政府的行为有所不妥,因为俄罗斯为对抗反导系统已经开始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战术导弹,这反倒成了波兰、捷克民众所面临的现实威胁。撤销在欧洲的反导部署,不仅可以改善美俄关系,还可以减少欧洲的担忧。

  再次,美国也是为了节省经费,实施“资源优化配置”。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必须对防务政策和经费分配做出相应调整。奥巴马政府更加关注“现实的威胁”,不断加大对阿富汗战争的投入,而耗费巨资的反导系统必然遭到冷遇。

  而军事问题专家戴旭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采访时指出,美俄缓和关系可能还有欧洲方面施压的结果。当前,冬季临近,欧洲不少国家在石油、天然气供应方面有求于俄罗斯,因此也不希望自身利益因为美俄对抗而受到影响。

  新闻分析 / ANALYSIS

  美俄在“讲和”中国应警惕

  美俄在反导问题上“言和”,势必对国际格局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宋晓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美国的这种战略调整就像是“不买房子,就买车”一样,调整在欧洲的反导部署,可能会把更多战略注意力转向亚太。他指出,美国一直加强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不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核潜艇数量就是其直接体现。

  戴旭也指出,美国最新出台的2009年《国家情报战略》报告,将中俄等4国一道列为挑战美国利益的国家。在美俄缓和关系后,中国所面临的战略压力自然增大。他认为,中国应警惕美在经济领域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在购买美国国债等问题上作出让步。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在决定撤销东欧反导系统的同时,在亚太地区仍紧锣密鼓地构建“反导网”,而且形式更为隐蔽。美国通过对台军售,加强台湾的远程雷达预警能力,而且还利用美日军事合作,提升日本海、陆基反导能力,这些动作针对中国的意图很明显。

  而王海运认为,美国撤销在欧洲的反导系统是奥巴马政府改变“冷战思维”的体现,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加强在亚洲的军事部署。美国不再强行部署反导系统,客观上也许还创造了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魏东旭)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