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CCTV《今日观察》2009年9月18日播出:金融危机一周年:世界经济何处去,以下为节目内容。
300万升牛奶白白倒掉,经济危机是否还在延续?金融危机一周年之际,世界经济又站在怎样的“十字路口”?
去年的9月15号,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公司宣布破产,次贷危机迅速地演变成为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以此为标志,二战后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全世界的经济已经遭受了整整一年的风暴洗礼。连日来,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反弹,世界经济显现出趋稳、向好的迹象。这场号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真的在离我们远去吗?全球经济何时能走出衰退的阴影?这场危机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财经评论员曹远征、马光远共同评论。
金融危机一周年(一):世界经济何处去?
曹远征:金融危机正趋杠杆化 衰退却还在进行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次经济衰退是由金融危机引起来的,所以它是两个相互组成的部分,相互联系的,但又相互独立。一个是金融危机,一个是经济衰退,那么从金融危机的角度看,它是趋杠杆化,趋杠杆化目前已经趋于稳定,但是衰退还在进行中,只不过由于趋杠杆化,趋于稳定,所以衰退,我们称之为可预见的衰退。
马光远:金融危机已经触底,但局部风险仍不可低估
(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 《今日观察》 特邀评论员)
从金融危机本身来看,基本上已经触底,但是可能有两个因素,导致还会有二次探底的可能。第一个是我们前期的各国采取的大量的刺激性的政策,那么可能会引发金融系统新的一些不稳定和风险。第二个我们看到金融危机跟经济危机之间它有一个互动的过程,那么这个互动可能是良性互动,也可能是恶性互动。如果经济衰退的时间过长,这种恶性的效应可能再次向金融系统传递,那么如果这样仍然不排除金融系统进一步不稳定的可能。但是像前期的那种金融系统大规模的倒闭,导致金融机构巨额的损失,引起巨大恐慌的这种情况不会再出现。
曹远征:各国经济相继触底不等于经济复苏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今日观察》 特邀评论员)
刚刚提的是趋杠杆化,趋于稳定的三个因素。那么由这个趋于稳定,世界经济已经变成可以预见的衰退,通常来看,从短期来看,应该说像美国经济应该在三季度以后就会触底,那么欧洲经济应该在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就会触底,日本经济会在稍后会触底。但这个触底绝对不意味着说它很快就会反弹起来,会有很好的一个复苏。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呢,这次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衰退,看来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循环,是一个经济周期,更重要是一个结构的调整。是全球化的结构的调整,预示着它耗费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那么通常有人估计,那么比较悲观的估计要8到10年。而短暂的估计,也都说是最乐观的估计也在两年以上。
马光远:世界经济整体复苏要看是否有持续性和长期性支撑
(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今日观察》 特邀评论员)
事实上这个人类经过这么多次的金融危机以后,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手段也很多。对于经济本身是否触底,我并不乐观,目前还得看这一次包括这个第三季度后一些主要经济体的增长。也有可能是前期政策下药过重,那么出现的一个暂时的繁荣。
对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复苏来看,最重要的还要看两点,第一个有没有持续性,如果没有持续性的话,可能会再一次下探;那么第二个有没有长期性。如果没有这两点支撑的话,那么这个反弹本身可能是一个短暂的一个反弹,不可能把它看成一个触底。所以我认为如果从这个以前的金融危机的经验来看的话,我觉得这个预测今年衰退结束,甚至明年上半年衰退结束,都有点过于乐观,因为从全球经济来看的话,很多大的经济体,还远远没有走出衰退。
如何看待当前全球经济,是复苏?是变局?还是机遇?世界经济未来如何前行?
曹远征:趋杠杆化的金融危机会导致趋全球化趋势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今日观察》 特邀评论员)
这个时候因为牵涉到全球,是个全球化的结构,这是在十几年前,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一个结构。这个结构正在调整,现在比较担心的是,这个趋杠杆化的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趋全球化的这个趋势?
那么就是说贸易保护主义下去,那么各国以邻为壑的政策,那么这就会导致世界经济更加混乱。其实也有迹象证明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比如说像美国这种贸易轮胎的特保案。那么我们现在是由于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这样一个金融危机,美国消费者也不能负债消费,然后储蓄率在上升,消费率在下降,储蓄率从今年的0.4,上升现在7%左右。我们知道每上升一个点的储蓄率,大概是600亿到800亿美元,那么7%就是将近6千美元的市场,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市场的萎缩是暂时的由于居民把口袋捂紧了,还是因为金融危机有长期行为改变,这是人们最担心的一件事。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马光远: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
(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今日观察》 特邀评论员)
从30年代来看,这个大萧条导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保护主义。将目前的挑战分为三种,那么短期来看,各国政府面临挑战可能是下一轮的通胀问题;那么中期来看,可能是全球金融秩序的一个再造,包括下一次金融峰会,紧接着金融峰会可能主要要讨论的一个话题;那么远期的挑战,就是生产结构的一个调整,中国在调消费,那么美国也在调消费。一个往下调,一个上下调。所以全球结构的再造,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球合力的一个努力,如果用贸易保护主义来做,可能是损人而不利己。
许小年:我们要想尽办法解决实体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在后危机时代,它也许是下一个危机的前危机时代,我们国内(的问题)一个就是实体经济的结构失衡,一定要想办法尽快地把它矫正过来,要减少投资,增加消费。第二个问题就是要应对全球的流动性过剩,包括在我们国内。今年前几个月放出了多少贷款,银行资产30%以上的增加,这个不得了,尽管我们这儿没有发生金融危机,我们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速度,一点都不比那些发生危机的国家慢,如何应对这种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汤敏:在经济回暖的同时有三方面问题需要我们关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今日观察》 特邀评论员)
现在看来经济回暖的时间和速度都比原来预测会好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第一点就是要防止二次探底,也就是说2011年到2012年会不会经济又出现一次低增长。第二个危险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即使经济回暖,也不可能恢复到2006年、2007年世界经济的模式。第三个值得关注的就在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在酝酿着一场资本泡沫的风险,因为全世界流动性都非常大,实体经济的需求还没有真正上来,但钱又都发出来,这个钱就很可能流入到资本市场。
曹远征:在增长过程中要提高质量、改善结构
(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今日观察》 特邀评论员)
这次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的政策,而且效果非常之明显。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在一季度以后,率先恢复增长。那么第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间,我们看到经济增长的风险因素依然在加大,人们比较担心的,比如说现在通货膨胀压力。比较担心的是未来的经济增长质量,甚至包括二次探底的问题。那么依然会存在很多的挑战,我们认为可能从短期来看,今年完成8%大概不成为悬念,明年可能也会有比较快的一个增长。但是最关键的是在增长过程中间,要提高质量,要改善结构。保增长的目的是保民生,保发展,只有结构改善,才能真正保住增长,增长才真正有意义,然后才是一个有效率,有质量的增长。
马光远:政策目标要从保增长转向促就业、调结构、促消费
(中国社科院政府政策系博士,《今日观察》 特邀评论员)
中国经济结构从来不怕增长,而且从我们的政策效应来看,保增长,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愿意花出成本的话一般没有问题。但关键是第一个我们的增长必须是有就业的增长,第二个是必须是持续地增长,第三个必须是带有结构调整的增长。上半年的这种政策投入,下半年可能不会再持续,如果说上半年我们是西医的疗法,那么主要是做一个应急的过程。那么下半年应该是一个进行结构调整,进行维稳,修心养性的这么一个过程。所以下半年的主要政策目标应该从保增长、转向保就业,转向调结构,转向促消费。这样整个中国经济本身的发展,才是一个可持续的,才是一个健康良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