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明:确实有一定的差距,现在的学生接受的生活,我们一说真实这个概念,当然是文学研究中始终很困难的概念,到底什么是真实,为什么我们会像他要求真实,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是没法讨论。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今天的年轻人他们觉得他们的生活真实吗,比如在校园里,我们现在小说写,他们听MP3,听摇滚乐,上网,看视频。中学生认为写我们也不真实,他们内心有很多的苦恼,他们有很多复杂的,微妙的情感。
我觉得对现在的青年来说,的他们生活的道路也有大家的困难,也有他们面对的挑战,也有他们面对的压力,是另一种问题了。我觉得从50年代看他们那个时候的父辈,甚至爷爷辈,看他们走过的道路,他们那种献身的精神,他们的青春态度,是会有好处的。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作为了解历史,也有必要去读一读,现在的青年很有必要读这本书。
主持人:您现在会跟现在的中学生推荐这本书去读一读,您觉得他们读完这本书之后,会带给他们什么?
陈晓明:会带给他们更加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本书写了很多集体的交流,大家过集体生活,那个时候的集体,我不能说现在的孩子不太懂得集体交流,不能下这样的定义,但是我觉得那个年代的集体,是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共同的东西,确实是一种不同的集体,现在的孩子也有他们的交往方式,但是那个时候的集体确实有一种共同的政治理想在里面。他们这种集体很容易一下子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现在的集体当然有他们更加单纯的少年友谊是不一样的,但是感受那样一种集体始终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
主持人于文:我们从书当中可以去了解那个时代他们的一些心路历程。
陈晓明:对,以及他们的交往方式。
中国的文学一直是青春写作
主持人:有个网友这么说王蒙老师在书的后记上有有这么一句话,一个穿过蔽天的松林的人还会注意细小的青草吗?一个经历过海洋的风浪的人还会喜欢树叶上的露珠吗?"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陈晓明:这句话当时会提出自己的人生,王蒙先生是经历非常丰富的人,非常波折,17岁就参加工作,他好像是14岁就入党了,他入党入得非常早,19岁就当了区团队副书记,革命战斗经历是少共,王蒙先生身上始终有少共的情结。他的经历非常波折,22岁就写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们》。他曾经沧海,穿越过森林的人,他就说其实穿越过森林,穿越过大海的人,我们过去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那是另一种说法,恰恰王蒙先生是反着来说这样的话,曾经有过那么丰富历史的人,有那么多生命的波折,他们依然会去热爱那么多细小的事物,依然会有非常纤细的感情。我同意王蒙先生的看法,恰恰有博大胸怀的人,恰恰是经历大风大浪的人,会欣赏露珠,会欣赏小草,会有更加细腻微妙的,对人性,对人心灵的关怀。
主持人于文:我们从这本书当中,可不可以说,我们可以看出很多王蒙先生走过的道路。
陈晓明:当然写这本书,这本书的波折是非常漫长,19岁写完了,送了很多家出版社,当时已经在《文汇报》曾经连载过部分的篇章,否则有人说19岁能写出这样的书,会怀疑他的真实性,他几乎没怎么改。因为63年的时候曾经说给他出版,要他把关于苏联的一些东西删掉,他也只好删掉,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删掉原稿就找不着了,王蒙先生也很懊丧,后来79年又要求他删掉一些什么东西,他整个是没什么改动,就是他19岁时候写的,可以看出他的才华。现在说的少年作家可能要说王蒙先生是少年作家是首屈一指,他在那个时候写下这种东西。当然后有韩寒17岁写了《三重门》,当然那是非常出色的作品,所以中国是很有人才,中华民族的文学人才是层出不穷。王蒙先生这本书历经了这么漫长的历史,到了1979年出版,这本书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共和国文学历史的见证。
主持人于文:今天我们一直都在聊有关青春的话题,其实青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每个年代的青春有迥然不同的风格,这本书写50年代的青春,据您所知,有没有写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描写那个时候的青春的艺术作品?
陈晓明:都有,其实我们给青春的概念,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中国文学一直是青春写作,当然是青年人写的,不一定写的是青年人的事,有些是写青年人的事,不同的年代。在早期现代文学方面,像巴金的《家春秋》,那个时候是巴金20多岁去写的。中国历史去研究很有意思,中国作家都是在青年的时候出名写作成功了,影响非常大。早期的陈建功写《飘逝的花头巾》等。这些都是很年轻的,他们写的都是青春写作。当时80年代影响大的,60年代是有《青春之歌》,这是最典型的,但是它写的事是更早一些,40年代参加革命的青年的那样一种历史。
到了70年代有《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青年一代》、《千万不要忘记》等,其实写的都是青年的事,都讲青年如何走上革命道路。青春写作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80年代影响大的是张承志《北方的河》,张承志是青春写作的激情,他跟王蒙先生是完全不同的类型。但是《北方的河》在青年影响非常大,是1984年写的。
主持人于文:看来有这么多描写青春的书,值得我们回顾青春。《青春万岁》这本书当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爱国情怀还有对祖国有无限的信任、热爱还有这种使命感,今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这个时代在进步,但是我觉得我们爱国情怀需要我们去继承,对于这点上,您怎么看?
陈晓明:其实爱国这个概念在每个人心中。我相信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说他不爱国,这种感情,当然除了极少数卖国贼或者少数出卖国家利益的极少数,可能都是几百万分之一了或者说几十万分之一,那种人是非常少的。
人的存在只要有国家,总是有国家认同,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国家的感情。比如说我们批评国家,不能说不爱国,希望这个国家更好,我因为爱它,所以我对它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提出批评,这也是爱国的方式。非常狂热,天天高喊祖国万岁,祖国万岁,我也不否认,那也是爱国的激情。
今天爱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要在更复杂的国际世界化的格局中来体会,来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怀,因为今天我们的国家是处在世界的潮流中,中国成为世界的大国,中国要在世界上是引领潮流,同时中国的文化给21世纪提供更有建设意义的价值观。所以这要给每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一个世界的格局当中去理解我们中国承担的责任和我们中国在未来应该具有的风范,我个人是这么去理解的。所以我对现在的青年人的爱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主持人于文:非常感谢陈教授今天做客直播间,跟我们一起来解读了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非常感谢您,同时非常感谢所有网友收看本期节目,再见。
陈晓明:谢谢!